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远端后外侧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下1/3骨折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杨建勋 时间:2010-07-13

【摘要】  分析肱骨远端后外侧钢板肱骨下1/3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肱骨远端后外侧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下1/3骨折25例。[结果]25例内固定手术患者,平均随诊10.2个月,优15例,良8例,可2例。[结论]肱骨远端后外侧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下1/3骨折操作简单,固定牢固,是治疗肱骨干下1/3骨折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肱骨 下1/3骨折 钢板

    随着及的飞速,肱骨干下1/3骨折较前多见。但肱骨远段的特异外形致钢板放置困难,通常采用的后方及前外侧钢板放置均有其局限性,易造成骨折固定不牢固,不愈合或肘关节功能障碍。故本科自2005年10月~2007年11月采用肱骨远端后外侧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下1/3骨折25例,疗效满意。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25例,男17例,女8例,年龄22~45岁,平均32.5岁。受伤原因:车祸伤12例,机器挤伤8例,跌伤5例。合并桡神经损伤2例,开放性骨折1例。AO分型:A34例,B14例,B28例,B34例,C15例。

    1.2  手术方法

    臂丛麻醉,健侧卧位,取上臂下段后正中切口,纵形切开肱三头肌,术中仅显露骨折端及远近端后外侧,保护内侧骨膜的完整。伴有桡神经损伤者,  I期探查修复,无桡神经损伤,只做骨膜下剥离,不予显露桡神经。显露骨折端并复位后,大的骨块先用拉力螺钉固定。根据骨折线长度挑选合适长度的钢板放置于肱骨后外侧至外髁,打入螺钉(图1,2)。术中视骨折情况,常规放置引流管。

    1.3  术后处理

    术后应用抗生素5~7 d,桡神经损伤应用神经营养药物。所有病例均应用前臂吊带悬吊4周。术后3~5 d卧床行肩、肘、腕、指等关节功能锻炼。术后隔45 d复查X线片。

    2  结  果

    随诊6~16个月,平均10.2个月。骨折愈合平均7.2个月,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按[1]评定标准分为优、良、差三等,优15例,  良8例,可2例。2例桡神经损伤全部恢复。

    患者,男,39岁,诊断为右肱骨干下1/3粉碎性骨折,于2006年5月19日行右肱骨干1/3粉碎性骨折后路切开复位捷迈肱骨远端后外侧钢板内固定术。图1  术前  图2  术后X线片

    3  讨  论

    肱骨下1/3段前后有肱二头肌、肱肌、肱三头肌三块肌肉。前方有肱动脉、正中神经,内侧有尺神经,外侧有桡神经。通常采用前外侧入路须解剖桡神经,增加桡神经损伤的可能。因肱骨干下1/3前外侧骨面扭曲,钢板不易贴附,手术操作难度大。肱骨干下1/3后方仅有肱三头肌,后正中入路是固定肱骨干下1/3骨折安全有效的入路方式。

    肱骨下1/3骨折多呈长螺旋型、蝶型或粉碎型,极不稳定。以往多采用U型石膏或夹板等外固定,很难解决骨折固定与关节锻炼的矛盾,常带来邻近关节僵硬,肌肉萎缩和废用性骨质疏松等不利影响,因此手术内固定日益增多。

    目前肱骨干下1/3骨折的固定方法有外固定支架,钢板及交锁髓内钉三大类。外固定支架的优点是创伤小,不需2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缺点是针道易发生感染,骨折线距肘关节近,远端螺钉易影响肘关节活动,致肘关节功能障碍。肱骨交锁髓内钉有顺行和逆行穿钉2种技术。顺行交锁髓内钉进钉点位于肱骨大结节内侧,术中不易造成肩袖损伤而致术后肩关节疼痛。钉的末端应终止于鹰嘴窝上1~2 cm外侧,远端锁钉有可能锁入骨折线,或距骨折线太近,影响骨折固定稳定性,造成骨折不愈合。逆行穿钉入路呈非线性,要求入点上方有相当长度的完整骨。进钉点需位于鹰嘴窝上缘向近端延伸约2 cm左右的骨质[6]。而肱骨干下1/3骨折离鹰嘴窝较近,进钉时祛除部分骨质,致骨干抗抓力明显降低,易造成再骨折。而且因远端锁钉同样有锁入骨折线或距骨折线太近的弊端。

