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饥荒根源于权利失败——论阿马蒂亚·森福利伦理思想评价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3-02-14

  影响交换权利有多种因素:第一是资源禀赋。在每个经济社会中。每个人都拥有一定的资源禀赋,即对于生产性资源和具有市场价格的财富的所有权。其中包括劳动能力、土地、资金、耐用物品、金融资产等,每个人都可以以一定的经济活动方式(贸易、生产或二者结合)将其秉赋转换成食品(生活必需品),从而实现权利的交换。对多数人来说。其仅有的、能发挥显着作用的资源禀赋是劳动力。第二。生产可能性及其利用。以土地和劳动力为形式的资源禀赋.可以直接用于生产食品.也可以通过挣得工资收入来购买食品。这取决于就业机会和现行的工资率,而这些又都依赖于农业、工业和其他活动的生产可能性。第三,交换条件即出售和购买产品的能力,以及不同产品的相对价格(尤其是相比于食品的市场价格,如工艺品对主食的价格)。在经济发生紧急情况时,如干旱、洪水等,交换条件会急剧改变,从而导致饥荒的威胁。森的经验分析表明:由产品的相对价格的突然改变而带来的饥荒发生过多次。例如在1943年的孟加拉饥荒中,食品对某些特定种类的产品的交换率发生了剧烈变动.除了工资对食品价格的比率.鱼类对谷物食品的相对价格也大幅度地改变了.这一变化使得孟加拉渔民成为1943年饥荒中受到最严重影响的行业群体之一。他认为。一般来说。食物供给的减少.会通过食物价格上涨对一个人的交换权利造成不利影响,并使他面临饥饿的威胁。

  例如.一个农民与一个无土地的劳动者在所有权方面就存在着差别(因为前者有土地,而后者没有土地)。这一差别不仅造成二者的报酬不同(报酬的差别可能很大,也可能不大)。更重要的是。在灾难发生时,这一差别将造成截然不同的交换权利。例如。假设暴风雨毁坏了农田中的庄稼.造成收获庄稼所需要的劳动力减少,从而导致一些劳动者被解雇,由此会完全摧毁这些人的交换权利。与此相反.在这种情况下,收益分成佃农则只是减少了劳动投入,交换权利有所降低,但他们不会因此而完全失去工作、一无所获。

  (四)交换权利依赖于市场交换以及社会保障
  交换权利不仅仅依赖于市场交换.而且还依赖于国家所提供的社会保障。一个人交换权利的恶化也可能是由一般食物供给减少之外的原因造成的。例如.假设一个社会中的食物供给总量不变.一部分人因为变得更富有而购买更多食物,造成食物价格上涨,结果引起另一部分人的交换权利恶化;或者,经济的某些变化影响到人们的就业机会,劳动者失业导致其交换权利恶化;工人货币工资的增加落后于物价的上升、资源价格相对上涨等等因素都会对人们的交换权利产生不利的影响。

  交换权利不仅仅依赖于市场交换.还依赖于国家所提供的社会保障。在没有社会保障系统的情况下,失业者的资源禀赋的交换权利就不能为其提供充足的商品组合。森认为,社会保障系统会影响到每一个人可以控制的商品组合,是一个人交换权利的组成部分,其条件是这个人没有进行其他交换。例如,如果一个人用自己的劳动力换取了工资.即成为就业者,那么。这个人就无权继续领取失业救济金:与此相类似,如果市场交换使一个人的收入超过了规定的贫困标准,那么他也没有权利接受救济。因此.在已经建立了社会保障系统的私人所有制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是对市场交换和生产过程的补充,这两种类型的机会结合起来决定了一个人的交换权利。
  社会保障系统建立之后.失业者可以得到“失业救济金”,老年人可以得到养老金。贫困人口则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贫困救济金。”当饥饿现象发生时.社会保障系统尤为重要。世界上富裕的发达国家之所以不存在饥荒.并不是因为就平均水平来说那里的人们是富有的。当人们能够找到工作并能按照适当的工资率挣钱时.他们的确是比较富有的,但是,对大部分人来说,这一状况并不能保持很久.他们可能会被解雇,或者为了寻找更满意的工作而辞职,也就是说,他们会失业。在失业的一段时间内,他们可能身无分文。在没有社会保障系统的情况下,他们资源禀赋的交换权利就不能为其提供充足的商品组合“如果没有社会保障系统,今天美国或英国的失业状况会使很多人挨饿,甚至有可能发展成饥荒。因此,成功地避免了饥荒发生,靠的不是英国人的平均高收入。也不是美国人的普遍富裕.而是由其社会保障系统所提供保证的最低限度的交换权利”。

  通过国家扶持来创造就业机会不仅可以增加人们的收入,使就业者获得了取得食品和劳动机会,还鼓励了贸易和商业过程.因此。创造就业来救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曾经有效地运用于许多国家旧。

  三、森的福利伦理思想的当代意义

  森通过对饥荒产生的根源的分析.认为产生饥荒的主要原因是“权利”的失败,而非物质的匮乏。在经济生活的竞争中,一部分人掌握了巨大的“权利”。而另一部分人则丧失了其基本的“权利。”福利的任务就是要维护那些弱势群体的基本“权利。”森对福利伦理的主要贡献就是认为福利的保障根源于人的权利.只有人的权利得到了确保,人的福利才能在实现人的平等中发挥坚的作用。我国现阶段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人为才、、金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等一系列新的发展理念、战略目标和任务,这些都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可以从森那里找到一点借鉴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尤其是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扶贫工作更是权利的一种见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都是权利的体现。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