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集群理论的佛山禅城陶瓷产业转移时空演替机理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3-02-14

   4.2产业转移形成的机理 佛山禅城陶瓷产业集群经过20多年的发展,本地区的 土地成本、原材料、燃料成本、劳动力成本、治理环境的成 本等增加,同时其资本、技术在经过原始积累之后也有很大 程度的提升。禅城区陶瓷产业的生产要素丰裕程度发生了相 对变化,原材料、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减 弱。而资本、技术、生产管理水平等构成了禅城区的优势要 素,所以禅城区陶瓷产业面临结构调整的压力,把陶瓷产业 价值链上的生产环节转移出去,集中发展陶瓷研发、陶瓷物 流、陶瓷会展、高端陶瓷、陶瓷旅游等方面,陶瓷产业集群 的升级是其持续发展唯一途径.

  4.2.1禅城产业结构转型推动产业升级
  目前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的低附加值的陶瓷产业是 一种典型追求量增长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不适合目前禅城区 的工业发展从土地、劳动力和一般资本驱动发展的阶段,逐 渐向技术和大型资本驱动发展阶段的转变。陶瓷产业必须从 生产加工低端的价值链环节升级到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才能 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和佛山市中心城区发展的需要。即从以 前生产大、营销与科研小的”腰鼓型”,转变成生产小、营 销与科研大的n哑铃型”产业结构,而陶瓷产业是专业性生 产比较强的行业,从行业中完全退出来并不容易,许多企业 可能更多地选择把价值链上处于低端的生产环节转移出去, 从而推动产业集群的升级.
    
   4.2.2生产成本地区差异导致产业转移
  佛山禅城区陶瓷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当地的瓷土资源早 已挖空,目前佛山生产用的瓷土,几乎都是从河源等外地运 输过来的。其次,生产成本上涨。近年来,占陶瓷生产约 4 0%成本的燃料价格节节攀升,成为扼住陶瓷企业生产的 紧箍咒。由于佛山近年来大力推行环保,要求企业必须使用 柴油等重油,这使得企业成本上升。燃料涨价,成本增加, 环保要求高,治理难度大,加上本地受城市化、土地空间等 多种因素的限制,越来越多的企业外迁,寻求异地发展.与变化不大的产品价格相比,成本要素在不同的地方因 为地价、税收的不同而千差万别,甚至对环保的要求也不 同,陶瓷企业外迁也就很自然。如河源和清远的新中源等企 业都用煤制煤气作为陶瓷生产的燃料。四川、山东等地油气 资源极为丰富,四川夹江是新崛起的西部瓷都,是中国西部 最大的建筑陶瓷生产基地,当地有丰富的资源,不仅可以提 供生产原料,而且天然气的日供应量也非常充足,天然气价 格便宜:水电价格、劳动力价格也较低。山东淄博是我国北 方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也是油气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且 文化素质较好,劳动力价格低;生产用燃料只是相当于佛山 的l,3的价格,大部分使用煤作为生产用燃料;尤其是电力 供应充足且价格低。生产用原料75元/103kg,而佛山超过 100元/103kg。所以,这些原材料丰富、生产成本低、产业 相对集聚的地区是佛山禅城区陶瓷产业转移的首选地.
    
  4.2.3陶瓷产业集聚带来的环境污染导致企业外迁 陶瓷产业是典型高能耗、高水耗、高污染的行业(见表 2)o目前禅城区建筑卫生陶瓷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燃料主要为 重油和柴油,其中,喷雾干燥过程一般使用重油或水煤浆, 烧制过程一般使用柴油或工业燃油。根据2003年佛山市禅 城区环境保护局对区内37家陶瓷厂使用燃料的检测结果: 重油的含硫率较高,在1.27%—4.30%范围内,水煤浆的含 硫率较低,在O.08%—O.49%范围内。由于历史原因,陶瓷 企业主要采用重油、水煤气等含硫量较高的能源作燃料,并 且缺乏,必要的烟气深化治理设施。要增加脱硫设备或其它治 污工序,必将增加投资和产品成本。严重削弱产品销售竞争 力,对于广大陶瓷企业来说不是其愿意做的事情,陶瓷产业 对环境污染及由此引起的企业“夕卜迁”也是必然的.
    
