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市公司高管非正常变更问题研究综述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佘晓燕 时间:2013-08-14
  论文摘要:中国上市公司高管非正常变更比率的增加说明市场机制在发挥作用,使业绩低劣、进行职务犯罪的高管能够及时被替换,但也不排除个别公司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论文关键词:上市公司;高管人员;非正常变更 
  一、相关概念释义 
  ▲什么是高管人员的非正常变更? 
  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变更包括两种情况:正常变更和非正常变更。 
  正常变更:是指在现任高管退休前几年,公司有高管的继任计划,高管的变更是按计划进行权力交接的。通常有两种方式:“接力式”和“赛马式”。“接力式”是指现任高管逐步把职位和权力平稳地转移给继任者。“赛马式”是指公司会安排几位继任候选人,让他们展开竞争,最后公司挑选最恰当的继任者。 
  非正常变更:是指公司高管的更换并没有经过长期周密的安排,在短期内由于某种原因而更换现任高管。包括:惩罚性解雇、强制性辞职(forceddeparture)、强制性退休、自愿辞职、被捕、疾病或突然死亡。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内外对此类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5个方面: 
  (一)公司业绩与高管非正常变更 
  ▲低劣的经营业绩是否会导致高管非正常变更 
  早期的研究认为低劣的业绩不是高管更换的主要原因,Thomas、williaj11(1990)只有10%的更换与低劣的经营业绩有关。Gilson(1989)没有遭遇无法偿还债务、破产或债务重组等财务危机的企业,尽管经营业绩很差,却只有19%更换了高管人员。Yen,LeonShih—Wei(2002)发现公司业绩(包括会计收益和股票收益)和CEO强制性变更呈负相关的关系。 
  ▲高管更换后是否会提高公司经营业绩 
  高管更换后的公司业绩可以从另一方面说明公司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性。Martin,GeraldS.(2002)在雇用新的CEO之后,从宣告之前的财政年度末到第二个财政年度末,企业经营业绩有显著的改善,而这…改善并不是由于会计上的操纵。龚玉池(2001)认为高层非常规更换的可能性与经产业调整后的资产收益率、负营业收人显著负相关,但与股票超额收益率并不显著相关。高层更换对改善公司绩效只在短期有效而在长期是无效的。 
  ▲股票价格收益与高管非正常变更 
  wamer、Watts和Wruck(1988)研究发现市场对高管更换的市场反应是十分微弱的,平均效应为零。有研究认为这种矛盾的结论是由于披露高管更换信息时其他信息的干扰。 
  (二)高管非正常变更与盈余管理 
  高管非正常变更会导致在职高管有强烈的盈余管理的动机。Warner、Watts和Wruck,(1988)在公司业绩持续下滑时,董事会发出各种信号要求现职高管离职,高管为保住职位就通过盈余管理提高公司业绩。为与前任高管划清界限,实现业绩目标,继任者也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Pouurciau(1993)继任者通过应计项目和资产核销在高管更换当年降低利润,在更换次年提高利润水平。 
  (三)董事会与高管非正常变更 
  大股东也会对高管非正常更换产生影响。大股东可能派人任职于董事会或直接担任高管。从众多公司的高管变更公告来看,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发生变更后,新控股股东通常会派人任职于董事会或直接担任高管。 
  (四)公司并购与高管非正常变更 
  ▲绩差公司成为被并购的目标,并购前高管被更换的可能性比经营好的公司大,并购后高管更换的可能性大大提高。马丁、麦克康奈乐(1991)自企业宣布开始收购股权公告日起至收购完成后l2个月内(平均为14个月),被收购企业高管变更的比例为41.9%,而这些企业在收购前5年内高管更换率仅为9.9%。 
  ▲市场并购活跃程度与高度非正常变更。一种观点认为,并购活动通常伴随着更换不得力的高管。戴尼斯和戴尼斯(1995)发现,与正常高管变更相反,非正常高管更换通常发生在与公司并购活动相关联的事件之中。Mikkelson、Pratch(1997)发现在并购活跃阶段高管的更换频率与公司经营业绩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而在并购活动相对不活跃的阶段则不存在这样的显著关系。 

  (五)所有权结构和高管非正常变更 
  Yen,LeonShih~Wei(2002)发现股权集中度和CEO的强制性变更也不是正相关的关系,这表明CEO地位的巩固并不代表大股东出现了监督问题。股权集中度的提高导致了业绩变更敏感性的提高。这表明股权集中度会导致对CEO更多的真正的监督和约束。龚玉池(2001)不同股权结构与公绩效相互作用变量对高层更换的敏感性是相同的。外部董事并不增加高层更换的可能性。外部接任的可能性与资产收益率和负营业收人显著相关,大股东在外部接任中发挥重要作用。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