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声诊断小儿睾丸畸胎瘤13例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曹阳 王冰 时间:2010-07-13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睾丸畸胎瘤的高频超声表现及超声在小儿睾丸畸胎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3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儿睾丸畸胎瘤的高频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小儿睾丸畸胎瘤的超声诊断特点。结果 本组病例肿物内部声像图表现主要分两型:囊性伴分隔型及囊实混合回声型,其中内伴多个强回声光团或光斑者占大多数,为小儿睾丸畸胎瘤的特异性声像图表现。结论 高频超声由于其分辨力高,可清晰显示小儿睾丸肿瘤内部回声特点,且方便、快捷、无创伤,对小儿睾丸畸胎瘤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畸胎瘤/诊断; 睾丸; 超声检查; 儿童

睾丸畸胎瘤为生殖细胞肿瘤中仅有的一种良性肿瘤,与其他生殖细胞恶性肿瘤和非生殖细胞肿瘤的鉴别很有必要。高频超声由于其分辨力高,可以清楚的显示小儿睾丸内肿物的回声及其结构特点,无创伤性、方便、快捷,已成为首选检查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4年间小儿睾丸畸胎瘤13例,总结小儿睾丸畸胎瘤的超声声像图表现,探讨高频超声对该疾病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411/200811沈阳市第九人民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睾丸畸胎瘤13例,年龄6个月至2岁,平均15个月。均以家长无意间发现患儿一侧阴囊肿大,无痛性进行性加重,来本院进行超声检查时始发现肿物的存在。

  1.2 检查方法 采用NAS1000型、GE730型、SA8000型等超声诊断仪(东大微软公司)检查,频率为7.5~10.0 MHz的高频线阵探头,检查时充分暴露患儿阴囊部位,如患儿过分哭闹不能配合时,检查前使患儿镇静或待熟睡后再进行此项检查,检查时嘱家长向上轻轻提高患儿阴茎,使其睾丸抬高并充分暴露,将探头置于阴囊皮肤表面进行横、纵、斜等多切面扫查,仔细观察睾丸肿物内部回声特点及与周围正常睾丸的关系。

  2 结果

  13例患儿的肿物均位于睾丸内,周边均可见正常睾丸组织,肿物在左侧6例,右侧7例,直径1.1~3.6 cm,均与周围正常睾丸组织有明确界限。其肿物的高频超声声像图根据内部回声特点可分为以下两型:(1)囊性伴分隔型(3例):肿物内部回声呈液性伴数个分隔,分隔可薄可厚(图1);(2)囊实混合回声型(10例):肿物内部回声杂乱,部分呈液性回声,并可见部分不均质实性混合回声光团,其中囊性伴多个强回声光团、光斑,后方伴声影者8例(图2),占大多数,对畸胎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肿瘤边界清晰,内部回声以液性无回声为主,内伴分隔,

  肿物周围可见宽约3.0 mm的睾丸实质回声。

  图1 囊性伴分隔型睾丸畸胎瘤患儿高频超声声像图

  肿瘤边界模糊,内部可见少许液性回声,内伴较多

  后方伴声影的强回声光团、光斑。

  图2 囊实混合回声型睾丸畸胎瘤患儿高频超声声像图

  3 讨论

  小儿睾丸畸胎瘤检出率占小儿睾丸肿瘤的35%[1],占生殖细胞肿瘤的6.6%[2],其检出率仅次于卵黄囊瘤。如果术前能对小儿睾丸畸胎瘤作出正确诊断,可指导临床医生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对该病的及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小儿睾丸畸胎瘤无特异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多由家长无意中发现一侧阴囊肿大,并无痛性进行性加重,行超声检查时偶然发现。该肿物由于其含有不同的病理成分及处于不同的病程时可具有不同的声像图表现,就其外部轮廓而言,当肿物较小时,可于睾丸实质内探及肿物回声,呈良性病程者,边界较清晰,一般与同侧睾丸可有明确分界;如果为恶性不成熟型畸胎瘤,由于肿物对周围睾丸实质的侵袭,超声检查则可见肿物边界模糊;当肿物较大时,肿物可基本分布于整个患侧睾丸,仔细扫查时可于肿物周边部检出“月芽形”睾丸实质回声,良性者肿物边界清晰,恶性者肿物边界模糊。就其肿物内部回声特点而言,典型的小儿睾丸畸胎瘤在声像图上有较特异的表现,主要分为两种类型:(1)囊性伴分隔型:肿物呈液性,并于内部可见数个分隔,可薄可厚;(2)囊实混合回声型:肿物内部可部分呈液性,同时伴有实质性回声的光团或光斑,其中肿物内部伴多个后方伴声影的强回声光团及光斑者,多是由于肿物内部含有成熟或不成熟的骨骼或牙齿等骨性成分所致,该声像图表现较特异,对该病的诊断价值较高。高频超声由于其分辨力高,清晰度好,可清晰显示肿瘤外部轮廓及内部回声特点,辨别肿物与睾丸的界限关系,对典型的小儿睾丸畸胎瘤可作出明确诊断,为临床医生方法的选择提供重要的价值。

  在对小儿睾丸肿瘤进行诊断时,需将畸胎瘤与小儿其他常见的肿瘤进行鉴别。小儿睾丸最常见的肿瘤除了畸胎瘤外还有卵黄囊瘤,该肿瘤又称内胚窦瘤,是小儿睾丸最常见的肿瘤,约占小儿睾丸肿瘤的55%[1],其检出率高于畸胎瘤,同时内胚窦瘤为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生长迅速,对睾丸侵袭性较高,在超声声像图上该肿瘤多表现为患侧睾丸较对侧明显增大,回声可强于对侧,也可低于对侧,但见不到确切的占位,少有合并小液性区者,但是多无强回声光团或光斑回声反射(图3),以上也是两者的主要鉴别点。

  患侧睾丸较对侧明显增大,回声减低,

  以实性为主,可见少许小液性区。

  图3 睾丸内胚窦瘤患儿高频超声声像图

  另外还要将睾丸畸胎瘤与表皮样囊肿进行鉴别,表皮样囊肿为睾丸的类肿瘤样病变,常为单发,病程较长[3],此型在声像图上与畸胎瘤有相似之处,两者最易混淆,肿物表现为边界清楚,内部回声极低、不均匀,内部少有强回声光团或光斑,于周边部肿瘤壁可见局部或完整强回声钙化环,伴声影,典型者具有“洋葱环样”[4]声像图表现,此即为表皮样囊肿特征性声像图表现。

  总之,高频超声对小儿睾丸畸胎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有一定的帮助,由于其分辨力高、无创性、方便、快捷的特点及畸胎瘤特有声像图特征广泛应用于临床,已成为一种首选检查方法。

【参考】
   [1] 黄澄如.小儿泌尿外[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372373.

  [2] 吴阶平.吴阶平泌尿外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518519.

  [3] 陈颖,钱蔷英,邱秋明.小儿睾丸肿瘤的超声诊断[J].超声诊断杂志,2005,6(6):430433.

  [4] Bennett GL,Garcia RA.Benign intratesticular dermoid cyst:sonographic findings[J].Am J Roentgenol,2002,179(5):1315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