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合锚钉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蔡海源 时间:2010-07-13

【摘要】  对应用缝合锚钉内固定12例肱骨大结节骨折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2例经6~24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

【关键词】  肱骨骨折;锚钉;内固定

            自2005年6月~2006年12月我科应用缝合锚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12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男性10例,女性2例;年龄20~58岁,平均35岁。摔伤5例,道路伤7例。左肩7例,右肩5例,均移位>5mm;其中伴肩关节脱位8例,单纯骨折4例,均为闭合性损伤,均伤后2周内手术。

  2 治疗

  2.1 缝合锚钉:采用强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末端带4根不吸收尾线的锚钉。

  2.2 手术方法:术前肩关节手法复位,取仰卧位患肩垫高30°位,术野常规消毒铺巾,上臂充分外旋。沿肩峰向下作一长约5cm垂直切口,钝性劈开三角肌,暴露骨折断端,将锚钉埋入肱骨头下,4股尾线自不同方向穿出,复位后尾线打结固定,修补肱三头肌腱及肩袖。术后三角巾悬吊患肢。2周后适当抬肩锻炼;4~6周视X线结果,有骨痂生长即可主动功能锻炼。

  3 结果 12例经6~24个月随访,平均1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移位及切口感染等发生。肩关节功能按Neer评分法[1],优10例,良2例。

  讨 论

  以往对大结节骨折复位的好坏不够重视,骨折块往往不能达解剖复位,愈合后造成冈上肌、冈下及小圆肌的长度缩短,肌张力下降,收缩力不强,造成肩关节外旋、外展活动受限,同时肩关节外侧间隙变窄,上举时出现肩峰撞击症,影响肩上举运动。所以笔者认为,对于青壮年骨折移位>5mm、老年>1cm者,如手法复位不能达满意效果,最好行切开复位,使之达解剖复位,以恢复3个肌腱的正常长度、张力和收缩力,促进肩关节功能最大恢复。

  缝合锚钉是末端带尾线的钛钉,可牢固埋入肱骨头中,体积小,组织相容性好,无需二次取出。尾线具有>50磅的可拉伸力,系结后足以对抗三角肌等对骨块向后上的拉力,同时为不可吸收线,足以长时间维持骨块的稳定。使用时应注意:(1)选择骨块中央部置入;(2)4根尾线自不同方向穿出,线结埋入骨膜下,以免活动时与关节间产生切割及摩擦,如骨块较厚可用小克氏针钻孔,以便将尾线引出;(3)严重骨质疏松者因有拔钉的危险不适合使用。

  术中尽量少剥离骨膜,以保护骨块血供,应修复关节囊、肱三头肌腱及肩袖结构,此固定比较牢固,可早期行关节功能锻炼,但必须定期复查X线,有骨痂生长方可行关节主动功能锻炼。术前常规摄内旋和外旋位X片,必要时作CT检查,确定骨折是否累及解剖颈及外科颈,否则不宜采用此方法,可按外科颈骨折处理。

【】
  [1]Canal TS.Campbell's operative orthopedics[M].9th ed.北京:出版社,2001.2286-2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