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赖文锋 时间:2013-07-08
摘要: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大的风险,也是商业银行经营中需要控制的核心要素之一。本文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作了概述,分析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强调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强化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信贷风险管理
        长期以来,信贷和存款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因此,存贷的利息差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然而信贷业务是存在巨大风险的,信贷风险也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所以,信贷风险管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内容,是决定我国商业银行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概述
        信贷风险产生于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即商业银行在经营货币和信用业务过程中,由于各种不利因素引起货币资金不能按时回流,不能保值增值,致使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它具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指借款人能否如约对贷款进行还本付息的不确定性;另外一方面是指由于大量不良贷款的形成导致商业银行危机的可能性。信贷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信贷资产占我国商业银行总资产的绝对比重,所以信贷风险是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正常运营的重要因素。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引起的原因不同,因此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按照信贷风险产生的来源,可以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大致分为三类:自然风险、社会风险和经营风险。自然风险,即由于自然灾害,如地震、水灾、火灾等不确定性因素所带来的风险;社会风险是指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和国家政策的变化、不法个人行为和其他事故等不确定性因素所带来的风险;经营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和借款人在信贷资金运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决策或主观行为等不确定性因素所带来的影响。经营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之一。在商业银行实际工作中,这种经营风险又直接表现为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和支付风险。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大信贷风险就是操作风险或信用风险导致的支付风险。商业银行往往因为支付风险,加上金融资产特有的风险感染性,而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引发系统性或区域性的金融风险。
        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在央行的推动下,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上做了许多工作,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总的来说,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低下,与外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信贷风险管理存在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
        1.信贷文化严重缺失。信贷文化是鼓励某种贷款行为的贷款环境因素的总和。它包括银行的信贷、价值取向、重要性的确定、管理沟通、信贷从业人员的培训等。信贷文化是银行绩效和银行经营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信贷文化严重缺失主要表现在:一是重贷轻管的思想大量存在,贷后管理薄弱。信贷资金发放后,银行极少就客户对信贷资金的使用状况及客户的重大经营管理决策等进行必要的检查、监督和参与,这种只“放”不“管”的做法必然导致信贷资金的使用失控,最终造成不良贷款的增加。另外,信贷员的责、权、利与贷款质量不挂钩,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二是信贷流程停留在表面,形式主义泛滥。通常,商业银行偏重对信贷人员在信贷业务办理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进行处罚,而对于按照信贷流程发放、形成不良贷款的责任追究力度不够。这种管理模式直接导致信贷人员办理业务时只重过程不重结果,本末倒置。三是风险意识淡薄,或仅停留在发放前进行相关风险分析和预测,难以贯穿贷款的整个过程。信贷从业人员往往只注重当期显现出来的风险,忽视了客户和贷款潜在的风险。
        2.信贷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和经营机制不健全。信贷风险管理中,完善的内控制度是商业银行得以有效进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内部制度保障。相对于国际上对现代银行内控制度的要求,我国的银行内控制度还显得相当落后。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在信贷风险管理的组织制度上。由银行董事会及其高级经理直接领导的,以独立信贷风险管理部门为中心,与各个信贷部门紧密联系的风险内部管理系统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组织保障。但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明显缺乏这种有效运作机制和组织制度。
        3.风险承担主体不明确。任何有效的风险管理都应该是以风险承担主体明确,权力、责任和利益的合理分配为根本前提的。在西方发达的银行制度下,银行的最高管理层(董事会)代表全体股东利益和明确地承担起银行在其全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所有风险,并以银行的全部资本金作为承担风险的最终边界。然而,在我国目前现行的银行体制下,商业银行并没有有效地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风险承担的最终边界并不明确。这使得董事会无法最终承担起全部风险的责任。我国金融风险承担主体不明确的最终后果无非是由国家来承担。这就导致了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层对金融风险非常重视,行政干预太多;而微观金融主体的金融风险管理意识相对淡薄,对风险管理缺乏紧迫感和积极性。
        4.尚未建立统一的授信机制。在统一授信制度下,银行能够控制对一个法人客户及其所属机构的授信总额。但是,我国银行大都只是对分行分配额度,而没有对单一法人统一授信的制度和做法,多家分行常常同时给一个公司的多个分公司发放贷款。这种分头授信的做法无法使银行控制对单一法人的信用暴露,往往造成重大损失。同时由于授信对象狭窄,客户层面未充分开发,对集团公司和关联企业普遍缺乏科学、合理的授信工具,造成贷款投向面狭窄,结构不尽合理。
        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状态决定了商业银行是一种不同于一般企业的特殊企业,其显著特点是风险性。银行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营过程中,与其经营目标相对称的是高经营风险。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经营作为银行最重要的经营活动,面临的风险有环境风险、管理风险、交付风险和金融风险。 
银行除了面对一般企业常见的风险外,在信贷资产经营中还要面对特殊的风险,即使是与一般企业相同的经营风险,也由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上的特点而使银行承受的一般风险具有特殊性。因此,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银行的高负债经营要求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商业银行的突出特性是高负债经营,即使按《巴塞尔协议》的规定,资本充足率也仅为8%,其中核心资本率为4%。商业银行形成资产的大部分资金来源于存款,其具有的高提取性、高流动性和短期限性等特点将导致商业银行的资产与负债在流动性与期限性方面往往不一致。一旦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恶化,不良贷款大量形成,就会加剧商业银行资产与负债在流动性与期限性的不对称,从而有可能导致银行挤兑风潮的出现,甚至银行倒闭。因此,商业银行的高负债经营要求加强信贷风险管理。
        2.银行外部负效应较大的特点决定了要加强信贷风险管理。银行是一个外部负效应较大的企业。首先,商业银行负债率较高,且其债权人分布面很广,可能覆盖社会各阶层。一旦一家银行因承受过度的信贷风险而倒闭,将会涉及到大部分社会民众的利益。其次,商业银行在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具有传染性,一家银行由于风险等原因倒闭,可能会波及其他金融机构。若发展到极端,就会导致系统性的金融危机,引致金融市场崩溃。再次,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特殊的关键地位,该系统不仅能够创造交易媒介和支付手段,而且是社会资源配置的重要渠道,商业银行的稳定对货币供给的稳定和支付结算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信贷风险可能引发的金融动荡在某种程度上会造成宏观经济震荡,必须严格控制信贷风险。
        3.信贷风险是各种经济风险的集中反映。在现代经济中,银行作为金融中介,已成为整个经济活动的中枢,其触角广泛渗透于经济社会的各个部门各个角落。一旦银行与其他经济主体发生信贷关系,那么经济主体的风险就会通过信贷关系部分甚至全部地转化为银行信贷资产的风险,这充分说明了银行风险的集中性。同时,信贷风险又反过来作用于经济风险。强化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控制住了银行信贷风险,也就从一定程度上控制住整个经济风险,保证经济各部门的良好运行。反之,将会对整个经济带来巨大影响,严重影响经济的正常运行。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