  4.2.4政府通过打造服务平台推动陶瓷产业集群升级 政府将把禅城区打造成为具有世界水平的陶瓷生产、研 发、会展、物流、信息和旅游文化中心,成为陶瓷总部经 济。禅城区政府的态度是:积极扶持有实力的陶瓷企业继续 留在禅城发展,引导陶瓷企业进行改造、升级,转型向新型 工业化;同时加快淘汰污染大、效益低的低端陶瓷企业。为 了更好地服务于陶瓷企业,使陶瓷产业在禅城区持续快速健 康地发展,加大对陶瓷物流平台和交易平台整合,构建以 ‘.佛山陶瓷(国际)物流配送中心’等物流项目为载体,逐 步引导陶瓷企业改变传统的‘大而全。、_,J、而全。的物流 存储、配送模式,通过第三方物流配送提高营运效率;通过 礅府调控、企业出资。的方式,组织兴建并投入运营华夏 陶瓷博览城,形成企业的营销中心,成为具有代表性的陶瓷 交易平台。为了使禅城区陶瓷产业走出陶瓷产业价值链低端 的发展轨迹,进行技术创新,禅城区逐步形成了以企业出 万方数据 题、学院研发机构解题、政府视其条件对项目进行贴息贷 款、科研补贴等支持的‘产、学、研。—体化的技术创新体 系.
    
   5结语
  产业集群能使产业产生区域粘性,但不是唯一的阻碍因 素。佛山禅城的陶瓷集群在形成、发展与升级过程中存在着 产业的空间转移,在陶瓷产业集群发展与升级两个阶段表现 明显不同的特点:前者为‘蔓延式扩散。、后者为倒E跃式 转移。。尽管存在两个不同的转移方式,两个时段的陶瓷产 业转移的机理也有所差异(如表3),但研究结果表明:市 场才是驱动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动力,而政府只是起了助推 作用;市场无疑是产业转移的总导演。价值规律依然是产业 转移最权威的指挥棒.
    
  参考文献
  【l】Raymond V咖on.Intemafional Inve鲥ment and Intemafiee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阴.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66,80(2): 1901207.
  【2】Kojima k Reorganizational of North-South Trade:Japangs Foreign Economic Policy for the 1970“‘s 明.Hitotsubeshi Jottmal of Economics。1973,131(2):13.
  【3】Dunning J 14.Explaining International ProdnoionM.Bosto.n: Unwinl-Iyman,1988.89-1 16.
  【4】李小建主编.经济地理学口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21-222.
  【5】陈建军.产业区域转移与东扩西进战略嗍.北京:中华书局,2002. 29. 网【6】小岛清着.周宝廉译.对外贸易论嗍.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1987.24-25.
  【7】Wheeler D,Mody A International Inveslment L0妇Decijn“‘on: The Case ofu.s胁[r].Journal of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2,89 03):57-76.
  【8】安虎森主编.区域经济学通论嗍.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833- 835.
  【9】陈建南.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评述叨.经济学动态,200l, 212(2):65-67.
  【10】顾朝林,等.产业结构重构与转移—长江三角地区及主要城市比较 研究嗍.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18-20.
  【11】陈刚,张解放.区际产业转移的效应分析及相应政策建议叨.华东 经济管理,2001。15(2):24-26.
  【12】魏后凯.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竞争力的影响阴.福建论坛 (社会经济版),2003,48(4):1 1-15.
  【13】李小建,等.我国产业转移与中原经济崛起们.中州学刊,2004,141 (5):15•18.
  【14】李立辉,等.区域产业集群与工业化反剃度推移嗍.北京:经济科学 出版社,2005.16-25.
  【15]张慧,张茂德.产业集群形成的内在机理研究——个博弈分析的框 架忉.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7,28(4):31.36.
  【16】吴传均,等.现代经济地理学嗍.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383-384.
  【17】李郇.专业镇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一以珠江三角洲南庄镇为例阴. 小城镇建设,2002,33(12):21-23.
  【18】张辉.全球价值链下地方产业集群升级模式研究们.中国工业经 济,2005,210(9):1 1-18.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