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社区康复的疗效评价
作者:沈光宇 成彬 蔡俊燕 胡玉明 朱振杰 顾琦 鞠晶昀
【摘要】 目的:研究对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进行社区康复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5例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予以为期6个月的康复与训练,在治疗前、中、后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Barthel指数评定和生活质量指数(the quality of life index,QLI)的评定,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分值。结果:ADL提高35.6分,QLI提高2.8分,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进行社区康复可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社区康复;康复评定;康复训练
脑卒中的致残率很高,在临床治疗阶段或限于医疗条件,或限于对康复的认识,往往得不到早期康复治疗,导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很多没有恢复到实际可以达到的水平。出院以后因缺乏有效的康复,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的肢体功能很可能长时间停滞在某一阶段的状态,有的甚至比出院时更差。且人们普遍认为存在残障是必须承受和面对的现实,对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的肢体功能失去了进一步康复的信心和愿望。我们通过调研发现,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迫切需要通过社区康复提高功能水平,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为此我们选择了一些患者,研究对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进行社区康复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5例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均为南通市崇川区内2个街道10个社区的家庭患者,曾在当地进行临床治疗,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其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49~89岁,平均69.64岁;病程(以发病日期为准)6个月~17年。所有患者既往均未接受过规范的康复治疗。
1.2 评定方法 主要量表有:社区残疾人情况调查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Barthel指数评定表;生活质量指数评定表(the quality of life index,QLI)等。其中ADL的Barthel指数评定(the barthel index of ADL)[1]内容包括进食、洗澡、修饰(洗脸梳头、刷牙、刮脸)、穿衣(包括系带)、控制大小便、上厕所、床椅转移、行走(平地45 m)、上下楼梯。正常总分为100分,>60分者良(即生活基本自理),~40分者为中度功能障碍(生活需要帮助),~20分者为重度功能障碍(生活依赖明显),<20分者为完全残疾(生活完全依赖)。生活质量指数评定表(QLI)主要依据患者过去1周内的情况进行评分,分值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佳[2]。评定时间在入组时、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后,共评定3次,比较治疗前后的分值。
1.3 治疗方法 根据初次评估的结果,对每一患者提出个体化康复目标和治疗训练计划,确定基本康复治疗技术指导培训的内容和目标,对偏瘫恢复期患者以及社区康复员、患者家属进行基本技术培训,然后按计划进行康复训练。评估和训练地点基本上都在社区康复站(居委会)。对选定入组的偏瘫恢复期患者,实施6个月的康复训练计划,每周双休日,都有康复治疗的专业人员(治疗师和康复治疗专业的学生)去社区服务和指导。康复治疗训练的内容为移乘和坐立平衡训练、关节活动度和肌力的主被动训练、作业治疗、ADL训练、并发症的防治、自助具的应用、参与社会等,其中涵盖了神经发育疗法和传统的康复治疗技术[3]。
2 结 果
25例偏瘫恢复期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治疗6个月后ADL、QLI评定结果变化见表1。
3 讨 论
社区康复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政府领导下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支持,残疾人极其亲友积极参与,采取社会化方式,使广大残疾人得到全面康复服务,以实现机会均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目标[4]。处于稳定期和恢复期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是社区康复的重要对象,脑卒中偏瘫患者之所以能康复,是因为人的大脑有惊人的代偿功能,大脑功能可以重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可塑性[5],脑卒中偏瘫患者存在功能可以恢复的必然性。但是要达到最大限度的功能恢复,康复治疗是必须的。而目前人们对脑卒中偏瘫的康复还存在着误区,大部分患者在医院没有得到康复的早期介入,出院后更加“任其”,对恢复肢体功能、生活自理、重返家庭和社会失去了进一步康复的信心和愿望。我们在研究中发现,由于长期没有康复的介入大部分患者已经失去了康复治疗的最佳时期,其运动功能和社会功能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迫切需要通过社区康复提高功能,改善日常活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只要坚持较长时间的康复训练,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还是有可能提高和改善的。我们研究的结果显示,25例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经过6个月的社区康复训练,ADL提高345.6分,QLI提高2.8分,效果明显,实践也证明,对那些没有接受过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无论其病程多长,都还存在着社区康复的价值,我们决不能轻于放弃。
根据国家的“十一·五”计划,对社区康复提出了加速、尽快完善的要求。我们选择了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作为社区康复的研究对象,具有代表性。脑卒中后肢体功能的康复有一定的,按规律、有计划、循序渐进地康复必然事半功倍,一旦建立了正常的运动模式就必须反复训练,强化维持这种模式[6]。有目的的康复训练可抑制异常模式,增加患肢肌力和耐力,保持关节活动度,从而改善患肢的功能,使动作逐渐趋于协调,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尽最大可能恢复。脑卒中后功能恢复的程度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患者参与康复的主动性、家庭和社会的支持是社区康复的关键因素,其中患者参与康复的主动性尤为重要。康复训练强调以自身的主动活动为主,应该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消除依赖心理,当运动和社会功能有所改善时会促进其进一步康复的信心,从而进入良性循环,向着预定目标争取得到最大限度的康复。
社区康复训练项目的选择,要根据患者功能障碍的特点和康复评估的结果,以及个人的兴趣爱好、工作特点、生活环境等因素,因人而异、因地制宜。还要充分利用残疾人康复管理和社区服务网络,落实康复训练的场地、器材,专兼职康复员等必须的条件。已建和在建的社区康复站,有一些基本的康复训练条件,让患者尽可能集中到康复站训练,既有利于营造社区康复的氛围,又便于专业康复人员的指导和服务。有些ADL训练方法简单明了容易掌握,不需特殊场地与特殊器材,符合患者与家属的心态及社区卫生服务宗旨。但若对康复缺乏信心,社会、家庭协助不力,环境不好等会影响到康复的有效性[7]。此外要注意,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的社区康复与住院早期(软瘫或痉挛期)的康复有所不同,社区康复治疗技术的应用与综合性康复医学科、专业康复机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技术的应用有一定的区别,患者功能恢复的速度也比较慢。所以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包括患者及家属要把康复训练作为一项长时间的治疗工作,认真反复地训练和反复体验,循序渐进,才能取得成效。
【】
[1] 恽晓平.康复疗法评定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432-434.
[2] 缪鸿石.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技术出版社,2000: 436-437.
[3] Barnes MP. Community rehabilitation after stroke[J]. Critical Reviews TM in Physical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 2003 , 15 : 223-234.
[4] 赵悌尊.社区康复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33-51.
[5] 周士枋.脑卒中后大脑可塑性研究及康复进展[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2,24(7):437-439.
[6] 范晓华,纪树荣,庞 红,等.偏瘫患者肢体运动障碍的社区康复[J] .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1(4):276-278.
[7] 陈 君,颜 骅,李泽兵. 社区偏瘫患者功能状况调查[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3,25 (3) :162-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