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阴式B超诊断
【摘要】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B超声像图表现,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30例阴式B超诊断疑似子宫内膜癌的病例与手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并对其诊断价值做出临床评价。结果 阴式B超诊断疑似病例30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21例,确诊率为70%。其余9例,4例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增殖,1例为宫腔内多发性息肉,1例为黏膜下肌瘤伴感染,3例为子宫内膜炎。结论 阴式B超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超声诊断
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体的内膜层,以腺癌为主,又称子宫体癌,是女性生殖器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约占女性癌症总数7%,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多见于老年性妇女,病变多发于子宫底部的内膜,以双侧子宫角附近多见,其次为后壁,就病变的形态和范围分为弥漫型和局限型[1]。
1 临床资料
本组30例患者年龄34~79岁,平均年龄61岁,均有不规则阴道流血,11例阴道排液增多,5例排液同时伴有恶臭,3例出现下腹及腰骶部疼痛。使用仪器为天惠华公司提供超声诊断仪,控头频率10 MHz。
2 二维声像图表现
2.1 子宫外形 早期无改变,中晚期子宫体增大,轮廓可见不规则。
2.2 宫腔内回声 早期可见内膜线紊乱,增厚,厚薄不均匀,内膜边缘不规则,中晚期可见较大高回声光团,伴有低回声区和无回声区,高回声区可向肌层侵入。
3 讨论
(1)子宫内膜癌的确诊要靠诊断性刮宫,或术后组织的病理结果,但超声的开展和普及为子宫内膜癌的筛查提供了比较可靠的依据。超声检查可反复进行操作,方便、无痛苦、无创伤,是诊断该病的首选方法,在超声检查过程中通过随诊观察有助于子宫内膜癌与其他疾病的鉴别。(2)对于已婚育龄妇女,子宫内膜厚度超过12 mm,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厚度超过5 mm,并且有临床症状,应引起重视。(3)阴式B超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作为超声医生检查时一定仔细、认真、多方位扫查,仔细观察被查者子宫、卵巢、子宫内膜厚度、形状、回声均匀程度,重点检查子宫内口至宫底内膜轮廓,在矢状切面测量两层子宫内膜厚度的最大值,观察低回声晕的完整程度,同时观察肌层回声是否均匀,对可疑病例一定随诊观察,或建议做进一步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