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根治克罗恩病致肛周脓肿1例报告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许建 艾克拜尔 龚旭 时间:2010-07-13

                        作者:许建 艾克拜尔 龚旭晨

【关键词】  一次性 克罗恩病 肛周脓肿

  克罗恩病并发肛周病变者甚少,特别当肛周病变作为克罗恩病最初临床表现,而肠道症状缺乏或不典型,常被误诊为一般的肛瘘、肛裂、肛旁脓肿等。肠道克罗恩病的发病部位明显影响肛周病变的发生,回肠克罗恩病伴有肛周病变的发生率为 6%~27%,回结肠为8%~53%,结肠为46%~68%,当直肠被侵犯时,发生率是62.5%~100% [1]。我科2007年收治1例肛周克罗恩病患者,现对其临床表现、诊断和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者女,年龄56 岁,表现为无痛或轻微痛的肛周瘙痒、流脓、溃疡,为肛周痛;伴慢性腹泻、腹痛、乏力等;病程1个月。

  检查  ①直肠指诊:肛门括约肌僵硬,扩张度差,组织脆、易出血;②直肠镜检查:肛管充血、水肿,部分组织糜烂,肛瘘内口在隐窝水平;③病理检查:肛周病示结节病样的非干酪性肉芽肿,有数量不等的多核巨细胞,伴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在内的混合性炎细胞浸润。

  1.2  治疗  脓肿行一次性切开、引流,并加作肛瘘挂线术,局部加用甲硝唑冲洗,肛周熏洗(庆大霉素、维生素B12、维生素B1),用复方角菜酸酯拴塞肛。

  1.3  结果  随访1年,患者治愈,创面愈合,未出现肛周肌肉损伤,无肛管功能受损表现,术后无肛瘘形成。

  2  讨  论

   肛周克罗恩病呈慢性病程,由于病因尚不清楚,因而缺乏针对病因的特殊治疗方法。国内可罗恩病较少见,1950~1980年仅报道634例,其中累及直肠的只有15例,占2.39%[2]。国外报道,肛周克罗恩病的发生率为14%~76%[3]。

  目前关于本病尚无统一治疗标准。由于使用的方法过多以及疾病的多种表现引起很多的混乱以致医生在推荐治疗时由于顾虑仅能提出最基本的原则:无症状者不治疗[4]。只有并发脓肿引起发热、疼痛需必要的引流外,不要采取过激的手术治疗[5]。但这样会给患者带来二次手术的痛苦,并且随着病变继续,也必然会损伤到肛周括约肌从而影响到直肠、肛门功能,随着临床治疗水平的提高,采取一次性根治手术并尽量减低术后复发率已成为新的挑战。结合本例患者治愈经验,我们认为以下几点对于部分肛周克罗恩病患者采取一次性根治手术是有一定帮助的。

  2.1  正确寻找内口  内口的正确处理是肛周脓肿防止后遗肛瘘的关键,对于肛周克罗恩病的患者,其临床表现差异较大。我们观察发现克罗恩病所至肛周脓肿在其相对应肠腔的黏膜处可见水肿、充血、糜烂、伴脓性分泌物,于隐窝处可见隐窝脓肿形成,腺体破坏,部分患者更可见破溃的内口形成,术中使用亚甲蓝溶液染色、双氧水+亚甲蓝溶液染色处理都可判断出内口的位置。

  2.2  挂线引流  脓肿需要做切开引流,在达到合适、充分引流的同时尽量避免损伤括约肌,进展性的肛周病变会破坏肛周组织,感染持续存在及窦道形成可致伤口不愈合,易并发术后肛瘘的形成。肛瘘挂线术对于瘘性肛旁脓肿及高位肛瘘的治疗已经作为成熟的手术方式为我们所接受。对肛周克罗恩病并发肛周脓肿的患者采取切开引流+挂线术,既可避免损伤括约肌功能又可提供充分引流,避免感染的持续存在,增加切口愈合率,进而减少了患者术后肛瘘形成,且可达到一次性根治的目的。

【】
  [1] 丁义江,杨柏林.肛周克罗恩病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5,8(4):376?378.

[2] 安子元,徐大毅.国内克隆氏病634例分析[J].实用内科杂志,1984,4(4):190?191.

[3] Arexander?Wirriams,Herreis G,Augher CE,et al.Acrassification of PACD[J].Gastroen2terol Int,1992,11(5):216?217.

[4] 吕厚山.结肠与直肠外[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42.

[5] 谢宝山,刘世信.肛周克罗恩病三例[J].全科医学,2005,8(16):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