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手矫正加对侧卧位在头位难产中的应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3

                    作者:田冬梅,邓昆璧,吴振云,李琼

【摘要】  目的 观察活跃期施行徒手旋转胎头,辅以给孕妇腹部推胎背加对侧卧位矫正持续性枕横位及持续性枕后位临床效果。方法 对广州市番禺区石碁人民2003年12月~2007年12月511例宫颈扩张活跃期出现延缓或停止的孕妇,随机分为三组。A组173例胎位对侧卧位;B组167例徒手旋转胎头,辅以给孕妇腹部推胎背;C组171例采用A组及B组方法合用。比较三组矫正胎头效果。结果 A组成功率38.15%(66例),B组67.07%(112例),C组91.23%(156例),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徒手旋转胎头,辅以给孕妇腹部推胎背,加对侧卧位矫正持续性枕横位及持续性枕后位是一个满意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关键词】  持续性枕横位;持续性枕后位;徒手旋转;对侧卧位

凡是胎头位置异常,经过试产仍不能转为正常位置者几乎均将成为难产,分娩的机会极少,最常见的是持续性枕横位及持续性枕后位[1]。本文对持续性枕横位及持续性枕后位的产妇,采用徒手旋转胎头,辅以给孕妇腹部推胎背,加对侧卧位,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3年12月~2007年12月511例宫颈扩张活跃期出现延缓或停止。孕37~42周,预测胎儿体重2 500~4 000 g,胎头双顶径88~97 cm。随机分成三组:A组173例,B组167例,C组171例。三组孕妇年龄、孕周,胎儿体重、双顶径差异无显著性,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无明显头盆不称;(2)无胎儿窘迫;(3)产妇进入活跃期;宫口扩张6~7 cm,先露在坐骨棘平至棘下1.5 cm;胎膜已破(如未破膜,行人工破膜);阴道检查确诊为枕横位或枕后位,而高直位、前不均倾位、颜面位、额位均除外;(4)宫缩间

    歇2~3 min,持续40~50 s,宫缩乏力点滴缩宫素(100∶2.5 u,调整达此水平);(5)如有宫颈水肿用利多卡因、阿托品、地塞米松进行封闭;(6)无胎头产瘤或胎头产瘤小于2 cm×2 cm以下,无胎头下降延缓或停止者。以上条件同时符合。

    1.3  方法  (1)A组:取对侧卧位,如左枕横位取右侧卧位,左位取右侧,右位取左侧。(2)B组:常规消毒铺巾,导尿以排空膀胱;于宫缩间歇期右手旋转伸进阴道内,握住胎头,于子宫收缩期持续旋转,同时助手在孕妇腹壁上推送胎背至脊前方位;对右枕横位做顺时针方向旋转45°,右枕后位顺时针方向旋转90°,左枕横及左枕后位做逆时针旋转相应度数;待胎头固定时将手抽出。(3)C组:先做B组徒手旋转,辅以助手操作,旋转胎头手固定不动,同时使产妇取对侧卧位,即A组方法。

    1.4  转位成功标志  第一次旋转后,等待约20 min,在常规消毒铺巾下再次做引导检查,发现胎位异常,视为第一次胎头旋转失败,要进行第二次矫正,A组和B组采用C组方法矫正,C组失败者一般不再次矫正。以变为枕前位为成功的标志。

    1.5  统计学方法  对资料行χ2检验。

    2  结果

    三组成功率比较,见表1。表1  三组成功率比较注:A组与B比较,χ2=28.48,P<0.01;A组与C组比较,χ2=105.86,P<0.01;B组与C组比较,χ2=31.20,P<0.01

    3  讨论

    凡以枕横位或枕后位入盆,如果内旋转发生障碍,则形成持续性枕横位或持续性枕后位,这是最常见的胎位异常,两者相加约占头位难产总数的2/3,当胎头持续于枕横位或枕后位时,胎头不但不能很好地俯屈,还可能略带仰伸,使通过骨盆的胎头的径线明显增大,应及时做出诊断,并纠正之。一旦将胎头转至枕前位,胎头即可俯屈,使通过骨盆的胎头径线减少,而由引导分娩,这是头位难产防治中关键的一环。由于持续性枕横位或持续性枕后位,经徒手旋转、器械旋转、器械助产,有可能由引导分娩,故为轻型的胎头位置异常[1]。

    徒手旋转胎头的时机选择非常重要,认为宫口扩张6~7 cm,先露在坐骨棘平至棘下1.5 cm为宜[2]。本组选择病例矫正时机符合此时机,三种不同矫正方法,以C组方法最为满意,B组方法次之,A组最差;且直接采用C组方法的第一次成功率高,避免再次矫正引起胎头受压而致使胎儿不利。

    矫正的注意事项:(1)必须排除头盆不称;(2)巨大胎儿进行徒手旋转胎头要谨慎,不能勉强;(3)无胎儿窘迫;(4)旋转者与助手及产妇三者共同配合,才能成功;(5)向患者及家属告知并签字;(6)操作时动作切忌粗暴,不能急于求成。

    持续性枕横位及持续性枕后位是导致头位难产的重要原因之一,适时采用徒手矫正加对侧卧位进行纠正,一次成功率高,避免再次矫正引起胎头受压而对胎儿不利,让胎头以枕前位,最小径线通过骨盆娩出,可缩短产程,减少产妇痛苦,降低剖宫产率。本文徒手矫正加对侧卧位方法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
  1 凌蔓达,顾美礼.难产,第2版.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288-322.

2 邱要儿.头位难产采用徒手胎头旋转术的时机探讨.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1,17(10):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