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是扩大农民消费需求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3-05-01

    摘要:当前,扩大国内需求是中国保增长、保就业的关键。扩大国内需求从长远来看,要从扩大人口基数较大、内在需求较旺的农村居民入手。但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社会保障不健全是阻碍农民消费需求的主要原因,当前应主要从农民务工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等四个方面分析、了解农民增收难的原因,从多方面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扩大农民消费需求,保证国民经济的全面、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民;消费需求;增收;扩大内需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2009年第二季度,GDP增速高达7.9%,数据显示,投资拉动GDP6.2个百分点,最终消费拉动GDP增长3.8个百分点,净出口下拉GDP增长2.9个百分点,增长结构已显失衡迹象。2007年,在11.4%的GDP增长中,消费、投资、净出口分别拉动GDP的增速是4.4、4.3、2.7个百分点。改变了自2001年以来投资对GDP贡献连续6年超过消费的局面。但是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出口受阻,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与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距离又一次拉大。为此国家把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惠民生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保经济增长的关键就是要把政策力度放到经济结构调整上来,把短期依靠投资促经济增长转移到依靠消费促经济增长上来。因为无论是出口导向型还是投资拉动型增长模式都难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终还是要靠消费推动。马克思指出,如果没有消费,生产就没有目的。所以,扩大国内需求成为保增长、增就业的主要渠道。
  近多年来,农村消费市场一直委靡不振的原因在于,农民增收缓慢、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增收基础还比较脆弱,增收门路和渠道还不多,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收入增加了,农民才有能力去消费。当前,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增收难度大的原因主要在于:
  1.务工工资性收入较低而且不稳定。据统计,中国农民工总数已达2.1亿人,2000年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为28.3%,2005年提高到38.2%,提高了9.9个百分点;2007年农民工月人均工资性收入1 596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8.6%。2008年,中国农民平均收入达到历史最高的4 761元,其中非农收入也就是就业工资性收入占到57%,说明近两年农民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持续上升,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但是,农民工工资性收入很不稳定。一方面,农民工就业的单位多属于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这些行业受国际、国内经济影响波动较大,工资收入自然也随其发生变化。如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下半年东南沿海大部分中小企业停工、停产导致一半以上农民工返乡。2008年上半年外出就业劳动力月平均工资为1 240元,而下半年的月工资水平仅为1 064元,比上半年减少14.2%。另一方面,工资拖欠严重,由于农民工就业的大多是一些民营的中小企业,由于受业主的逐利行为加之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限制,在企业经营困难,订单减少、开工不足、资金周转难等原因的影响下,一般会采取普遍减薪或拖欠工资等手段,导致农民工收入无法保证。
  2.家庭经营性收入仍然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所占比例逐年下降。2000年,家庭经营纯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为67.1%,2005年下降为56.8%,下降了10.3个百分点,年均下降2.2个百分点。第一产业中,由于农业本身为弱质产业,受自然风险影响较大,加之基础设施落后,种子、化肥、农药、柴油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农作物价格不稳定。另一方面,土地流转推广难度大,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受到约束,使得农产品生产无法形成专业化、产业化经营,形不成整体经济效益,农产品质劣价廉,难以走进大市场,缺乏竞争力,出现卖难情况,农民种粮收益不断下降。养殖业也受市场价格、原料成本及疫病威胁,收益面临较大的风险。第二、三产业的收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多数农户缺乏资金和技术,无能力或条件进入第二、三产业。调查显示,在当前发展第二、三产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时,77%的农户认为缺乏资金,47%的农户认为项目选不准,难决断,32%的认为技术没保障,28%的认为缺乏经营管理人才。当前,农村餐饮业、服务业、旅游业也不断扩展和壮大,但还是星星点点,形不成线和面,对农民的收入造成一定的影响。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