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经济收益能力与盈余质量的相关性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刘睿 时间:2013-02-14
  【论文摘要】在企业中,盈余管理是很普遍存在的现象,不同经济效益是不同盈余管理下的结果,而经济收益能力则和公司的盈余质量有相关性关系。该文通过盈余质量的相关指标分析指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论文关键词】经济收益能力;盈余质量;相关性 
   
  一、盈余管理和经济收益的内涵 
  盈余管理是会计实务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但理论界对盈余管理的认识和定义并不统一。对于盈余管理,理论上存在两种认识,一种是盈余操纵观,认为盈余管理是一定程度上的会计欺诈,会破坏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另外一种是信号传递观,认为盈余管理向外部传递了企业的内部信息,有助于投资者客观判断企业的经营情况。而经济收益则是盈余管理下的结果。Scott(2003)认为,盈余管理是管理人员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以实现某些特定目标的手段。 
  对于经济收益概念研究始于1776 年Adam Smith 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他首先将收益定义为“那部分不侵蚀资本的可予消费的数额”,把收益看作是财富的增加。而主要的集中发展是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到20世纪70年代。后来,大多数经济学家都继承发展了这一观点。英国经济学家Hicks 对经济收益下了一个更广为流传的定义:一个人的收益是他在期末和期初保持同等富有程度的前提下所可能消费的最大金额。其立足点是要通过成本的足额补偿来维持企业的简单再生产。显然,经济收益所关注的是未来预期现金流量的变动,是一个时间概念,而且经济收益必须在耗用的存货得到重置后方可确认和分配。 
  二、会计盈余质量核心评价指标内容 
  会计盈余质量具有真实性、稳定性、持续性、现金保障性及安全性等主要特征,由于会计盈余的真实性难以由会计信息使用者直接验证,且其难以定量表达,本文拟从持续性、现金保障性、成长性、安全性四个方面对会计盈余质量进行评价,在此选择其核心单项评价指标如下: 
  1.盈余持续性指标 
  (1)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比重=营业利润÷利润总额×100%。利润构成中营业外收支是一次性收益,不具有持续性,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比重越大,企业收益持久保持的可能性越大,收益质量越高。 
  (2)主营业务利润占利润总额比重=(主营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利润总额×100%。该指标是衡量收益质量水平的重要指标。主营业务利润是期间费用得到补偿的基础,是企业净收益的源泉。企业要持续发展,只有扎根主业,打造核心盈利能力,不断提高主营业务利润的比重,才能提升公司的价值。 
  (3)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比例=(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净利润)×100%。此指标反映了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对当期净利润的影响。非经营收益的来源主要是资产处置和证券交易,资产处置不是公司的主要业务,不反映公司的核心能力,证券交易取得的收益具有偶然性和高风险性,因此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的比例越高,则盈余质量越低。 
  2.现金保障性指标 
  (1)净利润现金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净利润×100%。净利润来源于损益表,反映应计制下的经营成果;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来源于现金流量表,反映现金制下的经营成果。该指标可大体上反映会计收益的现金保障水平。净利润现金比率越高收益质量越好。 
  (2)修正的净利润现金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收现+债券利息收现-利息付现-筹资费用付现)÷净利润×100%。在我国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中,分得股利或利润收到的现金、债券利息收到的现金被列入投资活动现金流入,支付的利息和筹资费用被列为筹资活动现金流出,这使得净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可比性受到影响,采用修正的净利润现金比率可弥补净利润现金比率指标的局限性。 
  3.成长性指标 
  (1)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本期主营业务利润-上期主营业务利润)÷上期主营业务利润。该指标体现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的历史增长态势。从中短期的眼光看,企业的未来很可能是过去的延续,除非外部环境出现不利于该企业的重大变化,或该企业拟进行根本性的业务、资产、制度、管理重组,如果缺乏这方面的佐证信息,我们只能合理推断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该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仍将延续历史的增长趋势。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