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联合利多卡因在人工流产中的应用体会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乜国娟 时间:2010-07-13

【关键词】  人工流产

    人工流产是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之一,但由于手术时对宫颈牵拉、扩宫及宫壁刺激而导致人工流产综合反应。为解除受术者在人工流产时的痛苦,笔者应用术前口服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术中宫颈9点、3点位注射利多卡因的方法,收到良好镇痛、宫颈松弛的效果。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自愿终止妊娠的早孕妇女100例,年龄20~45岁,妊娠6~10周,超声盆腔检查为宫内妊娠,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

    1.2方法观察组术前12 h口服米非司酮50 mg,术前4 h口服米索前列醇400 μg,术中扩阴消毒后,于宫颈黏膜9点、3点处,用7号长针刺进黏膜下约0.5 cm,抽无回血后注入1%利多卡因5 ml,1 min后行人工流产术。对照组术前术中不采取措施,以常规方法行人工流产术。

    1.3观察项目(1)宫颈松弛程度:7.5号扩宫器无阻力通过宫颈内口例数。(2)术前腹痛例数。(3)术中疼痛程度:Ⅰ级为表情安静,Ⅱ级为表情略显痛苦皱眉,Ⅲ级为明显痛苦或呻吟。(4)术前阴道出血例数。(5)平均手术时间和平均出血量,从开始扩宫至停止吸引时间,出血以棉球使用前后重量差换算(ml)。(6)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见表1。表1两组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例

    2结果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见表1。

    2.1宫颈松弛情况观察组中45例一次性顺利通过7.5号扩宫器,占90%,而对照组中1例能通过占2%,两者差别非常显著。

    2.2术前腹痛观察组术前腹痛40例,占80%。

    2.3术前阴道流血观察组45例,占90%。

    2.4术中反应观察组恶心5例,占10%,呕吐5例,占10%,对照组恶心35例,占70%,呕吐35例,占70%。

    2.5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两组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

    2.6术中疼痛程度观察组疼痛程度达Ⅰ、Ⅱ、Ⅲ级者分别为45例、5例、0例,对照组分别为5例、25例、20例。

    3讨论

  在基层早孕人工流产几乎都是在无麻醉镇痛条件下进行的,受术者紧张痛苦,同时出现迷走神经反射性人工流产综合性反应,表现为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胸闷、恶心、呕吐、心律不齐、血压下降等症状,本文利用利多卡因宫颈9点、3点局麻,术前口服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组,术中大部分无阻力通过7.5号扩宫器,大大降低了手术难度,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出血量少,术中受术者安静,无不良反应。人工流产术中的疼痛为扩张宫颈及手术刺激子宫所引起,人工流产综合征是宫颈受牵拉,扩张宫颈引起的刺激,导致迷走神经兴奋所致。利多卡因具有神经阻滞作用,低浓度用药还可以使用药部位呈现分化性传导阻滞,使疼痛减轻,宫颈松弛。米非司酮作为受体水平竞争性孕酮对抗剂能对抗孕酮对宫颈胶原分解的抑制作用,扩张和软化宫颈。米索前列醇能够刺激子宫收缩和促进宫颈成熟。综上所述,利多卡因联合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在人工流产术中镇痛效果明显,同时松弛宫颈,出血少,手术时间缩短,避免了扩宫颈术造成的机械性刺激,有效减少或消除了人工流产综合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