    钢板内固定可给子骨折端解剖复位和加压固定,在同一切口内可探查桡神经,对肩肘关节功能影响小[2],是肱骨干下1/3骨折较为安全有效的固定方式。 目前适用于肱骨干下1/3骨折的钢板有4.5 mm DCP或LC-DCP后路固定,3.5 mm AO重建钢板双柱固定,Y型钢板双柱固定,捷迈后外侧  钢板后外侧固定等。(1)4.5 mm DCP或LC-DCP坚固结实,但孔距较长,对肱骨干下1/3骨折不适用。后正中放置钢板应距离鹰嘴窝至少1 cm以上,否则影响肘关节伸直,下1/3骨折距鹰嘴窝太近,依4.5 mm DCP的孔距,远端可能少于3个螺钉,易造成骨折固定不牢,影响骨折愈合。(2)3.5 mmAO重建钢板双柱固定肱骨干下1/3骨折较为牢固,但须同时剥离肱骨后方内外侧全部骨膜,破坏骨折端血运,影响骨折愈合。广泛的剥离致术后软组织粘连重,致肘关节功能障碍。内侧剥离有损伤尺种经的可能性。(3)Y型钢板的交叉部置于肱骨远端双柱,干部置于肱骨干上。但钢板强度较差,有钢板断裂可能。固定双柱边须广泛剥离骨膜,造成软组织粘连或损伤尺神经;(4)捷迈肱骨远端后外侧钢板,更符合肱骨干下1/3后外侧解剖形态,术中无需折弯,可缩短手术时间。术中仅须剥离肱骨后外侧骨膜,内侧无须显露,创伤小,骨远端血运好,减少软组织粘连,避免尺神经的损伤。捷迈钢板有长圆形的加压钉孔,可最大纵向41°,最大横向19°倾斜固定,更符合肱骨下1/3的生物力学特征。

    术后进行及时有效的功能锻炼,早期关节活动可防止关节的纤维化和僵硬[7]。卧床行关节功能锻炼可消除重力作用,较为舒适。通过动静结合,既能对骨折端产生刺激,促进骨痂生成,既有利于改善骨折端血运,消除肿胀,还能防止肌肉萎缩及废用性骨质疏松,使伤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8]。

    综上所述,后正中入路捷迈远端后外侧钢板内固定愈合早期,有效的功能锻炼是治疗肱骨下1/3骨折安全有效的方式。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GrateS,White AP.Antrograte interlocking of humeral shafe fracture[J].Clin Orthop,1998,350:40-50.

[2] 张志成.经后方臂肱三肌入路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折[J].矫形外科杂志,2006,8:585-587.

[3] 梁阳春.髓内钉固定治疗肱骨小稳定性骨折53例的体会[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2,5:459.

[4] 宁志杰,孙 磊,李佩佳.骨科内置物及实用技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25-27.

[5] 张海波.后正中入路Y型钢板治疗复杂肱骨干下2/3骨折探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7,15:1052-1054.

[6] 刘 勇.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8:1423-1424.

[7] Blum J, Janzing H,Gahr R,et al.Clincal perpormance of a new medulary humeral nail:antergrade versus retrograde in swetion[J]. Orthop Trauma,2001,15:342-349.

[8] 成本强. 后正中入路内固定治疗肱骨干下1/3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 23~24:1810-1812.

