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痒汤治疗儿童季节过敏性结膜炎132眼临床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3

                    作者:张玉平,栗兰苹,陆芳,吴淑清 

【摘要】  目的 探讨止痒汤儿童季节过敏性结膜炎的疗效。方法 将66例(132眼)患儿采用区组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均外用吡嘧司特钾滴眼液点眼每日2次,观察组加服止痒汤口服每日2次,进行10 d的治疗,随访2次,观察两组的症状改变及结膜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积分值较本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0 1),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同期(P=0)。观察组临床治愈23例(69.70%),显效10例(30.30%);对照组临床治愈11例(33.33%),显效13例(39.39%),有效9例(27.27%)。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 1)。结论 加服止痒汤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吡嘧司特钾滴眼液点眼。

【关键词】  止痒汤/治疗应用; 过敏性结膜炎/药物疗法; 中草药;儿童

儿童季节过敏性结膜炎是常见的眼表疾病,以眼部奇痒红肿、频繁眨眼为主要症状,伴有异物感、分泌物、流泪、畏光等表现,症见结膜充血水肿、睑结膜乳头滤泡增生、甚至眼睑肿胀,急性期主要是Ⅰ型变态反应引起,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西医治疗本病,主要应用抗组胺药、肥大细胞膜稳定剂、血管收缩剂、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有一定疗效。但是无论口服还是局部应用副反应不可避免,如黏膜干燥症、中枢神经抑制、高眼压等,儿童需慎重应用。中医有关治疗报道不多。中医院西苑眼科自2008?06~2009?06用止痒汤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66例(双眼)均为门诊季节过敏性结膜炎的患儿,采用机编码区组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3例,其中男17例,女16例;年龄2~15(9.97±3.58)岁;病程1~5(3.21±1.41)d;原发17例,复发16例;伴有过敏性鼻炎者10例,有过敏性哮喘病史者6例。对照组33例,其中男17例,女16例;年龄3~16(9.06±4.15)岁;病程1~6(3.36±1.27)d;原发17例,复发16例;伴过敏性鼻炎者9例,有过敏性哮喘病史者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基线比较:性别P=1,原复发P=1,年龄P=0.344 7,病程P=0.69,伴全身过敏性疾病P=0.456 9)。

  1.2  纳入标准 

  《眼科全书》[2]和《过敏性结膜炎的诊治》[3]:(1)眼部奇痒红肿,伴异物感流泪等;(2)结膜充血水肿,睑结膜乳头滤泡增生,甚至眼睑水肿;(3)过敏体质,但目前全身过敏性疾病症状轻,不需用药。

  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口服止痒汤(药物组成:荆芥、黄芩、木贼、泽兰、生龙骨、蝉衣),将所有草药用温水浸泡30 min后,文火水煎20 min,取汁200 mL,分早晚2次饭后30 min口服;吡嘧司特钾滴眼液(日本参天制药株式会社,批号:AS0Z05)点眼,每次1滴,每日2次。对照组:吡嘧司特钾滴眼液点眼,方法剂量同上。全身伴有过敏性疾病者,不另外用药。两组疗程均为10 d;治疗后随访2次,每次相隔7 d。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等级资料采取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参考《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特点》评分标准,按例数统计。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1)临床治愈:积分减少≥95%;(2)显效:积分减少≥70%;(3)有效:积分减少≥30%;(4)无效:积分减少<30%[4]。

  2.2  两组治疗前后积分值比较 

  见表1。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1 3),两组治疗后较本组观察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两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表1  两组季节过敏性结膜炎患儿治疗前后积分值比较(略)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00 1;与对照组同期比较,bP=0。

  2.3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2。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2  两组季节过敏性结膜炎患儿后疗效比较(略)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03 1。

  2.4  副反应 

  两组患儿在用药后,均未发生明显的眼部及全身药物性不良反应。伴有全身过敏性疾病的29例患儿中,对照组有1例在随访期间过敏性鼻炎明显加重,需在耳鼻喉科就诊,其余28例全身症状未出现加重和复发的情况。

  2.5  随访
 
  两组共66例随访65例,随访时间为治疗后14 d。观察组:治愈23例复发3例;显效10例:转为治愈5例,仍为显效5例。对照组:治愈11例复发5例,其中1例过敏性鼻炎同时明显加重;显效13例仍为显效;有效9例:失访1例,转为显效5例,仍为有效3例。

  3  讨论
   
  儿童季节过敏性结膜炎,病因及诊断明确,临床尚无疗效较好的治疗药物。本病反复发作,而且与变应性鼻炎、皮炎、哮喘存在一定相关性[5],本研究伴全身过敏性疾病者29例(43.9%),因此治疗上局部点眼的同时应口服药物。儿童脏腑娇嫩,不宜服用抗过敏西药。中药治疗本病有优势,但针对性的中成药较少,关于儿童的临床研究也不多。笔者在辨证治疗过程中遵循中医理论,儿童为纯阳娇嫩之体,眼露于外易受外邪侵袭,风性轻扬,易袭于上,热盛则红,湿盛则眵泪增多而水肿,故风湿热侵袭是本病急性期最多见的证型。治疗以疏风清热祛湿明目为治法。本方以荆芥散风止痒为君药,以黄芩清热除湿、木贼蝉衣疏风清肝明目共为臣药;以泽兰活血祛瘀利水消肿为佐药,所谓“宁用泽兰一把,不用四物一车”,“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生龙骨走肝经平肝潜阳镇静安神“收湿气”“用于湿疮痒疮”[6]为使药。本方药性相对平和,切中整个急性过程的病理机制,针对急性期最多见的证型,简化复杂的辨证过程,经近10年的临床验证,疗效可靠,至今未发现明显副反应,本研究证实加服止痒汤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吡嘧司特钾滴眼液。

【】
    [1]乔彤,胡义珍.儿童过敏性结膜炎诊治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07,7(2):502?505.

  [2]李凤鸣.眼科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314?1317.

  [3]刘祖国,肖启国.过敏性结膜炎的诊治[J].中华眼科杂志,2004,40(7):500?502.

  [4]刘祖国,姚勇,孙秉基,等.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特点[J].实用眼科杂志,2004,22(9):694?697.

  [5]张罗,韩德民.变应性鼻炎治疗的进展[J].中华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40(3):230?232.

  [6]翁维良,房书亭.临床中药学[M].郑州:河南技术出版社,1998:1119?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