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高原战士277名身体营养状况调查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胡耀文,王宏运 时间:2010-07-13

【摘要】  目的 调查高原战士身体营养状况,为保障高原部队官兵身体健康提供依据和方法。方法 采用GJB 1102-91《人民解放军战士身体发育测量及评价》,对驻守在海拔4 300 m 某部277名战士进行身体营养指标测量和营养状况评价,并与陆军值对照。结果 高原战士的体重、上臂围、体脂含量、三头肌皮褶厚度、肩胛下皮褶厚度等身体测量指标与陆军参考值比较,明显低于陆军参考值(P<0.01)。结论 高原军人身体营养状况值得高度重视和研究。

【关键词】  高海拔;战士;身体发育;营养状况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nutritional status of the soldiers stationed at plateau in order to provide basic facts for soldiers’ healthy.Methods  Involved indicators and nutritional status were evaluated on 277 soldiers who were stationed at an altitude of 4,300 meters above sea level, using GJB 1102-91 and comparing them with the Army reference. Results  The weight and the other indicators of the soldiers were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Army reference (P<0.01). Conclusion  The nutritional status of plateau soldiers needs to be paid attention to.

    Key  words: high altitude; soldier; body growth; nutritional status

    高原特殊环境可致机体营养缺乏,而营养缺乏又是引起高原特发病发病率增高的一大原因。改善高原人体营养对增强高原部队官兵身体素质,提高部队战斗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2005年7月,我们赴西藏阿里高原对驻守在海拔4 300 m 高原某部277名青年战士,进行了身体发育指标的测量和营养状况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驻守在阿里高原狮泉河某部汉族男性青年战士277名,平原出生,上高原前体检均健康。年龄18~31岁,平均23.6岁;上高原时间3个月~12年,平均23个月;其中义务兵190人,士官87人。均自愿参加本次实验。

    1.2  方法  测量身体发育指标包括身高、体重、上臂围、上臂肌围、三头肌部皮褶厚度、肩胛下皮褶厚度,并派生的其他身体指数,如体脂含量、比体重、标准体重和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1];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2]。 测量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军用标准(GJB 1102-91)《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身体发育测量及评价》[3]要求的方法进行。

    1.3  统计指标  体重:标准体重的90%~110%为正常,>120%为超重,<90%为营养不良[1]。营养状况判定根据WHO建议采用体质指数(BMI)[2],BMI<18.5为营养不良,18.5~25为正常,﹥25为超重或肥胖。

    1.4  测量工具  身高体重测量采用中山市香山衡器有限公司生产的身高体重计,皮褶厚度测量采用上海海军医学研究所生产的皮褶厚度卡尺。

    1.5  统计学方法  全部资料采用SPSS11.0软件作统计描述,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和率(%)表示,显著性检验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身体营养测量值  从表1可以看出,高原战士的体重、上臂围、体脂含量、三头肌皮褶厚度、肩胛下皮褶厚度等指标与陆军参考值比较,显著低于陆军参考值(P<0.01)。 表1  海拔4 300 m 277名战士身体营养测量指标与陆军参考值比较

    2.2  营养状况评价  体重正常者(90%~110%)119人,占43%,超重者(>120%)11人,占4%,营养不良者(<90%)147人,占53%。BMI正常者218人,占79%,超重者11人,占4%,慢性营养不良者48人,占17%,详见表2。 表2  海拔4 300 m 277名战士BMI比较

    3  讨论

    本组结果显示,高原战士的体重、上臂围、三头肌部皮褶厚度、肩胛下皮褶厚度、体脂含量等营养学指标明显低于陆军值[4]。可见,如长期处于高原环境,可导致机体消瘦,体脂含量和体质量下降。BMI(体重指数)是目前公认的可用来评价人体发育水平与人体营养状况的一个客观指标。多数学者认为,BMI过高或过低都是健康的威胁因素[5]。本组有17%的高原战士BMI低于正常(慢性营养不良)。缺氧、寒冷、体质量下降和肌消瘦可致使机体运动能力、人体骨密度下降[6],脑-体功效和免疫力下降[7]。研究证实,机体营养缺乏也是诱发急性高原病、慢性高原病和重症高原病的一个原因。体脂含量与机体进食脂肪的多少有关。本组结果显示高原战士的体脂含量明显低于陆军参考值(P<0.01),表明高原部队脂肪的供给量远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正常的体脂含量是机体抗寒能力的基础,过低的体脂含量意味着机体抗寒能力的下降。

    造成高原部队官兵体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值得深入研究与探讨的:(1)长期以来高原部队的蔬菜、水果等副食品供应主要依靠公路运输来保障,运输线太长(狮泉河距平原最近的县城约1 000 km),以致食品的有效成分在运输途中损失太多。高原气候无四季之分,只有冷暖季之别。冷季自9月中旬到翌年6月下旬,约280 d[8]。冬季部队主要食用库存的副食品,而长期库存的副食品易氧化分解造成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丢失。(2)应激理论认为,机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下(缺氧、寒冷、睡眠不足、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等),体内自由基生成过多,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进而可能对机体产生广泛的损伤[9]。(3)一般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基础代谢率比常温增高30%~50%,高原缺氧时人体基础代谢率比平原高17%~35%,因此,高原部队的饮食摄入应高于军标15%~20%[10]。

    长期以来,高原医学工作者一直在努力探索改善高原部队官兵营养水平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实验发现,许多营养物质都能促进机体对应激产生适应性反应,这些物质包括维生素B1、B12、酪氨酸等。崔建华等[11]制作的高原富氧液(将氧高压溶解于5%葡萄糖250 ml 中),具有抗缺氧、抗疲劳、清除自由基等作用,且“制作简便、作用迅速、实用、便于携行”,适合于部队平时或战时单兵补充氧分和糖分。马勇等[12]研究表明,“红牛”饮料其成分是牛黄酸、维生素(C、B6、PP)、精氨酸、赖氨酸、咖啡因等,可以补充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和氨基酸,是一种较好的高原抗疲劳剂。

    军人在高原的居住时间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新疆高山病研究所张西洲等人通过长期的观察研究认为,高原移居者在高原居住的最佳时间应为半年(约180~200 d)。在此期间,习服后的机体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效能而不至于发生不可逆的病理损伤。若再次返回高原,需至少在平原休息2~3月。近几年,由于部队采用包括以上等多种措施,使得部队官兵的总体健康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部队急性高原病、慢性高原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亦明显下降。

【参考】
  [ 1] 孙贵范.预防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6.
[ 2] Gibsm RS.Principlees of nutritional assessment[M].New York,NY: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
[ 3] 周世伟.卫生法规基本常识[M].重庆:第三军医大学预防医学系,1996:185.
[ 4] 姜乾金.医学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2-63.
[ 5] 何英强,王 英,李权超.新兵的体格体能及其相关性研究[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2,20(4):244-248.
[ 6] 王新国,谢世华,常德海,等.99名高海拔驻军骨密度测定结果分析[J].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03,24(3):225-226.
[ 7] 胡宗海.高原环境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机制[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4,25(2):130-133.
[ 8] 张西洲,陈占诗.人到高原[M].北京:军事医学出版社,1996:6.
[ 9] 于志深,顾景苑.特殊营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16-20.
[10] 武汉医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442.
[11] 崔建华,高 亮,张西州.富氧水对高原人体耐氧抗疲劳作用机制的探讨[J].临床军医杂志,2007,35(4):495-497.
[12] 马 勇,哈振德,秦必文,等.红牛饮料对高原移居者记忆与肢体运动能力的影响[J].行为医学杂志,2004,13(1):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