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支口服液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60例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抗支口服液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儿科门诊2007?10~2008?10确诊的60例CVA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用自制中药抗支口服液,对照组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口服1个月为1个疗程,1个月后统计疗效。结果 观察组痊愈21例,显效5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痊愈12例,显效8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73.33%。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支口服液治疗小儿CVA在单一症状、总有效率和痊愈率方面均要优于孟鲁司特钠咀嚼片。
【关键词】 抗支口服液/治疗应用; 哮喘/药物疗法; 咳嗽/药物疗法; 中草药; 儿童
目前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的治疗,西医主要是以茶碱类药物、β2受体兴奋剂、抗过敏药及糖皮质激素为主,虽有一定疗效,但疗程较长,易反复,并且有一定副反应,尤其是激素的应用受患儿依从性及被家属的接受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婴幼儿,即使辅用贮雾罐等也难能保证其吸入剂量。王有鹏教授根据中医理论,潜心研制的抗支口服液,弥补了西医在治疗CVA方面的不足,临床应用效果显著。现将本院儿科门诊2007?10~2008?10应用自制抗支口服液治疗CVA的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60例均来自本院儿科门诊,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3~5岁9例,6~7岁27例,8~14岁24例。60例均有反复发作性顽固性咳嗽,多以夜间、清晨或运动后发作,均无明显喘息。其中仅运动后咳嗽17例(28.3%),有过敏史(过敏性鼻炎、慢性湿疹、荨麻疹)48例(78.3%),刺激性干咳35例(58.33%),咯少量白色黏痰7例(41.67%),咽部充血者43例(71.67%)。全部病例体温正常,肺部听诊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全部患儿均符合1998年全国儿童哮喘防治协作组儿童哮喘防治常规(试行方案)诊断标准[1]。
1.2 纳入标准
(1)符合西医诊断标准;(2)证候积分≥8分;(3)年龄在3~14岁的患儿[2]。
1.3 排除标准
(1)先天性呼吸道畸形患者;(2)合并有心、肝、肾和造血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者及有重度营养不良、重度贫血等慢性疾病者;(3)因慢性咽部感染,鼻后滴流综合征、支原体感染、肺结核感染、支气管异物、胃食管反流症等造成的跟CVA具有类似症状的慢性咳嗽患儿;(4)近1周用过平喘、抗过敏治疗者;(5)证候积分<8分[2]。
1.4 治疗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应用抗支口服液治疗。方药组成:炙麻黄、石膏、杏仁、黄芩、射干、鱼腥草、僵蚕、地龙、重楼、炙百部、平贝、炙桑皮、虎杖、芦根、甘草等,水煎服,剂量按每公斤体质量每次0.5 mg,每日3次口服。口服1个月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忌食辛辣鱼腥及寒凉之品。对照组服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商品名顺尔宁,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批号:J20070068),3~5岁4 mg,6~14岁5 mg,每晚顿服,连服1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疗效。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2.1.1 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依据《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严重程度分级及疗效判断标准(修正案)》[3]。每一证候的积分为这一证候的各程度所得最高分相加而成,满分为20分,证候积分≥8分方为纳入病例。
2.1.2 疗效判断标准
疗效判断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痊愈:咳嗽消失,或总分减少8分以上;(2)显效:咳嗽明显好转,总分减少6分以上;(3)有效:咳嗽好转,总分减少4分以上;(4)无效:咳嗽减少不明显或者加重,或总分减少低于3分以下[2]。
2.2 两组患儿前后各症状对比
见表1。表1 两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治疗后症状体征痊愈率比较(略)注:与对照组比较,aχ2=4.00,5.03,5.19,4.53,4.16,2.57,2.21,P<0.05。
2.3 抗支口服液与孟鲁司特咀嚼片对CVA疗效比较
