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产生的原因与解决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3-05-01

   摘要:随着2003年底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的正式出台以及证券投资基金规模的不断扩大,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行为对证券市场直接的和间接的影响日益加深,对于包括羊群行为在内的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行为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先介绍了羊群行为的概念与产生的机理理论,并对这些机理理论进行了简要的评论。然后从多个方面来分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的成因和造成的影响,最后结合中国目前证券市场的现状对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提出合理化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羊群行为;影响; 对策;建议;证券投资基础

  中国股票市场从1991年成立至今只有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市场还不完善,投资者的相互摸仿非常普遍,这一系列的行为都可以被称作为羊群行为,即“能够导致所有投资者系统错误的行为一致”。这种羊群行为不仅导致了巨大股价泡沫,使市场运行效率受损,而且使得市场系统风险增大,股市变得极其脆弱。鉴于羊群行为在金融市场如此普遍并影响巨大,国内外许多文献对其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证券市场存在着羊群行为。证券投资基金的设立,其目的之一,在于希望避免羊群行为。然而,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实际运作中,仍然存在着羊群行为的特征。本文从产生羊群行为的原因来分析,并提出解决此对策。
  一、证券市场产生羊群行为的原因
  1.基金委托代理机制设计是导致羊群行为的深层次原因。在现代经济学中,个体被假定为理性的经济人,其行为特点是在约束条件下追求个人收益的最大化。委托代理关系之所以产生,在于各个个体通过建立委托代理关系,能够获得超额收益。在证券投资基金的委托代理关系中,投资人是委托人,基金管理公司是代理人,投资者比基金经理人处于一个更为不利的位置。首先,投资基金是一种要式契约,投资者要么选择接受,要么选择不接受,而没有讨价还价的协商过程;其次,投资者无法准确了解基金经理人的素质,无法在基金契约中准确地写出对基金经理人工作努力程度的规定,也无法依据基金的赢利情况给基金经理人支付报酬,因为投资者无法区分基金赢利的升降是否由基金经理人工作的努力程度所致。而对作为代理人的基金经理人来说,他比投资者拥有更多的信息,更清楚自己的素质、能力和自己的努力程度。经济人假设表现出,付出努力对基金经理人是一种负效用,他会想方设法利用自己的种种优势减少努力程度,从而有可能损害作为委托人的投资者的利益,这种情况也称之为道德风险。
  2.证券市场整体投资理念是羊群行为的心理支撑。从整个证券市场层面看,大量的实证结果表明,中国证券市场存在较为显着的羊群效应。尽管基金经理较普通投资者拥有更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信息,但整个市场存在的羊群行为仍然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基金经理的投资决策;同时,尽管有观点认为,基金经理可以通过反向投资策略、成本平均策略、惯性交易投资策略、从众投资策略等策略战胜市场,但能否战胜市场对基金经理来说仍然是个疑问;同样有大量的实证表明,基金经理的投资收益并不一定高于市场平均水平。从基金公司的投资范围来看,大致可分为股票型基金、货币型基金、债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封闭型基金等,这样难免会出现由于投资风格雷同而表现出的羊群行为;另一方面,多年来弥漫在中国证券市场的短线投资理念也会对基金经理的投资心理带来影响,导致基金羊群行为的发生。
  3.基金经理的激励机制设计是导致羊群行为的直接诱因。基金羊群效应从最直观的层面来看,其主体是基金经理,而基金经理羊群行为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声誉;二是利益。基金经理人是基金公司投资项目的决策人。在股票市场中,许多证券投资基金对基金经理的报酬是建立在相互业绩比较的基础上,并且基金经理人的声誉也是建立在较好的业绩之上。如果某一证券投资基金的表现比同业出色,那么基金经理将获得额外的报酬和较高的声誉,可谓“名利双收”,否则将受到惩罚。投资基金经理在经理人市场中的职业声誉是影响其职业生涯和从业收入的一个重要因素,职业生涯中积累起的声誉一旦遭到破坏,会对基金经理的事业产生长期的影响。由于市场波动极为迅速而且不容易预期,经理人对自己能力的把握将会不充分,不能确信自己的投资行为将会带来更高的价值。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