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的指导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钟易 徐乾花 时间:2010-07-13
【摘要】 目的 指导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护理,提高患者出院后的自理能力,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方法 从情志、饮食、运动、基本卫生保健、用药等方面进行自我护理指导,出院后对患者进行跟踪回访。 结果 提高了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出院后病情能平稳控制,减少反复住院,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 自我护理是糖尿病长期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能自我控制血糖,防止并发症,促进康复,是维持生命和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糖尿病 自我护理 指导 
  
 
 糖尿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病,具有病程长、需要终身饮食控制及服药治疗、心理负担重等特点。随着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日趋升高。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血糖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及其并发症的关键,但是,很多糖尿病患者不能认真执行饮食、运动、药物的治疗,再加上不良的生活方式,血糖忽高、忽低,反复住院,增加了经济负担,也加重了病情。为了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我们对189例糖尿病患者从情志、饮食、运动、基本卫生保健、用药等方面进行自我护理指导,出院后对患者进行跟踪回访,效果明显,大大降低了患者个体反复住院率。 
1 临床资料 
我科2007年4月~2008年3月收治糖尿病患者189例,男 106例,女83例。年龄31~76岁,平均52岁。Ⅰ型糖尿病12例, Ⅱ型糖尿病177例。病程最长的28年,最短的3年。住院次数最多的每年5次,最少每年2次。 
2 自我护理的指导 
糖尿病的治疗是长期的,它与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与学习息息相关,这就需要长期接受我们的指导,解除病人的困惑,从而达到患者自我管理自我治疗的目的。 
2.1 心理干预 糖尿病是终生性疾病,漫长的病程及多器官、多组织结构的功能,对患者的身心均产生很大的压力。患者会出现紧张、焦虑和悲观失望等表现,对此,加强医患沟通,引导和帮助患者解除消极情绪,要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正确对待所患疾病,既不能无所谓,也不能产生恐惧心理,要积极治疗,多参加学习,多交流,多实践,改变不良习惯,保持乐观情绪,这样才能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对糖尿病患者家属也进行糖尿病,使他们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掌握什么是低血糖,什么是糖尿病足,发生低血糖时如何处理,家庭支持作用不容忽视,也是解决目前糖尿病监测管理薄弱环节的重要途径之一 [1] 。 
2.2 饮食指导 饮食疗法贯穿于糖尿病患者的一生之中, 
  坚持定时定量进餐,是糖尿病患者最基本的治疗措施,是控制血糖和减轻症状的重要途径。糖尿病患者宜少食多餐,定时定量,忌烟酒,忌食肥猪肉、烧烤、腊肠、罐头肉、鸡油等高脂肪以及蛋黄、鱿鱼、墨鱼、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因限制主食所致热能供给不足,出现饥饿感,应多食高膳食纤维来补充,如粗粮、蘑菇、蔬菜、藻类、水果等。膳食纤维有降低血糖和改善糖耐量的作用,有降低血甘油三脂、胆固醇、降血压、防止便秘等作用 [2]。荞面是最佳的粗粮,提倡多食荞面。在保持基本生理活动需要的前提下,适当限制食物总热量。 
2.3 血糖监测 血糖监测是判断糖尿病病情和控制血糖的主要指标。血糖水平是反映糖尿病控制好坏的重要指标,而良好的血糖控制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主要措施[3] 。随着血糖监测技术的进行和普及,自我监测血糖(BMBG)已经成为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监测的主要形式。指导患者正确进行自我血糖监测是非常重要的。自我血糖监测的时间通常选择空腹,餐前、餐后2h,睡前及凌晨2~3时。患者刚开始进行血糖监测时,推荐BMBG 频率为每天4次,持续1周,对于尚未开始用胰岛素的患者,推荐每天3次,对于使用胰岛素的患者,推荐每天4次。如血糖平稳后,可视情况而定。一般血糖测试常用的采血部位为手指外侧,示范并教会血糖测试,测试结果、测试日期和时间应认真做好记录。 
2.4 用药指导 患者糖尿病是一终身疾病,必须坚持长期治疗,合理用药。药物名称、作用、不良反应、用药时间,餐前、餐中、餐后服药的目的,皮下注射胰岛素种类、作用、剂量、时间、正确抽吸法、部位的选择、注意事项等,严格执行医嘱,必须按时按量,不可随意增减,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如:拜糖平必须进餐时服用,与第一口饭同时嚼服,能降低餐后血糖高峰,一般不会引起低血糖,并且不增加体重,能有效调节血脂,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最佳选择。对使用胰岛素的患者,讲解其重要性,消除在认识上的误区,不要误认为注射胰岛素就像用了毒
品,以后成瘾了,形成依赖,再也戒不掉。事实上使用胰岛素也是一种补充疗法,补充生理所需,维持糖代谢正常。 
2.5 让患者了解运动的好处 运动是糖尿病的重要内容之一,做操、散步、慢跑、太极拳、练剑等全身运动,可增强心肺功能,减少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保持正常体重,促进胰岛素在身体内的作用,减少并发症;松弛身心,消除压力等。每天1~2次,每次20~40 min,以不感疲乏为度,出现乏力、心慌、胸闷、憋气、虚汗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活动休息。运动前适量饮水,随身携带糖果和卡片,检查双足。但对病情控制不理想,血糖很高,波动范围大,已出现糖尿病并发症者,不宜运动锻炼,但进行散步和气功活动是有益的,注意避免空腹时运动或运动过量。应定期进行健康评估,以确定适当的运动量,告知患者身边带有甜食,并懂得什么时候使用。 
2.6 教会患者基本卫生保健 每年检查眼底1次,以便及早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当出现视物模糊、复视、视野变小、眼部疼痛等情况时,应及时就诊。养成早晚刷牙和餐后漱口的习惯,牙刷宜选用软毛刷,每6个月检查1次牙齿。勤洗澡,更换内衣,女患者尤其应注意外阴清洁。避免皮肤冻伤、碰伤,如有损伤及时治疗。每天温水洗脚,洗净趾间,软毛巾擦干,平剪趾甲,不要赤脚行走,选择柔软、宽松、清洁的袜子和透气性好、 
  大小合适非尖头鞋子,保护双足,防止并发糖尿病足。 
2.7 为患者建立档案 将患者姓名、地址、联系电话、职业、文化程度、生理心理状况、病情现状等做好记录,为患者建立档案。出院前有责任护士填写回访卡交给患者。出院后采取定期糖尿病专科门诊复诊、上门回访和电话回访。回访时间根据需要适时增减次数,做到随时掌握患者情况。 
3 结果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可治、且不能放松的慢性疾病,单靠药物治疗难以较好控制,需要患者对糖尿病知识有充分的了解,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态度和行为,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正确进行自我保健和护理,才能达到满意效果。自我护理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但也是最方便、最、最有效的手段。 

参 考 文 献 
[1] 郑淑君,李思勤,叶晓青,等.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自我管理的调查.实用护理杂志.2007,23(6)7-8. 
[2] 蔡东联,史树娜.临床营养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544. 
[3] 侯惠如,袁军,杨陆.对100例院外糖尿病病人自我血糖监测状况的调查分析.护理.2004,10(6):5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