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卡介苗引起加重反应2例报告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7-13
【摘要】 2007年我市在常规免疫过程中,发现2例因接种卡介苗(BCG)引起的加重反应,临床表现为腋下淋巴结肿大及局部破溃。经确诊后采取口服异烟肼。外用利福平等药物,取得了满意效果。
【关键词】 卡介苗;加重反应;淋巴结肿大
1 病例介绍
例1,男,2007年1月26日出生,于出生后24 h内在即墨市人民,用75%酒精在左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消毒后皮内注射0.1 ml BCG(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2005101302,效期:2007年10月3日)。在接种 BCG 3个月后其母亲发现患儿左侧(与接种BCG同侧)腋窝下有一花生米粒大小的皮下硬结,先后到多家医院诊治无效。于2007年6月14日到我单位诊治,检查见其左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有0.2 cm×0.2 cm大小瘢痕,左腋下淋巴结肿大4 cm×4 cm,触之有波动感,即将破溃。患儿其他情况良好,无过敏史,实验室检查肝功能、血象正常。
例2,男,2007年2月16日出生,于出生第二天在即墨市妇幼保健院常规消毒后在左上臂三角肌下缘外侧附着处皮内注射0.1 ml BCG(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200511201,效期:2007年11月27日)。于2007年7月16日家长给患儿洗澡时发现左侧腋下淋巴结肿大约3 cm×4 cm,曾去过市人民医院治疗两次,病情不见好转。于2007年9月9日来我单位诊治,检查见其左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有0.3 cm×0.3 cm瘢痕,左腋下肿大的淋 巴结已破溃,全身其他情况良好,实验室检查肝功能、血象正常,无过敏史。
2 讨论
接种单位即墨市人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使用的BCG是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逐级下发的国家一类疫苗,疫苗按照要求冷藏、领发及测温记录完整。工作人员的资质及接种操作过程完全符合《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
根据上述病史和临床表现以及BCG接种过程等情况,确诊2例皆为接种BCG引起的加重反应。
处理方法:淋巴结脓肿局部热敷每日3~4次,每次10 min,同时口服异烟肼8 mg/kg体重,每日1次,维生素C 100 mg/次,每日2次,对已化脓的淋巴结,用无菌针管将脓液抽出,并用5%异烟肼2 ml冲洗;淋巴结脓肿局部用利多卡因加5%异烟肼液2 ml,作局部封闭治疗,每3~4天一次,共进行3次;溃破已形成溃疡面者,用0.2%呋喃西林清创,局部用异烟肼粉或利福平粉,复方新诺明粉擦创面。经2~3个月持续治疗,2例患者全部治愈,查验血象、肝功能均正常,全身无不良反应。
儿童接种BCG后发生的腋下的淋巴结肿大,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认为是接种BCG引起的腋下淋巴结炎。抗结核治疗有效,痊愈。
上一篇:流行性小儿重型乙型脑炎的护理
下一篇:溶血尿毒综合征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