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前期物业管理制度法律问题浅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胡琴仙 时间:2014-08-21
在物业销售后,开发商的物业所有权以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形式开始分散转移给各业主,业主从开发商处不仅仅继受了建筑物的专有部分所有权,也同时继受了共有权和成员权。因此,理论上前期物业服务合同对业主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但是,随着开发商转让商品房,渐次设立出数个建筑物区分所有权,而对小区进行管理的权利依然仅有一个,由开发商单独享有,实际上,前期物业管理阶段业主所拥有的管理权实际上并不存在,更不能真实的行使,由于前期物业管理阶段管理权由开发商独享,因此,业主没有对前期物业服务合同解除的权利,合同解除权利在前期物业服务合同转让过程中并没有转让给业主,也就是业主并不具有建筑物区分所有形式下的管理权,也就无从行使合同救济权。其次、临时管理规约存在的问题。临时管理规约是由开发商在销售物业之前制订的、维护物业全体业主合法权益、保障物业的安全合理使用、维护公共秩序、创造良好环境、约束全体业主的前期物业管理活动的共同约定,是小区前期物业管理阶段管理的宪法,因此可以说临时管理规约是规范前期物业管理活动、确定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权利义务的根本性文件。然而,无论是开发商还是业主对临时管理规约的重视都不够,在当前前期物业管理制现状中,开发商、物业公司利用制定这个文件的独特地位侵害业主权益的事情却屡见不鲜。在前期物业管理这个阶段中,业主委员会尚未成立,临时管理规约,也由建设单位制定。实践中,存在着开发商用经营收益补充管理服务费的情况,此时,临时规约有条款约定物业服务企业有权经营小区的共用配套设施、共用场地,又有权把经营纳入物业服务企业的收入。因此,在物业的真正主人——业主缺席的情况下,由建设商和物业服务企业拟定的临时管理规约的公正性值得商榷。最后,前期物业管理招标投标存在的问题。开发商片面地注重经营的控制权和管理的自主权,从而忽视了外来物业服务企业在前期物业管理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也希望使用自己的物业服务公司,来缓解商品房交接过程中可能因质量和其他产品问题引发的矛盾,通过自己的物业服务公司来掩饰问题,蒙蔽过关,而不是把问题解决在业主进住之前。从获取最大经济利益出发,开发商也不愿意将自己所开发项目的物业管理利润,转移给其他物业服务企业。以上几个方面直接导致了开发商在招投标工作中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存在大量的招投标暗想操作行为。同时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或开发商,从本地区或部门的利益出发,采取不合作态度,或提出苛刻条件,使跨区域的物业管理招投标困难重重。即使是有影响力的知名物业服务公司,由于中标后各项管理工作无法正常开展,无奈也被迫撤出,更有甚者,开发商利用招投标形式,骗取物业服务公司的投标资料和管理方案后,再找借口或理由自己成立物业服务公司接管物业,使用骗取来的管理方案进行管理运作,或者先利用外地名牌物业服务公司的影响力,帮助自己把物业推出或进行前期管理运作,等管理工作基本正常后,再找借口令外地公司退出,另组服务公司进行管理。 
  三、开发商在前期物业管理中的法律责任存在问题 
  物业管理行业的投资主体大多是房地产开发企业,虽然《物业管理条例》、《前期物业管理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都提出推行物业管理和房地产开发“建管分离”、“分业经营”的模式,然而实践几年来,“建管分离”模式并没有很好地落实,“自建自管”的模式在物业管理市场上仍占据了相当的比例。在物业公司与房地产开发商之间,很多物业服务公司都和房地产商捆绑在一起,许多物业公司属于房地产开发商的子公司,双方这种过于亲密的“血缘”关系,使得双方关系不明,使得一些物业在交付给业主使用之前,就埋下了导致日后物业管理过程中出现矛盾和纠纷的隐患。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