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金融企业社会责任转型的对策建议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邵伟 时间:2013-03-24

存在着宏观和微观层面共同转变发展方式和推进低碳金融发展的逻辑关系。内在联系是:从微观层面,贯彻赤道原则是上层董事会责任管理总体目标的基础,上层董事会制定绿色经营发展目标,由经营管理层通过下层各级经营机构将低碳经营和管理观念得到延伸,上层与下层的良性互动,形成相互支撑和共同推进金融企业可持续发展。执行赤道原则,可以从业务层面明确经营标的的衡量标准,并与社会、环境影响建立了标准关系。金融企业“三会一层”中建立责任管理体系,增设气候风险官(CRO, Climate Risk Officer),从机制上采取保证措施。在制定企业内部自愿性减排和“碳中和”战略,以及低碳业务的战略规划,企业与CDP(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行动(UNEP-FI)、FT Sustainable Awards等机构的信息沟通中,可以顺畅地贯彻执行董事会责任管理意图。在公司治理机制结构和业务发展上,CRO可以通过督促检查,补充制定低碳项目的评估制度和标准,遵照赤道原则与责任投资原则(The 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PRI),建立金融企业低碳金融内控管理制度,协助业务部门积极参与欧洲碳权市场(EU-ETS)、美国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等交易业务和碳金衍生业务,策划低碳金融产品创新和推广,建立与Global Carbon Money清算机制对接的业务网络等[2]。由此可看出,在转型战略方面CRO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从低碳金融业务发展来看,“碳治理→碳交易→碳服务→碳货币”是我国低碳金融市场的发展路径,引入碳权开发和二级市场碳交易服务是国际碳金体系建设的核心和必经之路[3]。在国家承诺碳强度减排和建立“碳预算收支平衡表”分配碳额度制度之时,金融企业应积极试点开展碳权开发与交易业务,提升碳贸易业务服务能力,合理、适时布局公司、个金等碳金服务产品线,提升设计与碳相关的人民币融资产品,如人民币碳权的信用风险缓释(CRM)工具等,为实现人民币碳货币化和国际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因此,加快金融企业社会责任转型,改变传统责任管理意识,积极主动引入“赤道原则”,才能在信贷业务指引、风险控制指导原则、个人金融发展等业务管理中体现绿色发展的特征,改变自身的经营发展方式,全面介入低碳领域的金融服务。
  (四)我国低碳金融市场的发展路径
  从市场层面来看,随着土地、资源、环境、技术约束的不断提升,传统“两高一资”行业面对的瓶颈制约越来越严峻。环保节能、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现代服务业等低碳产业将引领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也是未来世界经济健康运行的基石,其蕴涵的巨大金融需求为银行退出“两高一资”行业,推进信贷结构转型开辟了空间。因此,低碳金融市场是银行创新发展和经营转型的重要领域,其将成为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分享国内和全球经济红利的重要源泉。
  未来中国将融入国际低碳金融市场发展的行列。中国碳金发展的发展路径:首先,低碳金融市场发展初期银行积极支持低碳项目建设,以传统金融产品与CDM机制相结合,开展低碳项目融资、CDM业务咨询服务;其次,商业银行应提供碳金产品服务,以碳交付担保、向项目投资人提供保险、碳权挂钩债券、碳资产融资、碳信用储蓄和碳积分消费理财产品、对准CER碳权管理等提供服务;第三,银行主动参与国内碳交易体制,以碳金衍生产品开发为主线,以碳交易场内经纪商、做市商角色参与和提供碳权交易结算服务;第四,银行积极引领碳金市场发展,ERPA的碳权证券化、以碳债券为标的的CRM业务、CERs与EUAs(CERs与ERUs)和sCER(二级碳权)与2012EUAs(或者与2012ERUs,或者与2012AAUs)的期权交易(Spread Option)等低碳金融产品创新[3];最后,国际碳金市场实现碳权资产的相互融通,人民币标价的碳权和其他碳货币兑换成为低碳金融市场发展的特征,中国碳金市场成为全球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正积极将绿色理念引入银行的公司治理目标,可持续发展的智力需求成为发展“瓶颈”。构建与绿色金融发展相适应的组织体系,将可持续发展的业务产品线纳入该体系,主动调整公司结构,全面介入低碳领域。如董事会负责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战略、发展方向和计划。根据董事会授权及要求,CRO负责环境与社会政策的制定,审批环境与社会相关的经营目标和方案,成立总部“赤道原则”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赤道原则”工作的统一领导,可持续金融部、信用审查部、法律与合规部协同制定《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政策》,全面梳理各项业务发展政策和制度体系,以及节能减排、碳金融产品、环境金融等系列低碳金融产品创设与市场推广,为碳金发展提供政策指引和制度支持。各分支网点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并谋划与巴克莱、德意志银行等合作,参与国际银行业的碳经纪商和做市商业务。
  四、我国低碳金融市场发展需要考虑的问题
  我国低碳金融市场发展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首先,低碳金融业务内涵和属性要素分析。碳金融与碳交易、低碳产业、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中,碳金的金融属性或准金融属性的碳货币发展值得探究。原因之一,碳金市场的发展是基于传统金融和低碳技术的成熟发展基础之上,我国金融市场发展才刚刚起步,低碳技术受制于发达国家;原因之二,低碳经济发展应遵守市场成本递减规律,政府制定减排政策是推动碳金市场的关键因素,只有碳配额政策为先导,碳权核定和交易机制才能不断发展,碳币获得金融属性。而新的政策制定必然需要新的技术手段和检测方式予以支持,新政应对的乏力又限制了低碳经济金融的发展。所以碳金初期的金融属性受到低碳政策的抑制。关注国内碳金政策和机制成为碳金市场发展重要因素,根据国家推进低碳市场的每一阶段政策安排,商业银行应及时调整治理结构和碳金创新业务,构建有利于低碳经济转型的碳金体系发展的制度,从指标制定、流程规范、产品开发等多层次构建绿色金融行动规划,主动参与CDM机制,构建国内自己的碳交易市场,发挥碳交易的价格发现和成本递减功能。
  其次,碳金定价分析。从信用风险中性定价机制出发,研究碳权定价的形成以及各类碳指数价格,从金融工程学的角度分析碳权价格和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碳权定价模式及效果,从而形成我国碳权价格机制。
  第三,碳金产品创新分析。随着我国低碳金融市场的深入发展和资本市场的日益成熟,商业银行应针对中间业务、低碳产业融资租赁业务、保理业务、投资基金和股市及债市融资业务等进行全面梳理,提升碳资产证券化、标准化CRM碳权交易产品、低碳零售等碳金融衍生产品开发能力。
  最后,碳金和传统产业的联动效应分析。发挥碳金与能源、碳化工、低碳交通、低碳建筑等产业的关联开发机制,促进绿色信贷、碳金融交易所等对区域经济发展[4]。

  参考文献:
  [1]晨星,李梅影.两三年内绿色金融市场定会翻天覆地[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09-21.
  [2]邵伟.论我国碳银行业务的经营管理[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0(2).
  [3]尹应凯,崔茂中.国际碳金融体系构建中的“中国方案”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0(12).
  [4]潘永东.“碳金融与中国银行业”学术研讨会综述[N].金融时报,2010-12-20.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