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边市场视角下网上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合作研究综述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松松 时间:2013-07-20
提要双边市场理论是近年来产业组织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由于平台具有间接网络外部性、流动性和互补产品等特性,平台企业有不同于单边市场特征企业的定价、投资和竞争策略,需要对双边市场的竞争和规制问题进行正确的分析,理解双边市场的性质和运作机制,从双边市场理论的视角来研究网上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合作问题。
  关键词:双边市场;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
  一、引言
  随着第三方支付的快速发展,第三方支付与银行的合作进入瓶颈期,第三方支付一旦做大,将与银行的网上银行及网上支付抢生意,甚至有可能领取银行牌照,变身成零售银行。从2005年3月支付宝与工行达成战略合作以来,支付宝已经与包括六大国有银行在内的60多家境内外银行达成了合作。除了网上银行业务,针对用户日益增长的网上支付需求,支付宝还与建行等50多家银行合作推出了支付宝卡通业务。2010年4月12日支付宝宣布,阿里巴巴集团将在未来5年内向支付宝投资50亿元,为中国乃至全球电子商务打造更完善的支付服务和诚信体系。与此同时,号称“超级网银”的央行第二代支付系统——网银互联系统即将上线运行,首批十多家试点的商业银行紧张进行接入系统开发,而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或被暂停接入网银互联系统。
  网上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的大战一触即发,面对以上种种趋势,我们不得不考虑一些问题:(1)网上银行应该暂停第三方支付的业务,而独立开展网上支付业务,还是独立建立新的第三方支付业务与已有的支付宝等平台进行竞争,成功的可能性大吗?(2)面对支付宝业务的亏损,阿里巴巴为什么还要注资进行支持,为什么第三方支付平台仍然坚持消费者和部分商家免费的策略?(3)网上银行独立后竞争是否更加积极?平台对消费者的收费是否会因为竞争而降低?网上银行是否会获得更多利润?
  
  二、双边市场的含义及特征
  
  Rochet和Tirole从平台定价的角度给出了双边市场的严格定义,他们认为如果在平台上实现的交易量仅取决于总的价格水平,即平台对于价格在买方和卖方的分配不敏感,则发生交易的市场是单边的;如果平台随着交易量的变化而价格水平保持不变,这个市场是双边的,平台可以通过改变价格结构来影响交易量。
  Evans认为,双边市场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存在不同类别的消费者群组;(2)一个群组的成员从与另一个群组成员的需求中获益;(3)某中间商比群组成员的双边关系更有效地促进协同。纪汉霖认为,在两边消费者存在旁路的情况下,双边市场存在的机理在于扩大交易对象以降低交易成本,并对交易进行质量监督和保证;而在两边消费者不存在旁路的情况下,双边的市场存在的机理在于平台为两边消费者提供了交易的枢纽和路径,平台可以将两边消费者之间的外部性内部化。
  
