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线疗法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体会
作者:魏峰明 李志鹏 任建国
【关键词】 挂线肛周脓肿 临床体会
张东铭教授提出:“肛周脓肿是指肛门直肠周围软组织感染所形成的化脓性感染。肛瘘是肛管或直肠下段同肛门周围皮肤之间或临近组织、器官之间,因病理性原因形成的不正常通道。肛周脓肿以急性感染为特征,肛瘘以慢性迁延感染为特点,它们是同一疾病(指瘘管性脓肿)的两个阶段” [1]。
自20世纪50年代曹吉勋等倡导肛周脓肿的一期根治术以来,挂线疗法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肛周脓肿的中[2]。传统上用于肛瘘治疗的挂线疗法延伸用于肛周脓肿的治疗。此种疗法越来越多的被广大医务人员接受,同时,将治疗时机大大提前。笔者2007年所收治的高位肛周脓肿64例,均使用挂线疗法给予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诊断标准:本病种参照1995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高位肛周脓肿组:64例,女14例,男50例,年龄19~82岁。
对照组(以同期高位肛瘘为对照组):93例,男77例,女16例,年龄15~79岁。
1.2 手术方式 高位肛周脓肿组与对照组均采用切开(或开窗)挂线术,在骶管麻醉下,寻找到感染源(内口)后,于感染源(内口)同一点位的肛缘外侧做矢状切口,钝性分离皮下组织达瘘腔或脓腔,并从感染源(内口)探出,施挂线术(挂线材料为橡皮筋),挂线皮筋的粗细及挂线力度视被挂组织的多少而定。根据脓腔的大小,可于肛缘周围做数目不等的矢状切口,以对口引流。
1.3 结果
1.3.1 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术后切口完全愈合,半年内无复发。
未愈:临床症状存在,或术后切口不愈,半年内复发。
1.3.2 结果:见表1。表1 两组脱线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
2 讨 论
2.1 肛周脓肿与肛瘘是同一疾病的两个阶段[2]。相对于肛瘘而言,笔者认为肛周脓肿尤其独有特点:①肛周脓肿属急性感染期,病灶的腔壁薄,周围血供丰富;②感染源(内口)处凹陷及硬结多不明显;③病灶所处的肛周组织具有组织疏松、脂肪多,容积大等特点,一旦形成感染,则脂肪坏死成脓,蔓延快,蓄脓多,压力大,致使肛周脓肿容易向周围组织扩散。笔者认为判断内口要注意如下几点:①感染源(内口)多位于脓腔与肛门直肠最薄弱区,且术中用弯止血钳探查时,钳下可触及感染源处小硬结存在;②必要时可借助B超或腔内B超定位;③肛门、直肠指诊时,部分脓腔感染源(内口)处,可触及凹陷;④术中探查时应避免用探针等锐器或过度用力,以免刺穿腔壁,造成误判。
2.2 根据临床观察,使用挂线疗法肛周脓肿时,挂线皮筋的脱落时间与对照组并无明显差异。也就是说,挂线皮筋对病灶周围括约肌的切割作用,并不因疾病处于急性期而加快其切割时间。同时,也不因挂线部的括约肌是否处于慢性迁延期(括约肌纤维化或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而延长挂线皮筋的脱落时间。此种现象提示:治疗肛周脓肿,早期施行挂线术治疗,不会出现因皮筋过早脱落,诱发肛门失禁的可能;同时,早期施行挂线术治疗,可避免病灶周围括约肌因炎症反复刺激,产生过度纤维化,从而诱发肛管狭窄、术后肛门不完全失禁、肛门畸形的发生。
2.3 从表1结果可以看出,肛周脓肿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明显优于对照组。
【】
[1] 孙芳,谢坚凤.挂线疗法在肛周脓肿治疗中的应用探讨[J].江西中医药,2008,39(309):40.
[2] 张东铭.大肠肛门局部解剖与手术学[M].合肥:安徽技术出版社,1998: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