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二磷酸果糖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49例疗效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3

                      作者:罗宏斌,刘淑兰,廖志伟 

【摘要】  目的 观察1,6二磷酸果糖(FDP)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将97例中重度HIE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1,6二磷酸果糖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14 d后头颅CT检查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9.90%,明显优于对照组64.58% (χ2=8.78,P<0.005), 头颅CT检查正常率82.22%明显高于对照组57.14 %(χ2=6.52,P<0.02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1,6二磷酸果糖治疗可明显提高中重度HIE的疗效。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1,6二磷酸果糖;疗效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由于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缺氧所致,是新生儿常见的中枢神经

    系统病变,中重度HIE是儿童伤残的重要病因之一。我院应用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中重度新生儿HIE 49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依据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及临床分度[1],将2003年1月~2008年4月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97例中重度HIE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于生后3天内进行头颅CT检查。治疗组49例,男26例,女23例;胎龄(38.3±2.7)周;出生时体重<2 500 g 5例,2 500~4 000 g 41例,>4 000 g 3例;中度31例,重度18例;CT分度:轻度4例,中度33例,重度12例,并颅内出血8例。对照组48例,男25例,女23例;胎龄(38. 4±2.8)周;出生时体重<2 500 g 4例,2 500~4 000 g 42例,>4 000 g 2例;中度31例,重度17例;CT分度:轻度3例,中度34例,重度11例,并颅内出血7例。两组性别、胎龄、出生时体重、窒息程度、病情分度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包括通畅呼吸道、合理吸氧、保暖、控制惊厥、降颅压、纠酸、给予能量及维持体液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病情稳定后予改善脑细胞代谢的药物(脑蛋白水解物),10天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于入院24 h内加用FDP每天250 mg/kg静脉滴注,14天为1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

    1.3.1  临床疗效判定  临床症状7天内消失为显效,14天内临床症状消失者为有效,14天以后临床症状未消失或已死亡、放弃治疗者为无效。

    1.3.2  影像学检查  两组患儿均于入院14天后复查头颅CT扫描(除放弃治疗者和死亡者外)。(1)正常:脑白质低密度灶充分吸收,脑沟回及脑室系统正常;(2)异常:低密度灶部分吸收,腔隙性脑梗死,外部性脑积水,低密度灶无吸收,广泛存在脑室扩张,基底节病变等。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14天后,治疗组有效(显效+有效)病例为44例, 总有效率89.90%,对照组有效(显效+有效)病例为31例,总有效率64.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8,P<0.005),见表1。治疗组头颅CT  45例(除1例死亡,3例放弃),正常病例37例(82.22 %),对照组头颅CT 42例(除2例死亡,4例放弃),正常病例24例(57.14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2,P<0. 025)。见表2。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表2  两组患者CT检查结果比较

    3  讨论

    HIE是胎儿宫内或分娩过程中缺氧引起循环呼吸障碍造成的脑组织损伤。HIE的病理改变主要是脑水肿,神经元坏死,基底节、间脑、脑干等部位的局灶性坏死及脑室周围的白质软化。FDP是葡萄糖分解产生能量的中间物质,是改善细胞能量代谢的药物,研究表明,FDP对各种原因引起的组织器官缺氧缺血性损伤有保护和作用,近年来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治疗[2],其对缺氧缺血性脑组织保护作用的机制是:提高脑细胞无氧代谢的ATP生成量;通过提供离子泵能量,阻止钙离子内流从而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减少对生物和细胞结构的破坏,保持细胞膜的稳定性;能使红细胞内2,3二磷酸甘油酸含量增高,延长细胞生存寿命,稳定红细胞膜并增加其韧性,有助于血红蛋白与组织之间氧的交换,从而增加缺血组织对氧的利用,使缺血的周边组织含氧量增加。本文资料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89.90%)明显高于对照组(64.58%),治疗组头颅CT正常率(82. 22%)明显高于对照组(57.14%),提示FDP近期疗效明显,具促进脑功能恢复、提高疗效、改善预后作用,且对其他各脏器缺氧缺血性损害亦有治疗及保护作用,故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1 中华医学会儿会新生儿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诊断和分度.中华儿科杂志,1997,35:99-100.

2 汤秀英,周丛乐,苗鸿才,等.1,6二磷酸果糖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线粒体形态变化及能量代谢的影响.中华围产医学杂志,1999,22: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