  三、网上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竞合关系研究现状
  
  第三方支付是新兴事物,该领域的主要资料为统计数据、政策规章、新闻材料或会议资料,学术研究成果分散在各种关于“电子商务”、“电子支付”、“金融学”、“法学”等领域的专著、论文和研究报告中,还未形成一个系统的体系。
  部分学者侧重对电子商务环境下信任本身的研究,如:Cynthia.Cotritore(2003)将在线信任界定为个体消费者与特定交易网站之间的一种关系,其对信任的研究角度侧重于交易环境;PanlA.Pavtou(2004)将C2C网站中的整个交易群体作为一个信任的对象,广泛研究个体受到整个C2C环境、制度的影响和其行为方式;A.F.salam(2005)研究了个体之间的信任问题,构建信任模型解释C2C交易中的信用动机、影响因素和行为的关系以及现实交易情况。
  部分学者侧重对第三方支付机制作为信用中介的积极作用进行研究,如杜文中(2000)论证了信用中介对网络经济效率的提高具有决定性作用;张喜征(2002)分析了网络信用中介存在的必要性与可能性;Solomon Antony(2006)等人用实验经济学的方法研究了采用中介担保服务的影响因素;蔡涵(2007)应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来分析我国C2C电子商务中第三方机制建立问题。
  目前,研究第三方支付的国内外文献很多,研究的方向也有很大差异,但是很少有关注到第三方支付的定价机制问题的,第三方支付为什么不对消费者收费,到什么时候开始收费,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很少有学者给出答案。
  第三方支付的发展是离不开银行的支持的,目前关于第三方支付与网上银行的竞合关系的研究,从国内现有文献来看,数量很少,有从安全支付角度去分析两者竞合的利害关系的(颜白鹭,2009),有从监管方面研究网上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的合作关系的(陈月波,2009),但是这些研究仅仅是一些评论性的文章,且多为业界人士所写,并没有严格的理论对此加以论证。理论界、企业界的讨论更多的还是集中在第三方支付与网上银行应用的某一层面进行分析。国外文献方面,由于国外第三方支付与国内有很大的不同,运营环境也相差很远,国外基本没有关于第三方支付与银行竞合方面问题的分析。
  在文献的整理过程中意识到,第三方支付平台本身就属于双边市场,它符合双边市场的一切特性。Rochet和Tirole(2003)将双边市场定义为,通过一个或几个平台能够使最终用户相互作用,并通过合理地向每一边收费试图把双方(或多方)维持在平台上的市场;Armstrong(2004)最先从网络外部性的角度定义双边市场:两组参与者需要通过中间平台进行交易,并且一边参与者的收益决定于另一边参与者的数量。
  
  四、双边市场理论研究现状
  
  “双边市场”理论是国际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最新热点和前沿领域。目前,关于双边市场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对双边市场基本理论的研究,Armstrong、Roche和Tirole等人从不同的角度对双边价格策略进行了研究;Doganoglu和Wright、Schiff等人对平台企业的兼容性策略进行了研究;Armstrong和Wright对平台企业排他性交易策略进行了研究;Choi、Rochet和Tirole等人对平台的捆绑销售策略进行了研究。二是对具体的产业实际的研究,Wright银行卡交换费问题的研究;Economides和Katsamakas对操作系统问题的研究;Kind、Anderson和Coate对传媒产业的研究等。
  关于双边市场定价策略是目前该理论研究的重点,作出贡献的经典文献主要集中在Rochet和Tirole(2003,2005)和Armstrong(2002,2005)上。Rochet和Tirole(2003)从使用费的角度研究了垄断平台的价格结构问题;Armstrong(2002,2005)建立了一个基于会员费的垄断平台和竞争平台定价模型,平台对两边收取注册费或者实行两步收费价格,其重要贡献就是解释了平台为什么对一边用户免费、甚至提供补贴的原因;Lee等(2006)通过版本定价策略和直接网络外部性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分析电子商务企业的最优定价策略;胥莉等(2008)在Lee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纵向差异的数学模型,并基于网络外部性分析了垄断性质的电子商务企业的版本定价问题;潘小军等(2006)对垄断厂商的定价策略和产品推出策略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厂商推出多版本产品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利润,并且厂商在先推出高版本的基础上再推出低版本是最优策略;在此基础上,潘小军等(2008)通过构造一个两阶段的动态模型,分垄断厂商可以在不同的阶段提供同质产品和差异产品两种情形来分析存在网络外部性条件下垄断厂商的动态定价策略。双边市场理论的另一个研究重点就是双边市场平台企业的竞争性分析。Rochet和Tirole(2003)提供了一般性模型,研究在不同治理结构下双边价格的决定因素;Schiff(2003)通过平台是否兼容来研究了不同市场结构状态下的均衡,即垄断平台市场、竞争但不兼容和竞争且兼容的市场结构;Armstrong和Wright(2005)从竞争性瓶颈均衡和排他性均衡的角度研究了两者均衡的差别;朱振中、吕廷杰(2007)通过构建具有负外部性的双边市场模型,分析了具有负的双边网络外部性的媒体市场竞争的研究;尚雨和郭新茹(2009)从差异化的角度分析了基于双边市场理论的网络媒体平台竞争行为。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