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是褒扬“十六大”还是包装“生产力价值论”——再与胡义成先生商榷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周少岐 时间:2013-02-14
   四、关于由“确立原则”到“突现使用价值增扩”的推论
    “胡文”认定十六大报告恢复、发挥生产力价值论的理由是,它“力求体现生产力标准,突现使用价值增扩,突现财富尺度”。具体表现在除了提出.上边的“四个尊重”和“一个注目”之外,还“要求”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这句被称作“要求”的话,是报告第四大问题(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第六个小问题(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文字,全句是:“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一目了然,这是讲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的原则和要求,将其视为对使用价值或财富的突现,进而视为对“生产力价值论”的认可和对劳动价值论的弃绝,是完全没有道理的,显然是拟于不伦之举。必须强调两点:一是劳动价值论虽然否定使用价值或效用是价值的源泉和实体,但从来就没有宣布过使用价值的增扩不重要,从来也没有说过效用问题无所谓;二是价值的生产决定价值的分配,但价值的生产不等于价值的分配,二者是两回事,在价值生产上,尤其在价值源泉上劳动具有排他性,因为价值不是别的什么东西,而是有用劳动的耗费,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物化,但在价值形成和价值分配上则不然,因为价值形成不仅包括新价值的创造,也包括旧价值的转移,所以,对劳动在价值源泉上的排他性的确认,并不等于对其它生产要素在价值分配上的既定权利的剥夺。这个道理对经济理论界的专家、学者来说,不应当成为盲点,更不该把它们混为一谈。
    五、关于对马克思《资本论》与十六大的推论
    “胡文”说十六大恢复了生产力价值论的本相并加以展开发挥,还表现在“不再像当年马克思《资本论》那样,把主要精力用于揭示剩余价值产生的奥秘并号召展开阶级斗争,而是重申包括六个新的‘社会阶层’在内的中国‘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要鼓励先富者‘积极创造社会财富”。对此,我想指出以下三点。
    首先,必须强调的是,马克思《资本论》的学术价值以及它对全世界工人阶级解放事业的伟大作用是不容贬责或否定的;对共产党人来说,面对当前和未来才是我们的本分。
    其次,需要指出的是,上边的引文还是来自报告第二个大问题的第三个小问题。其中:六个新“社会阶层”这句,取自第二自然段,那里讲的是各阶级、阶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要鼓励六个新阶层的创业精神,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表彰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积极创造社会财富”这句,取自第四自然段,那里讲的是注意调节各种利益关系和内部矛盾,强调“要保护发达地区、优势产业和通过辛勤劳动与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人们的发展活力,鼓励他们积极创造社会财富。”无须分辩,这两段文字与价值理论毫无关联。如果以为这些就是对“生产力价值论”的展开和发挥,那只能说明“以为者”还根本没有清晰的经济学概念,要么就是还不晓得政治学和社会学的存在,要么就是大智若愚了。
    再次,还应当指出的是,六个新社会阶层既然是建设者,那就意味着他们首先是劳动者,是创造使用价值和价值的主体要素之一,他们的社会必要劳动耗费也必然凝结或物化在他们所创造的使用价值物即产品中。这一点,对“胡文”的“生产力价值论”恰恰起到了证伪的作用。还有,不能把六个新阶层与先富者划等号,因为先富起来的人群中未必全是六个新阶层的人们,尽管他们可能会占大多数;也不能把报告中鼓励创造社会财富的对象仅仅局限于先富者,因为报告明明白白地讲了还有发达地区的那些人们和优势产业中的那些劳动者。
    综上所述,十六大报告根本就没有涉及价值理论问题,更不存在从“革命”的劳动价值论向“建设”的生产力价值论转轨的问题。“胡文”硬把二者捏合在一起,并如此虔诚地“褒扬”十六大,不过是期于为“生产力价值论”寻求理论上和政治上的支撑罢了。谁都知道,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早在重农学派那里就已经萌芽,尽管他们还只是将其视为“把豌豆拜托给土地”的“劳动者支出的结果”。亚当·斯密提出了劳动决定交换价值;大卫·李嘉图尽管把价格等同于价值,但他却指出了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马克思的功绩在于他发现并加以论述的劳动二重性学说,为劳动创造价值这个看似渺小实则伟大的论断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不可否认也无法改变的是,不论生产力发展到什么程度或提高到什么水平,也不论人类社会进人到多么高级的时代或形态,地球上的财富和所有商品的价值只能由劳动来创造,这是亘古不变的永恒铁律。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