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C人格结构理论在团队领导中的运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 文 ,… 时间:2014-05-28

[摘 要] 应用PAC人格理论旨在帮助团队领导对于现有心理状态与沟通模式重新定位于反思,使其能够了解与澄清自己的自我状态,使自己能以有意识的、并且卓有成效的活动方式取代那些无效或不利的活动态度与方式。以这种逻辑关系为依据,则可以在团队领导与团队协作之间搭起一座应用PAC人格理论的“桥梁”——团队沟通。PAC理论中三种心理状态有各自不同的积极方面,并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是应用这一理论的重要依据,可以为改善团队领导的沟通效能提供一种思路。

[关键词] PAC人格理论;团队领导;有效沟通

团队被认为是目前高效的组织运行模式,而事实上,组建一支团队并不等于万事大吉了,关键是发挥团队的协同效应,这无疑需要一位团队领导人,他能够集中团队的力量去实现共同的目标,使团队个体能够齐心协力,竭尽所能,将零碎的散件组成有机的整体,而团队领导中却遇到一个难题,团队领导总是试图运用权力,控制全局,但这又不断地威胁到了团队协作,这似乎已成一种“管理悖论”,由于受等级观念、官本位思想和趋炎附势等心态的影响,团队领导难免陷入旧式等级制度的泥潭,而问题的根源在于团队领导的角色认知与沟通模式上,沟通问题已成团队发展的重大障碍,在这种情形下,应用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PAC人格结构理论对于修炼和提升团队领导的沟通效能无疑具有很好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PAC人格结构理论主要观点及其意义

PAC人格结构理论由素有沟通分析之父之称的艾瑞克·柏恩(EricBerne)于20世纪50代后期提出的。柏恩假定人都有三种自我心理状态:父母自我状态(Parentstate,P),成人自我状态(Adultstate,A)和儿童自我状态(Childstate,C)(简称PAC)。P状态以权威感和优越感为标志,处于这种状态的人其语言和行为往往是支配性的、评判性的;A状态以理智和稳重为标志,处于这种状态的人,其语言和行为往往是理性的和富有教养的,并具有理解与平等精神;C状态则以冲动和变化无常为标志,处于这种状态时,人的语言和行为往往是乖谬的、自发的,有时是任性的和粗暴的。值得说明的是,这里的三种不同自我状态并非角色,而是真实的心态,并非具象的指称而为抽象意义的概念,三种不同的心理状态都有其认定的思想与行为内涵,是引发不同行为规范的缘由,引导着某种行为的发生,制约着人的沟通内容与方式。
应用PAC人格理论旨在帮助团队领导对于现在心理状态与沟通模式重新定位于反思,使我们能够了解与澄清自己的自我状态,使我们自己能以有意识的、并且卓有成效的活动方式取代那些无效或不利的活动态度与方式。以这种逻辑关系为依据,则可以在团队领导与团队协作之间搭起一座应用PAC人格理论的“桥梁”——团队沟通。PAC理论中三种心理状态有各自不同的积极方面,并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是我们应用这一理论的重要依据,为了便于说明,将三种不同心态的正向作用分别用“P+”、“A+”、“C+”表示,而将其各自不同的负面作用分别用“P-”、“A-”、“C-”表示,双方来回的沟通状态记为“≡”。

二、PAC人格结构理论在团队不同发展阶段下的运用

如同每个人在人生之路上须要经过婴儿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每个团队也会以不同的建立方法经历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1.形成期:在团队的组建之初,团队成员比较关注所要做的工作目标和工作程序。在人际关系发展方面表现为成员之间相互了解和相互交往,彼此呈现出一种在一起的兴趣和新鲜感。在行为方面可能表现为在完全了解形势之前,不会轻易投入;承受着可能的对个人期望的模糊和不确定状况;保持礼貌和矜持。在形成期,团队成员关注的问题是围绕“是什么”来展开的,彼此之间都处于试探阶段,对团队及个人发展充满激情和希望,但同时也充满困惑,观望和疑惑是主要的特征。所以,在这一阶段,团队领导主要扮演“协调领导”的角色,“协调领导”侧重于组织内部的沟通以及可推动组织认同感、地位、吸引力和个人满足感的互动,所需关心的是团队的凝聚力与创造力,这可通过组织凝聚力来加以衡量。因此,在此阶段,团队领导应该加强与团队成员的了解,主动而真诚的沟通会让这一时期的团队成员增加凝聚力,对应的沟通模式应以“C+≡C+”为主,因为儿童自我状态的积极方面有能够与人友好合作,具有灵活性和想象力。团队领导要让大家更多接触,增加相互之间认知程度,沟通的形式可以灵活多变,内容可以丰富多彩,在这种沟通模式中,彼此沟通显得轻松、随意而不须遵守太多的团队规范,团队更能提升士气和凝聚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在这种沟通氛围中也能激发团队的灵感与创造力。在此阶段,团队领导的主要职责就是引导团队成员增进彼此的了解,消除相互之间的心里戒备,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团队身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