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茬小麦栽培技术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孙偑贤 张… 时间:2014-05-28

    摘要:由于晚茬小麦冬前有效积温低,苗小、苗弱,分蘖少或无分蘖,最终成穗数少,制约了单产的提高。经实践和调查,推广“四促一补”栽培技术,可以提高晚茬小麦单产,由于方法简单,易于采用,增产显著,因而推广较快。
  关键词:晚茬;小麦;栽培

  一、晚茬小麦形成的原因
  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改革和复种指数的提高,麦稻、麦棉、麦烟、麦薯等作物间作套种面积的发展,晚播麦田面积逐渐扩大,加之秋播期间常常遇到不同程度的干旱或雨涝灾害,导致小麦不能适期播种。由于播种晚,气温低,生产上难以培育壮苗,各生育阶段不能充分有效利用当地的最佳光温资源,成为大面积小麦均衡增产的限制因子。因此,了解晚茬麦生育特点,推广晚茬麦高产栽培技术,是提高晚茬麦单产的关键。
  二、晚茬麦生育特点及产量形成特点
  1.冬前有效积温低,苗小、苗弱,分蘖少或无分蘖,分蘖少成穗少。适期播种小麦冬前有效积温为600℃~700℃,而晚茬小麦冬前有效积温仅为300℃~400℃。冬前有效积温降低导致出苗推迟,分蘖少或无分蘖,次生根少,吸收肥水能力减弱,麦苗素质差,养分积累不足,晚茬麦到越冬期难以形成壮苗越冬。由于麦苗光合能力较弱,分蘖节贮存养分不足,冬季也常遭受冻害,最终成穗数少。单位面积有效成穗数减少是晚茬小麦减产的主要原因。
  2.晚茬麦开始幼穗分化较晚,春季幼穗分化进程虽加快,但历经时间短,使不孕小穗数增加,单穗结实粒数减少。晚播小麦在春季气温回升后,幼穗分化进程明显加快,在较短时间内赶上适期播种小麦。但由于其穗分化起步时间晚,幼穗分化时间缩短,幼穗发育不良。因此,退化小穗、小花数显著增加,导致每穗结实数下降。
  三、晚茬麦高产栽培技术对策——“四促一补”栽培技术
  (一)主要内容
  “四促一补”是在总结传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晚茬麦的生育规律和生育特点,经过组装配套和试验示范而形成的一套综合性的栽培技术。其主要内容是:增施肥料,以肥补晚;选用良种,以种补晚;加大播种量,以密补晚;精细整地,选好底墒,提高播种质量,以好补晚;加大措施,及时进行管理,促壮苗多成穗。它是一套以主茎成穗为主体的综合性配套栽培技术,由于方法简单,易于采用,增产显著,因而推广较快。
  (二)“四促一补”栽培技术要点
  根据晚茬麦冬前积温少、根少、叶少、叶小、苗小、苗弱,冬季发育进程快等特点,要保证晚茬麦高产稳产,在措施上必须坚持以增施肥料,选用适于晚播早熟的小麦良种和加大播种量为重点的综合栽培技术。重点抓好以下五项技术措施。
  1.增施肥料,以肥补晚。由于晚茬麦冬前苗小、苗弱、根少,没有分蘖或分蘖少以及春季起身后生育发育速度快,幼穗分化时间短等特点,并且由于晚茬麦与棉花、甘薯、水稻等作物一年两作,消耗地力大,棉花、甘薯、水稻等试用有机肥少,加上晚播小麦冬前和早春苗小,不宜过早进行肥水管理等原因,必须对晚播小麦加大施肥量,以补充土壤中有效态养分不足,促进小麦多分蘖,多成穗,成大穗,夺高产。据试验结果表明:增施肥料,配方施肥是提高晚茬麦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表1 不同产量水平下的施肥量(kg/亩)
  2.选用良种,以种补晚。实践证明,目前晚茬麦种植的适宜品种类型为半冬性偏春性品种和春性品种。由于这类品种阶段发育进程较快,营养生长时间较短,容易形成大穗,灌浆强度大,达到粒多粒重,早熟丰产,这与晚茬麦生育特点基本吻合。
  3.加大播种量,以密补晚。晚茬麦由于播种晚,冬前积温不足,难以分蘖;春季分蘖虽然成穗率高,但单株分蘖显著减少,用常规播种量必然造成成穗不足,影响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从播种试验看,随着播期推迟,产量也随之降低。因此,加大播种量,依靠主茎成穗是晚茬麦增产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