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用中药平喘汤治疗婴幼儿哮喘60例疗效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金虎,史艳萍 时间:2010-07-13

【摘要】  目的 研究平喘汤婴幼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本院就诊的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予以普米克加喘乐宁雾化吸入,低氧血症者给予吸氧,合并感染者给予抗感染、抗病毒,重症给予静滴激素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平喘汤,以7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疗效、患儿临床症状改变情况、治疗前后血气变化等。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6%,对照组总有效率80%,两组在疗效、症状改善时间及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变化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患儿肝肾功能无影响。结论 平喘汤对婴幼儿哮喘急性发作期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且无明显副反应。

【关键词】  哮喘/中医药疗法; 平喘汤/治疗应用; 雾化吸入; 咳嗽;湿疹;过敏症;儿童

婴幼儿哮喘是危害婴幼儿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近年来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1]的制定和推广,使哮喘的防治进一步规范化,但防治效果尚有待进一步观察。中药治疗哮喘应当作深入研究。笔者伍用自拟平喘汤治疗婴幼儿哮喘收到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病例来源于本院2008?04~2009?06住院的婴幼儿哮喘患儿120例,根据随机排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最小4个月,最大3岁,年龄分布(21.31±4.06)个月。对照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2岁11个月,年龄分布(23.06±6.27)个月。观察组伴发热25例,血白细胞>10×109/L者42例,胸透或X线摄片肺纹理增多、增粗51例;对照组伴发热28例,血白细胞>10×109/L者40例,胸透或X线摄片纹理增多、增粗56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轻重程度、X线检查及肺功能检查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依据2006年GINA关于婴幼儿哮喘的诊断标准及临床分度标准入选[1],均有喘息发作>3次以上,常有湿疹等过敏症,及父母有哮喘史等背景,临床均有明显的咳嗽、气促、三凹征阳性、听诊可闻及哮鸣音等症状,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喘息性疾病和重度哮喘、急性呼吸暂停。

  1.3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予以普米克及喘乐宁雾化吸入治疗,重症患儿予以静滴氢化考的松琥珀酸钠,低氧血症者予以吸氧,合并感染者予以抗感染、抗病毒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加用平喘汤口服,方药组成:炙麻黄、干姜各3 g,细辛0.5 g,紫菀、款冬花、半夏、五味子、厚朴、苏子各3 g,发热者加用柴胡、黄芩各3 g,水煎,加水150 mL,煎至30 mL。每日1剂,分3~5次口服,服完为止,以7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1.4  观察指标 

  (1)疗效;(2)症状改善时间;(3)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变化。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小儿哮喘疗效评定标准)[2]:(1)临床控制:哮喘平息,肺部哮鸣音消失;(2)显效:哮喘基本平息,肺部哮鸣音基本消失;(3)好转:哮鸣音减轻,肺部少许哮鸣;(4)无效:哮喘症状、肺部哮鸣音无减轻或加重。

  2.2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1。表1  两组婴幼儿哮喘的疗效比较(略)注:与对照组比较,aχ2=4.90,P<0.05。

  2.3  两组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见表2。表2  两组婴幼儿哮喘的症状改善时间比较(略)注:与对照组比较,au=2.98,2.08,P<0.05;bu=9.09,10.29,P<0.01。

  2.4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变化 

  见表3。表3  两组婴幼儿哮喘治疗前后血气变化比较 (略)注:与对照组比较,au=2.09,2.05,P<0.05;bu=3.59,P<0.01。

  3  讨论

    婴幼儿哮喘是危害婴幼儿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根据儿童哮喘组的哮喘方案[3],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治疗效果确切。虽然吸入治疗的方法明显提高了用药的安全度,具有较高的治疗指数,但吸入治疗是利用患者吸气的气流将药物吸入肺内,需要呼吸与给药同步配合,才能发挥吸入治疗的优势[4],婴幼儿难以合作,需辅以储雾器雾化吸入,治疗因而有一定的困难,临床症状难以缓解。笔者在西医抗炎解痉平喘抗感染常规治疗上加用中药汤剂治疗,从而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治疗时间。
   
  中医很早即对本病有了一定认识。早在内经《素问·阴阳别论篇》说:“起则熏肺,使人喘鸣”。《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述:“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本病发病源于小儿素体禀赋不足,易感外邪,邪蕴于肺,壅阻肺气,气不布津,聚液成痰,痰升气阻,痰气搏结,壅塞气道,肺管狭窄,肺气宣降失常,发为哮喘。当以“发时治标,缓时治本”为治疗原则。发作期常以邪实为主,治宜祛邪平喘为主。平喘汤以麻黄宣肺平喘,干姜、细辛、半夏宣肺化痰降逆,紫菀、款冬花、甘草化痰止咳,五味子收敛肺气,厚朴、苏子调畅气机,黄芩、柴胡清热解毒,共奏宣肺化痰平喘之效。

    药理研究表明麻黄、细辛可促进Th2细胞的凋亡,并抑制Th2型细胞因子的分泌,进而促进Th1/Th2平衡来发挥抑制哮喘发病的作用,这与激素在临床治疗哮喘方面有相似的作用机制,但无激素的副反应[5]。半夏提取物具有止咳、祛痰、平喘抗炎镇静作用[6]。厚朴所含厚朴酚具有很强的抗病毒、抗菌作用,通过对花生四烯酸代谢酶活性的影响,达到抗炎效果[7]。款冬花对氨水引起的小鼠咳嗽有明显抑制作用[8]。紫菀具有祛痰镇咳作用,对组胺和乙酰胆碱引起的豚鼠气管收缩有显著的抑制作用[9]。五味子酸性成分具有祛痰和镇咳作用。苏子能缓解哮喘发作时气喘痰壅;柴胡、黄芩具有显著的解热抗炎作用[10]。
   
  综上所述平喘汤通过促进Th1/Th2平衡,对花生四烯酸代谢酶活性影响,及抗病毒、抗菌等作用消除肺部炎症,减轻肺部水肿、渗出及微小气管的痉挛,因而加快了症状的缓解。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起到了协同的作用,从而提高哮喘的临床疗效。

【】
    [1]洪建国.2006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7,9(22):643?644.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77.

  [3]中华医学会儿分会呼吸学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J].中华儿科杂志,2004,42(2):100?104.

  [4]陈再历.哮喘药物的应用技术[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16(12):760?761.

  [5]魏梅,宋煜勋,梁仁.麻黄附子细辛汤对Th1、Th2型细胞因子和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5,21(6):727?729.

  [6]钟正贤,周桂芬,陈学芬,等.水半夏提取物的药理研究[J].中药材,2001,24(10):36?39.

  [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I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18.

  [8]高慧琴,马骏,林湘,等.栽培品款冬花止咳化痰作用的研究[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1,18(4):201.

  [9]Li Y,Wang H,Sheng L.Study on trachea of guinea pig of ziwan and gancao[J].in from Chin Med,1999,16(4):47?48.

  [10]高琳,谢鸣,孙明瑜.柴芩合煎液与分煎液对LPS诱导的大鼠发热模型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3,9(6):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