见表2。表2 抗支口服液(观察组)与孟鲁司特咀嚼片(对照组)治疗小儿CVA疗效比较(略)注:与对照组比较,aχ2=4.310,0.393,4.706,4.706,P<0.05。
两组治疗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在单一症状比较、总有效率和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CVA是指以慢性咳嗽为主要或唯一临床表现的一种特殊类型哮喘。临床上表现为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超过1个月,常伴有夜间、清晨或运动后发作性咳嗽,无痰或痰少而黏,感冒、冷空气、灰尘、油烟或过敏等容易诱发或加重,部分咳嗽患者伴有咽痒、鼻塞、流涕,无呼吸困难和喘鸣,经较长时间抗生素治疗无效。用支气管扩张剂可使咳嗽发作缓解。大部分患者有个人或家族过敏史。临床常易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等疾病。CVA病理改变为慢性炎症,即炎症细胞浸润,小血管充血、渗出,支气管黏膜下肥大细胞活化,引起嗜酸粒细胞聚集和支气管黏膜上皮损伤[4]。发病机制可能为[5,6]:(1)由包括嗜酸性粒细胞在内的多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也涉及由IgE等多种炎症介质介导的变态反应性炎症过程;(2)某些致病因子刺激气道上皮下的咳嗽受体,通过迷走神经直接引起咳嗽,或通过引起局部支气管收缩间接引起咳嗽,且气管迷走神经感受器对各种刺激的敏感性增高引起顽固性咳嗽,同时可能此类患儿的咳嗽阈值高于典型哮喘组,故咳而不喘;(3)肺炎支原体对CVA患儿来说既是感染原,又是过敏原。目前医学治疗CVA主要应用β2受体激动剂、糖皮质激素、茶碱类药物及抗组胺药物。但是西医治疗CVA易反复,且有一定的副反应,加之部分患儿家长对激素类药物具有抵制心理。所以中医药在CVA治疗中具有一定优势。
祖国医学认为CVA属于“咳嗽”范围,早在《素问·咳论》篇就有“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之论。肺为娇脏,易受内外之邪侵袭而为病,病则宣肃失常,肺气上逆,则为咳嗽。不论外感内伤,咳嗽不止于肺,而不高于肺,邪气总归于肺而病咳嗽。由于CVA以慢性干咳或咯少量白痰为主要特征,故笔者认为CVA为风邪入肺化热化燥所致。风为阳邪,侵袭人体后则易化热,热易灼伤肺之津液,津伤而化燥。燥热内结于肺,使肺气不利,失其正常的宣发肃降功能,故而为咳。因为肺气不利,不能布散津液,但又有肺内燥热伤津的因素,所以时咯少量黏痰。再者“风善行而数变”,所以咳嗽时发时止。针对CVA这样的特点,笔者选用炙麻黄、石膏、杏仁、黄芩、射干、鱼腥草、僵蚕、地龙、重楼、炙百部、平贝、炙桑皮、虎杖、芦根、甘草等药物组成的抗支口服液治疗CVA。抗支口服液临床功效以疏风宣肺清热为主,辅以化痰止咳平喘。方中炙麻黄、僵蚕、地龙宣肺平喘,解痉止咳,杏仁、炙百部、炙桑皮、平贝化痰止咳,黄芩、射干、鱼腥草、重楼、虎杖、石膏、芦根养阴清热解毒。其中清热解毒类中药对祛除病邪起重要的作用,为君臣之药。诸药合用,共奏宣肺止咳、清热解毒、清气化痰之功效,使咳、喘、痰诸症得以改善,最终达到标本兼治。先期实验表明抗支口服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纠正机体的免疫紊乱状态,使模型鼠脾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能力恢复至正常水平,降低肿瘤坏死因子水平,中药组较模型组浸润淋巴样细胞数明显减少,肺泡壁增厚轻微[7,8]。
综上所述,本临床观察表明:抗支口服液有明显的止咳作用,疗效显著,在治疗CVA时效果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
【】
[1]全国儿童哮喘防治协作组.儿童哮喘防治常规(试行)[J].中华儿科杂志,1998,36(12):747?751.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1?62.
[3]中华医学会呼吸疾病学会.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严重程度分级及疗效判断标准(修正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3,16(增刊):5.
[4]沈瑶,金美玲,白春学.慢性咳嗽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J].国际呼吸杂志,2007,27(7):528?530.
[5]宋玉萍.112例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特点分析[J].实用全科医学,2007,5(8):745.
[6]姜红,罗钢,姜红坤,等.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160例分析[J].误诊学杂志,2008,8(3):636?637.
[7]王亚贤,王秀敏,王婷婷,等.抗支口服液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模型鼠IL?2的水平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1):1504.
[8]王稚贤,刘丹,张鹏宇,等.抗支口服液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大鼠TNF?α水平的影响[J].上海免疫学杂志,2002,22(4):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