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切除术后长期不愈的原因及防治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孔宪臻,闫文新,廉波 时间:2010-07-13

【摘要】  目的 探讨阑尾切除术后切口长期不愈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切口长期不愈的原因,临床特点。结果 经换药清除坏死组织及线结愈合12例。切除坏死组织,行Ⅱ期缝合愈合9例。开腹探查去除病因,行窦道切除Ⅱ期缝合愈合3例。结论 医治不及时、病情重、处置不当、自身条件差、窦道形成、残端瘘、肠瘘是切口不愈合的主要原因。规范操作,避免漏诊、误诊,进行个体化是降低术后切口长期不愈发生率的关键。

【关键词】  阑尾切除术后;感染;切口不愈合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最常见的腹部感染性疾病。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不愈合是常见的并发症。阑尾切除术后超过3周切口仍不能愈合者即为长期不愈合[1]。我院2001年1月至2008年1月术后发生切口感染78例,其中切口长期不愈24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术后切口感染78例,切口长期不愈24例(30.8%),男16例,女8例,年龄19~76岁,平均50.8岁,坏疽性阑尾炎并穿孔13例,阑尾周围脓肿8例,化脓性阑尾炎3例,阑尾顺行切除15例,逆行切除6例,脓肿清除并置管引流3例。

  1.2 原因 切口长期不愈的24例,腹壁窦道形成15例,脂肪液化5例,合并糖尿病6例,残端瘘3例,盲肠瘘1例,回盲部结核1例,结肠癌1例。

  1.3 治疗方法及结果 强化营养治疗,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外,及时清除坏死组织及线结,经换药愈合12例,愈合时间25~106天,平均57.2天。切除坏死组织,行Ⅱ期缝合9例,愈合时间36~61天,平均52.3天。经换药不愈,治疗合并症,剖腹探查去除病因,行窦道切除Ⅱ期缝合愈合3例,愈合时间91~150天,平均122.3天。

  2 讨论

  切口感染是阑尾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2],是长期不愈合的主要原因。如就医不及时,感染未有效控制,感染重,病程长,形成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阑尾炎并穿孔,造成腹膜炎及阑尾周围脓肿。局部和腹腔感染越重,切口感染的可能性越大。操作不当,切口未给予适当保护,术中意外损伤肠管,阑尾根部穿孔处理不当,污染切口形成感染。腹膜缝合不严密或腹壁留有死腔,引流物放置不当,肥胖患者脂肪液化等,造成切口裂开及术前、术后未合理应用抗生素。

  我们认为对可能发生化脓性、坏疽性并穿孔合并腹膜炎的急性或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应及早手术治疗,充分暴露术野,防止脓液污染切口。术中防止阑尾切除不彻底,部分阑尾残留及注意阑尾根部的无菌处置。避免肠管的损伤,彻底清除脓液并用抗厌氧菌性抗生素灌洗腹腔,必要时另戳孔放置引流。腹壁各层避免污染及严密缝合,如有污染,腹壁各层用甲硝唑清洗并静脉用抗厌氧菌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切口已感染,应及早拆除缝线,及时引流。

  腹壁窦道形成是切口长期不愈的常见原因。切口感染后手术留下的缝线成为异物,如未去净极易使切口不愈,脂肪液化形成残腔并有线结滞留也亦形成窦道。另外切口感染引流不畅,阑尾周围脓肿、感染向腹壁溃破形成窦道。其他如术中异物残留,阑尾切除不完全,部分残留阑尾、引流物自原切口处引出也亦形成窦道。

  腹壁窦道的防治重要的是预防切口感染。对已污染的切口,应注重局部清洗消毒或用甲硝唑液反复冲洗。切口缝线应用无留置缝线缝合法[3]。禁忌从原切口引流,拔管要及时,术中显露要充分,避免误操作。确定腹壁窦道形成后,应清除坏死组织、不健康肉芽组织及线结。必要时行窦道切除。

  肠瘘也是切口长期不愈的重要原因。阑尾残端处理不当,形成的阑尾残端瘘。术中肠管损伤未缝合或缝合不严密形成肠瘘,少部分因引流管过硬压迫肠管缺血坏死或其他疾病,如回盲部肿瘤、Crohn病、结核、误行阑尾切除,特别是在远端有肠梗阻时易发生肠瘘。

  预防肠瘘的发生应对阑尾根部穿孔残端的包埋一定要确切,术中避免损伤肠管,一旦损伤肠管缝合要严密。引流管要柔软,放置要得当,不可放置过久压迫肠管引起坏死,在发现阑尾炎症和病症不符时要考虑其他疾病,以免误诊。肠瘘发生后要控制感染,要确保引流通畅,消灭脓腔。如3个月仍不能愈合,在明确病因和部位的情况下,可再行瘘管切除和其他相应手术。阑尾术后切口长期不愈的原因,除应考虑局部原因外,尚应考虑全身疾病因素。如糖尿病、低蛋白血症、贫血、营养不良及其他因素,如肥胖、高龄、长期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应给予纠正和做相应处置,避免切口长期不愈的发生和缩短愈合期。

【】
    1 吴言涛.阑尾切除术后长期不愈的原因探讨及防治.实用外科杂志,1992,12(4):178.

  2 黄洁夫.腹部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80-987.

  3 张国祥,陆光生,宋金亮,等.阑尾切口无留置线缝合法对切口感染的影响.普通外科杂志,2003,12(11):851-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