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技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价值
【摘要】 目的 评价16层螺旋CT三维重组技术在下颌骨及颞颌关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6例下颌骨及颞颌关节骨折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扫描,重组下颌骨及颞颌关节SSD(surface shaded display)图像。成分结果 56例中下颌骨正中颏部骨折12例、下颌骨颏孔部骨折17例、下颌骨下颌角部骨折11例、髁状突颈部骨折8例 ,髁状突错位7例,喙状突骨折1例。其中线性31例,粉碎性18例,错位7例。结论 16层螺旋CT对下颌骨及颞颌关节骨折三维重组能够直观、立体、多角度的显示出骨折,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下颌骨 颞颌关节 骨折 三维重组 螺旋CT
下颌骨及颞颌关节由于其突出的位置与解剖形态,是颌面部骨折中发生率最高的骨骼区域。由于下颌骨及颞颌关节解剖复杂,X线平片检查不理想且定位较难,使X线平片显示细微损伤、颞颌关节的脱位有困难。16层螺旋CT及三维重组技术的应用,使骨折形象直观,为临床、整复提供了可靠依据。为评价16层螺旋CT三维重组技术对下颌骨及颞颌关节骨折的应用价值,现将本院56例下颌骨及颞颌关节骨折的CT资料回顾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我院2006年12月—2007年10月行CT检查,诊断为下颌骨及颞颌关节骨折的56例患者,男39例,女17例,年龄18~63岁,均有外伤史。
1.2 方法 使用GE公司BRIGHTSPEED16层螺旋CT机,电压120 kV,电流120 mAs,探测器配置16×0.625,扫描层厚2.5 mm,螺距0.938:1,床速9.37 mm/rot,扫描野:Large。扫描范围:上包颞颌关节下包下颌骨体部全部。扫描要求:患者口含纱布,以方便后处理对上下牙齿的分离,使图像更整齐美观。扫描完成后,对原始数据进行层厚1.25 mm,间隔0.625 mm 的重组,重组方式为:std。但要注意:源图像(source image)重组层厚等于采集层厚,层间距小于采集层厚的50%。重组图像层厚2 mm 或以下(为了照相方便,不宜太薄,必要时在可疑的地方可重组更薄层厚的图像)。在重组和后处理过程中,利用最大强度投影(MIP)进行图像重组获得三维叠加图像[1],并将重组数据传至工作站,应用MPR(multiplannar reconstruction)和SSD技术重组三维图像,采用切割技术,得到下颌骨及颞颌关节SSD成像图像。结合临床要求,任意调整角度,使图像显示最佳效果。
2 结果
2.1 骨折部位 下颌骨正中颏部骨折12例、下颌骨颏孔部骨折17例、下颌骨下颌角部骨折11例、髁状突颈部骨折8例 ,髁状突错位7例,喙状突骨折1例。下颌骨及颞颌关节骨折男性多发,20~40岁为好发年龄段;事故伤为原因之首,骨折部位以颏部最多见[2]。
2.2 骨折类型 线性31例,粉碎性18例,错位7例。影响下颌骨及颞颌关节骨折治疗效果的因素主要取决于骨折的类型和治疗方法,如何根据下颌骨及颞颌关节骨折的不同类型来确定适宜的治疗方法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3]。
3 讨论
3.1 下颌骨及颞颌关节骨折的好发特点 (1)多为线性骨折;(2) 粉碎性骨折; (3)不稳定性骨折;(4)骨折部位以颏部最多见。
3.2 薄层横断面重组与SSD技术的价值 16层螺旋CT的薄层重组对于显示是否有骨折及骨折类型准确性高,但定位不准,尤其是按照常规扫描很难体现其完整性。而SSD重组术由于空间立体感强,可显示下颌骨及颞颌关节全貌,能精确描述下颌骨及颞颌关节局部的骨性标志,补充说明下颌骨完整性、颞颌关节关节面的适应情况、骨折粉碎的程度、骨折片形状错位,及颞颌关节脱位,从而选择适当的、整复方法。
3.3 16层螺旋CT在骨折应用中的技术优势 (1)扫描速度:6s内完成整病变区域的扫描,减少了患者疼痛等原因引起的伪影;(2)避免过多搬运患者,因此非常适合外伤中的危重病人;(3) 具有图像后处理技术:MPR可以多层面任意角度成像;SSD广泛应用骨骼系统,如:脊柱、肋骨、颅面骨等结构复杂部位,其空间立体感强,解剖关系清晰,有利于病变的定位,还可以随意旋转多角度观察下颌骨及颞颌关节全貌,为临床治疗、整复提供可靠依据。
16层螺旋CT下颌骨及颞颌关节三维重组是一种新的影像学技术,它能够客观、立体、清晰、多角度地显示下颌骨及颞颌关节的解剖结构和细微的损伤,弥补X线和常规CT的不足。MPR和SSD等三维重组技术能够多方位立体重组,更为形象直观的反映出患者的病情,为临床治疗、整复提供很大的帮助。
【】
[1] 王振常.头颈部CT、MR扫描规范指南[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7,41(9):996-999.
[2] 杨 晨,何黎升,赵晋龙.下颌骨骨折1 741例临床治疗分析[J].美容医学,2006,(3):287-289.
[3] 罗 洪,黄光磊,赵 科,等.下颌骨骨折类型与治疗方法的选择[J].贵州医药,2003,(8):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