    目前肱骨干下1/3骨折的固定方法有外固定支架,钢板及交锁髓内钉三大类。外固定支架的优点是创伤小,不需2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缺点是针道易发生感染,骨折线距肘关节近,远端螺钉易影响肘关节活动,致肘关节功能障碍。肱骨交锁髓内钉有顺行和逆行穿钉2种技术。顺行交锁髓内钉进钉点位于肱骨大结节内侧,术中不易造成肩袖损伤而致术后肩关节疼痛。钉的末端应终止于鹰嘴窝上1~2 cm外侧,远端锁钉有可能锁入骨折线,或距骨折线太近,影响骨折固定稳定性,造成骨折不愈合。逆行穿钉入路呈非线性,要求入点上方有相当长度的完整骨。进钉点需位于鹰嘴窝上缘向近端延伸约2 cm左右的骨质[6]。而肱骨干下1/3骨折离鹰嘴窝较近,进钉时祛除部分骨质,致骨干抗抓力明显降低,易造成再骨折。而且因远端锁钉同样有锁入骨折线或距骨折线太近的弊端。

    钢板内固定可给子骨折端解剖复位和加压固定,在同一切口内可探查桡神经,对肩肘关节功能影响小[2],是肱骨干下1/3骨折较为安全有效的固定方式。 目前适用于肱骨干下1/3骨折的钢板有4.5 mm DCP或LC-DCP后路固定,3.5 mm AO重建钢板双柱固定,Y型钢板双柱固定,捷迈后外侧  钢板后外侧固定等。(1)4.5 mm DCP或LC-DCP坚固结实,但孔距较长,对肱骨干下1/3骨折不适用。后正中放置钢板应距离鹰嘴窝至少1 cm以上,否则影响肘关节伸直,下1/3骨折距鹰嘴窝太近,依4.5 mm DCP的孔距,远端可能少于3个螺钉,易造成骨折固定不牢,影响骨折愈合。(2)3.5 mmAO重建钢板双柱固定肱骨干下1/3骨折较为牢固,但须同时剥离肱骨后方内外侧全部骨膜,破坏骨折端血运,影响骨折愈合。广泛的剥离致术后软组织粘连重,致肘关节功能障碍。内侧剥离有损伤尺种经的可能性。(3)Y型钢板的交叉部置于肱骨远端双柱,干部置于肱骨干上。但钢板强度较差,有钢板断裂可能。固定双柱边须广泛剥离骨膜,造成软组织粘连或损伤尺神经;(4)捷迈肱骨远端后外侧钢板,更符合肱骨干下1/3后外侧解剖形态,术中无需折弯,可缩短手术时间。术中仅须剥离肱骨后外侧骨膜,内侧无须显露,创伤小,骨远端血运好,减少软组织粘连,避免尺神经的损伤。捷迈钢板有长圆形的加压钉孔,可最大纵向41°,最大横向19°倾斜固定,更符合肱骨下1/3的生物力学特征。

    术后进行及时有效的功能锻炼,早期关节活动可防止关节的纤维化和僵硬[7]。卧床行关节功能锻炼可消除重力作用,较为舒适。通过动静结合,既能对骨折端产生刺激,促进骨痂生成,既有利于改善骨折端血运,消除肿胀,还能防止肌肉萎缩及废用性骨质疏松,使伤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8]。

    综上所述,后正中入路捷迈远端后外侧钢板内固定愈合早期,有效的功能锻炼是肱骨下1/3骨折安全有效的方式。:

【参考文献】
  [1] GrateS,White AP.Antrograte interlocking of humeral shafe fracture[J].Clin Orthop,1998,350:40-50.

[2] 张志成.经后方臂肱三肌入路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折[J].矫形外科杂志,2006,8:585-587.

[3] 梁阳春.髓内钉固定治疗肱骨小稳定性骨折53例的体会[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2,5:459.

[4] 宁志杰,孙 磊,李佩佳.骨科内置物及实用技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25-27.

[5] 张海波.后正中入路Y型钢板治疗复杂肱骨干下2/3骨折探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7,15:1052-1054.

[6] 刘 勇.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8:1423-1424.

[7] Blum J, Janzing H,Gahr R,et al.Clincal perpormance of a new medulary humeral nail:antergrade versus retrograde in swetion[J]. Orthop Trauma,2001,15:342-349.

[8] 成本强. 后正中入路内固定治疗肱骨干下1/3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 23~24:181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