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学理学院本科生490份SCL-90量表结果分析
【摘要】 目的:对南通大学院本科生心理健康的现状进行抽样调查。方法:通过SPSS软件对各因子在性别,年级,家庭状况方面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该院本科生在SCL-90各因子上的得分均明显高于全国正常人常模。结论:大学生在校期间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得到全社会的关注。
【关键词】 心理健康;大学生;SCL-90量表
[Abstract] Objective: Considering the status quo of students’ mental health in the new era, the author prepared the special form to investigate th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in Science College of Nantong University. Methods: Among their genders, grades and family economic statuses, the differences were analyzed with SPSS software. Results: In each factor in SCL-90 the scores of undergraduat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national normal models. Conclusion: The financial situation of their familie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most factors in SCL-90.
[Key words] Mental health; Undergraduate; SCL-90
有关学者预言心理障碍将成为21世纪人类最大的流行病[1-2]。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承受着各种心理压力,其中的很多人心理健康指标超出了正常范围。这些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3]。南通大学理学院采用SCL-90量表[1],对本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以了解本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概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研究于2007年11月11~21日对南通大学理学院本科1~4年级在校学生进行分层整群抽样调查。以班级为单位,在统一指导下进行集体测试。共发放问卷540份,实际收回540份,其中有效问卷490份(90.74%)。调查表由两部分组成:学生基本信息和SCL-90表。学生基本信息[4-6]包括:性别、年级、家庭经济状况等见表1。家庭经济状况评价标准[7]。
1.2 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软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统计分析,运用检验及方差分析的统计方法,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南通大学理学院本科生与全国正常成人SCL-90常模比较 该院本科生在SCL-90各因子上的得分均明显高于全国正常人常模。与国内其他学者的研究结论一样[8-10]。
2.2 男女大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比较 见表3。男女大学生在SCL-90绝大多数因子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 不同年级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比较 见表4。不同年级学生在SCL-90绝大多数因子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4 不同家庭经济状况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比较 见表5。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学生在SCL-90多数因子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在与全国正常人常模比较时,发现该院大学生的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常模,这提示我们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社会的就业压力、家庭的众望等。因此,鉴于新时期、新环境,有必要建立一个属于大学生自己的SCL-90常模。
在比较男女生各因子得分时,发现除忧郁因子外,其他因子均无明显的性别差异。结果显示,女生比男生容易忧郁,这似乎很合乎男女社会化和性别角色,似乎与女生较男生更易受情感支配有关。
在比较各年级因子得分时,发现除了强迫症和恐怖两因子外,其他各因子在年级上并无明显差异。结果显示低年级学生较高年级学生更容易受强迫症和恐怖症的影响,说明低年级学生还不够成熟,遇事还不够冷静。
在家庭状况方面,经调查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学生在大多数因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见,按各因子排序,依次在躯体化、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方面有差异。结果显示,家庭经济状况很好的学生反而得分较高,而经济条件差的学生反而得分低,心理健康状况较好。这可能与近些年国家对贫困学生的关注与大力帮助有关,说明在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还是很少数的,或者因为父母忙于工作,忽略了一定的亲子关系,他们平时与家长接触的时间少,朋友也不多;或者自恃家庭环境优越,不愿与其他同学为伍,因而会表现出人际关系敏感,孤傲,偏执等一系列心理疾病。
【】
[1] 郭晋武, 谭晓东. 大学生心理健康[M]. 1版.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5:335-339.
[2] 赵 娜. 国际大学生日 关注社会未来健康-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J]. 健康大视野,2007:52-57.
[3] 谢季坚, 刘承平. 模糊数学数学方法应用[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202-203.
[4] 谭玲玲. 浅析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妥善应对[J]. 专家决策管理,2006,21(1):24-25.
[5] 魏鹏程. 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J]. 科教文汇,2007(6):32-33.
[6] 詹 艳. 苏州地区部分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版),2008,5(2):102-106.
[7] 鲁 娟,李 健,扈长茂. 军医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J]. 健康心杂志,2008,16(5):507-509.
[8] 刘 兵, 陈建红, 吴宇萍, 等. 大学新生3848名心理健康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5):28-31.
[9] 南守宇, 张海芳, 冯 华, 等. 理工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应付方式的关系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12):1081-1083.
[10] 刘 恒, 张建新. 我国中学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结果分析[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2):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