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颈部淋巴结病变153例
【摘要】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颈部淋巴结病变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高频超声观察颈部淋巴结的长径与短径之比,淋巴结门部回声,皮质区回声等声像图特征,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包括血流形态,最大血流速度,阻力指数。结果:恶性淋巴结长径与短径比小于2,形态更接近圆形,多融合,其周边型血流明显高于良性淋巴结(P<0.05),呈高阻力,为不规则扭曲紊乱血流;良性肿大淋巴结长径与短径比大于2,门部强回声规则存在,血流分支细小,走行规则,呈低阻力。按淋巴结皮质部回声分析其低回声程度:恶性淋巴瘤<淋巴转移癌<淋巴结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结论:高频超声对颈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临床首选诊断方法。
【关键词】 淋巴结病变; 颈部; 高频超声检查;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颈部淋巴结用高频超声检查易于发现,能初步判断其良恶性,对临床方案和估计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2005年5月~2008年3月对颈部淋巴结肿大153例患者行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检查,结合病理对照分析,报道检测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来我院受检门诊和住院患者153例,男89例,女64例;年龄9~76岁,平均36岁;其中淋巴结炎18例,反应性增生37例,恶性淋巴瘤25例,转移瘤73例,均经手术后病理证实。同时选取无任何临床症状,各种体检及化验均正常的入伍前自愿体检青年腹股沟区30个正常淋巴结作对照。
1.2 检查方法 采用ATL HDI-5000SONOCT、百胜DU6、DU8电脑超声诊断仪,线阵探头频率4-13 MHz。患者取平卧位或适当侧位,充分暴露颈部被检部位,首先用二维超声检查淋巴结形态大小、内部回声,对肿大淋巴结作最大纵向及横向扫查,测量长径(L)和短径(S)。然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彩色多普勒能量图(DPI)观察其内部及周边血流情况。当病变部位发现多个淋巴结时,选择最大者为观察目标,测量淋巴结门髓质主干动脉血流峰速(Vmax)及阻力指数(RI)。
1.3 统计学方法 所测数值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q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正常淋巴结组 共检查30个淋巴结,声像图表现为梭形,淋巴结髓质回声稍高于皮质,CDFI一般无血流信号。
2.2 良性肿大淋巴结组 其中炎性18例,反应性增生37例。炎性和反应性增生淋巴结内部多表现为髓质增宽、增强,皮质相对变窄,回声分布尚均匀,CDFI:显示门髓质部较丰富规则的树枝状血流信号,DPI则能显示更细分支血流信号延续至皮质部。PWD测动脉干Vmax高低与淋巴结肿大程度成正相关。
2.3 恶性肿大淋巴结组 其中恶性淋巴瘤25例,转移瘤73例,两者声像图无明显差异。表现为淋巴结门部强回声明显缩小,皮质非均匀性增宽。CDFI:显示淋巴结内部及周边血流信号丰富,内部血流信号不规则紊乱,DPI显示更为敏感。PWD示淋巴瘤动脉Vmax及RI较转移性淋巴结高。
2.4 正常淋巴结及良恶性肿大淋巴结组声像图特征及参数比较 见表1、2。正常淋巴结组、良恶性淋巴结肿大组L/S比值,门髓质动脉干血流峰值及RI 3项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3.1 肿大淋巴结二维声像图与病理分析 高频超声对浅表组织显示好,广泛应用于扫查颈部淋巴结,既往研究表明[1-3]不同性质的浅表淋巴结二维声像图有不同表现,借此可帮助鉴别诊断。本文中L/S在2.3~2.6间多为炎性及反应增生性肿大淋巴结。L/S<1.8多为恶性淋巴结,结合病理分析不同病因所致淋巴结L/S比与其组织特征有关。良性非特异性肿大淋巴结呈均匀弥漫性改变,故大多数淋巴结保持其原有结构和形态(L/S>2.3)。淋巴瘤的内部结构部分或全部被新生瘤细胞代替破坏,超声表现与其分化有关。转移性淋巴结由于癌细胞聚集成团散在分布,较早侵犯淋巴门髓质,导致原有结构发生改变乃至消失。淋巴结核和转移性淋巴结多表现为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L/S多<2。虽淋巴结核表现为散在钙化点状强回声,干酪样坏死呈不规则液性暗区,但超声检查对两者的鉴别有其局限性,必须结合其他检查综合考虑[4]。
3.2 良恶性肿大淋巴结血供特征 本组肿大淋巴结的血流形态特点表明:良恶性淋巴结内部血流信号丰富程度与分布不同。良性肿大淋巴结血流多呈门条状或树枝状规则分布。而恶性淋巴结内可见网状彩色血流或周边见丰富的血流信号,DPI因不受血流方向和声速入射角度的影响。报道[5]其血流检测的敏感性较CDFI高,本组研究与报道相符。本组研究表明:正常淋巴结组、良性肿大淋巴结组、恶性肿大淋巴结组的L/S比值、Vmax、RI3项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炎或淋巴结反应性增生Vmax、RI(<0.60)呈相对低速、低阻表现。淋巴瘤或转移性肿瘤Vmax、RI(>0.65)呈相对高速高阻表现。这可能是因为淋巴结内结构破坏,使结内血管紊乱,屈曲狭窄导致的峰速增快及RI增高[6]。
3.3 鉴别诊断 高频超声能显示浅表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和内部回声及其变化,结合CDFI表现及PWD测定,同时结合病史、体征,对其良恶性鉴别具有较大意义。本组资料研究表明淋巴结短期内横径增大,内部回声不均匀,淋巴结中央和(或)边缘出现血流分布是淋巴结恶性病变的重要特征,应建议手术切除及活检。而淋巴门出现血流分布是良性淋巴结肿大的特征,可定期复查。对可疑淋巴结必须结合临床特征加以综合分析,同时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如MR特异性造影剂成像、CT淋巴结造影术、超声灌注成像以及超声引导下穿剌活检,可为鉴别诊断提供有力证据。
【文献】
[1] 傅先水, 唐 杰, 苏 莉, 等.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浅表肿大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3,12(7):420-422.
[2] Steinkamp HJ, Wissgott C, Rademaker J, et al. Current status of power Doppler and color Doppler sonography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lymph node lesions[J]. Eur Radiol,2002,12(7):1785-1793.
[3] 孔学军, 刘 莉. 超声检查在淋巴结病变中的应用价值[J]. 超声诊断杂志,2003,4(9):732-733.
[4] 王 辉, 张淑华, 陈兆辉. 超声诊断浅表淋巴结结核对临床的意义[J].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0,16(2):286-288.
[5] 唐石初,吴泽恩, 杨通明, 等. 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在浅表淋巴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2,(18)1:632-641.
[6] 白 云, 杨 凤, 刘俊平,等.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