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适应证及疗效探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3

                 作者:艾海提·阿布都克力木 ,艾克拜尔·米吉提 ,张亚非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固定在股骨干骨折中的应用。了解上述固定物的特点以提高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自2006年6月~2007年9月应用带锁髓内钉56例股骨干骨折病人,其中男38例,女18例,年龄16~74岁,平均38岁。随访时间10~23个月,平均13.9个月,对于闭合与开放手术方法列表进行了比较。[结果]在带锁钉闭合复位组: 优良率、愈合率、分别为100%、89.5%。切开复位组:对应相关数据分别是92.0%、88.5%。[结论]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是治疗股骨干骨折比较理想的内固定材料。有利于骨折早期愈合,手术更易达到微创水平。股骨中段或中上1/3横断、斜行骨折尽量选用。闭合复位带锁钉固定则不适宜严重粉碎、多段骨折。

【关键词】  股骨干骨折; 带锁髓内钉; 闭合复位

 带锁髓内钉是目前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主要方法。髓内固定可分为静力、动力2种生物力学形式,均能克服生物应力遮挡问题,有利于早期复位并促进骨折愈合。本文介绍本院用带锁髓内钉(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IIN)闭合复位方法治疗股骨干骨折31例,与切开复位方法的25例进行疗效比较。探讨闭合复位方法治疗股骨干骨折适应范围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56例骨折病人,其中男38例,女18例,年龄16~74岁,平均38岁。在56例病人中,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固定者31例;切开复位髓内钉固定者25例。新鲜骨折46例,陈旧骨折10例,闭合骨折41例,伴有皮肤挫伤骨折9例,伤后距手术时间从伤后3 h~14 d,平均5.6 d。对上述病人骨折部位、类型进行了详细分类(表1)。表1  骨折类型分类(例)组别总致伤原因:事故12例,重物砸伤18例,行走摔伤9例,高处坠落伤7例,其他击打伤10例。其中牵引后骨折畸形愈合6例,钢板内固定失败2例,外固定支架失败2例。

    1.2  手术方法

      采用硬膜外麻醉或腰麻。仰卧位,膝关节下垫枕,曲髋30°,普通手术床,使用这种体位有利于大部分骨折患者闭合复位而易于成功。C型臂X线机监视下,取股骨大转子上缘做行纵行切口,长约3 cm,找到股骨大转子最高点,开孔扩髓,牵引闭合复位。顺行插入髓内钉使髓内钉通过骨折线,使之复位固定。髓内钉最远端距股骨髁下关界面不小于2 cm,以备将来动力化。个别病人复位困难者,采用骨折处3 cm小切口,辅助引导复位。陈旧骨折全部采用切开复位并扩髓,扩至比髓内钉直径大1 mm止。带锁钉要保持远端锁孔通过骨折线以远4 cm以上。插钉后用C型臂X线机检查骨折端对位情况,做到无旋转、分离等。切开复位过程(略)。

    1.3  术后处理

    稳定骨折术后一般不需外固定。对于粉碎性或骨折线靠近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可采用石膏托临时固定3周,后改用超膝夹板固定。下地负重时可采用夹板保护性固定。术后24 h应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术后4周练习膝踝关节功能锻炼。下地负重时间根据有连续骨痂通过骨折线即可。

    2  结  果

    2006~2007年本院行股骨干带锁髓内钉固定78例中,选随访资料完整者56例。随访时间10~23个月,平均13.9个月,对于上述2种手术方法列表进行了比较(表2~3)。表2  两组髓内钉使用方法的疗效 表3  结果愈合时间

      判定骨折愈合程度以临床表现及X线片情况为标准,患肢无肿胀,行走无疼痛,纵向叩击痛消失, X线片显示骨折线模糊,又连续骨痂形成为骨折愈合标准。如治疗后4个月骨痂不明显为延迟愈合,9个月骨折端仍有疼痛、肿胀,X 线片骨痂不丰富为不愈合。骨折畸形愈合指在骨折处成角>10°,股骨髁下关节面偏移水平>5°,旋转成角>10°,肢体短缺>2 cm。

