脑脊液微量白蛋白与血清白蛋白比值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脑脊液微量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比值
2007年3月—2008年1月我们对收治的85例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进行脑脊液(CSF)微量白蛋白(CAlb)检测,分析CAlb与血清白蛋白(SAlb)的比值,从而探讨CAlb与SAlb比值的临床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3月—2008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外科住院,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的患者,其中化脓性脑膜炎31例,结核性脑膜炎23例,病毒性脑膜炎24例, 多发性硬化7例;对照组33例选自单纯阑尾炎切除术腰麻患者,CSF标本均由腰椎穿刺取得,抽取CSF标本的同时抽取患者静脉血,所有标本均在抽取1.5 h 后测定完毕。
1.2 方法 CAlb用免疫透射比浊法,SAlb用溴甲酚绿染料结合法, CTP用磺基水杨酸-硫酸钠比浊法测定。试剂盒均由上海德赛公司提供,在ROCHE 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各组患者总蛋白(CTP)、CAlb、SAlb、CAlb/SAlb水平的比较,化脓性脑膜炎组、结核性脑膜炎组这两组的CAlb、CTP、CAlb/SAlb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病毒性脑膜炎组CAlb、CTP、CAlb /SAlb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发性硬化组CAlb、CAlb/SAlb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CTP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 BBB)是由脑内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邻近细胞紧密连接而成的一种通透性屏障。血表1 各组患者CAlb 、CTP 、SAlb 、CAlb/SAlb水平的比较与其他各组比较,①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②P<0.05
脑屏障功能障碍的最重要的表现为通透性的改变[1]。正常CSF中蛋白质含量甚微,当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病变时,蛋白质通过血脑屏障进入CSF的量可增加,且蛋白质通过血脑屏障的程度随分子量而异,分子量越小,透过越多。用白蛋白比值作为BBB指数出于以下原因:(1)白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7 000,在BBB破坏时,极易依靠大的浓度差从血中进入脑脊液,因此敏感性高。(2)脑脊液总蛋白中白蛋白含量最高。同时白蛋白的变化无任何特异性,因此很少受其他因素的影响[2]。
[3]报告CAlb/SAlb比值越大,血脑屏障损害越重,比值>30×10-3为重度损害,介于10×10-3~30×10-3为中度损害,介于7.5×10-3~10×10-3为轻度损害。由本组结果可以看出:化脓性脑膜炎脑膜损害最严重,结核性脑膜炎次之,两组CAlb/SAlb比值均超过30×10-3,血脑屏障为重度损害,病毒性脑膜炎组CAlb/SAlb介于10×10-3~30×10-3之间,血脑屏障为中度损害,多发性硬化组血脑屏障为轻度损害。
CSF中蛋白质增高主要来源于血液或中枢神经系统本身合成,前者由于血脑屏障破坏性疾病,血清中蛋白质通过脑膜量增加所致,后者由于脑实质病变本身释放蛋白质至CSF。CSF中Alb增高提示为渗透性CSF蛋白质增高,提示脑膜损害为主;反之球蛋白增高为主,提示脑实质病变所致[4]。由本组结果可以看出,化脓性、结核性和病毒性脑膜炎脑脊液蛋白的升高主要是渗透性CSF蛋白质增高,而多发性硬化组脑脊液蛋白的升高主要是脑实质病变所致。
【文献】
[1] 杨 萍,辛 颖.脑脊液和血清白蛋白的比值与神经损伤[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1,9(4):253.
[2] 张明金,邱福印,何秀华. 脑脊液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比值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0,15(3):132.
[3] 顾可梁.脑脊液检查的几个新问题[J].临床检验杂志,1998,16(3):188.
[4] 陈公白,瞿治平,吕传真.神经系统疾病基础与临床[M].上海:上海技术出版社,198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