    3  讨  论

    3.1  适应证

      (1)带锁髓内钉是股骨干骨折比较理想的内固定材料,具有较好的防旋转、防成角、维持肢体长度的效果,但如对近关节附近的骨折勉强使用并发症会较多[1],主要用于股骨干中上段骨折。远端距离股骨髁<5 cm的骨折不适合带锁髓内钉固定。

      (2)采用闭合复位手术适应证为股骨干横行及粉碎不严重的骨折。皮肤条件不佳,开放骨折伤口愈合早期,皮肤有挫伤和结痂虽无分泌物,但是尚未完全愈合者不适合。

    3.2  疗效

      带锁钉手术中如采用扩髓技术,可插入强度大的髓内钉,降低断钉率的发生。部分作者认为扩髓中产生的骨碎屑具有骨诱导作用,利于骨折愈合。扩髓技术有否明显优势,实践中不曾显现。Klein等[6]报告避免扩髓可减少骨内膜血运的破坏。作者在临床实践中体会,为了方便插入髓内钉主钉,有利实现闭合复位,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扩髓是有必要性的。

      采用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固定对照切开复位组病例,发现后者在骨痂出现时间和骨愈合时间明显延迟于前者。显露骨折端,感染机会也在加大。徐云钦等[7]的研究在这方面也有证实。如果忽视了生物学的重要性,手术中广泛的骨膜剥离和直接粗暴的复位方法,加之其内固定器材自身的局限,可造成伤口愈合不良、感染、膝关节痛和骨折延迟愈合等不良后果。临床统计发现本文所述髓内钉的并发症并不多,手术操作规范化即可解决。

    可能造成手术失败的因素及解决方法:

    (1)髓内钉开口器角度不正确,导致进针点和进针方向偏内、侧位影像偏前。扩髓器不能有效插入骨髓腔,造成闭合复位失败。解决方法:开口器在股骨大转子顶点进入,此时在C形臂监视侧位进针方向。

    (2)髓内钉尾外留过长,使得近端锁钉在股骨颈平面。解决方法:髓内钉尾部置于股骨大转子外留1 cm。

    (3)远端垂直定位杆没有顶住髓内钉主钉中心,造成远端锁钉困难或失败。解决方法:股骨正前方的皮肤切口不要追求微创而过小,要达到2 cm。伸入手指摸到股骨干中心点,引导垂直定位杆真正从股骨干中心插入。

    (4)带锁髓内钉远端离股骨下关节面过近,未给动力化留出空间。解决方法:髓内钉远端距股骨髁关节面软骨不小于2 cm 。

    作者认为:一种骨折有几种固定方式,但在对不同类型骨折有不同适应证。髓内钉固定手术中采用闭合复位,尽量减少干扰骨折断端这对骨折愈合是有益的。所以,股骨中段横断,螺旋骨折尽量选用闭合复位带锁钉固定,它有绝对适应证。而股骨多段骨折,不稳定的粉碎骨折可稳定骨折断端,保证复位后不再移位。

    切开复位内固定也是可以选用的方法,疗效是可靠的。而且当骨折延迟愈合出现,还可采用动力化。对此,根据适应证选择适当内固定方法,可达到事半功倍的疗效。无论何种固定,作者在3周伤口愈合后,均辅以夹板固定,尤其对粉碎骨折,这提高了骨折愈合的可靠性。

【】
  [1] Safran O,Liebergall M,Segal D,el al.Proximal tibial fractures?should we nail them [J].Am J Orthop,2001,9:681-684.

[2] 许纬洲,杜靖远,贺长清,等.自动微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对骨折愈合影响的扫描电镜观察与生化分析[J].矫形外科杂志,2003,11:1368-1369.

[3] Prlmer RH.Biological osteosynthesis[J].Vet Clin North Am Small Anim Pract,1999,29:1171-1185.

[4] 宋世铎,姚伦龙,黎早敏,等.BO原理在下肢粉碎骨折中的应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565-567.

[5] 邱贵兴.四肢长骨干骨折的治疗进展[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6:8-9.

[6] Finkemeier CG,Schmidt AH,kyle RF,et al.A prospective,randomized study of intramedullary nails inserted with and without reaming for the treatment of open and closed fractimes of the tibial shaft[J].J Orthop Trauma,2000,14:187-193.

[7] 徐云钦,王朝阳,梁再跃,等.闭合与开放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比较研究[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4,19: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