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战略模式矿产资源资产管理探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单艳丽 时间:2013-02-14

  
   3 走循环经济道路的重要性
  
   3.1 循环经济模式 
  循环经济主要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它既要求物质在经济体系内多次重复利用,进入系统的所有物质和能源在不断进行的循环过程中得到合理和持续的利用,达到生产和消费的“非物质化”,尽量减少对物质特别是自然资源的消耗,又要求经济体系排放到环境中的废弃物可以为环境同化,并且排放总量不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循环经济实现“非物质化”的重要途径是提供功能化服务,而不仅仅是提供产品本身,做到物质商品“利用”的最大化,而不是“消费”的最大化,并在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的同时,大幅度地减少矿产资源物质消耗。
  
   3.2 循环经济可帮助持续发展 
  新世纪,我国的经济发展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到2010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将在2000年的基础上再翻一大番。在这样的形势下,是继续沿用传统的高消耗、高污染带动经济的高增长,还是通过发展新经济,以高新技术来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刻不容缓地成为我国的重要抉择。循环经济则是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要求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过程,使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过程基本不产生或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长期以来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冲突就可从根本上消解。
  4 实践循环经济战略注意的问题 
  
   4.1“循环量”的理性限度
  循环经济是一个“资源—产品—再生产的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首先,不管从经济生产的有形排泄物还是无形排泄物而言,工业生产不仅生产我们需要的产品,也生产我们不需要的“产品”。其次,根据热力学第二法则即熵增大法则的存在,一旦熵增大之后,如果熵不再增大,则绝对不能还原。再次,由于回收再利用的技术局限、使得现有的技术对现存工业“排泄物”尤其是气体等无形的“排泄物”大部分不能回收,再加上国民回收意识的匮乏导致回收行为的“呆滞”,回收行为本身的不经济性导致回收行为可能被经济主体“理性的”短视经济行为替代等。使得循环经济在实践中绝非理论上而言的“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
  
   4.2 发展模式政策功能的终极性 
  不管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资源需求量都在不断增加,资源的消耗必然要求再开采新的同类资源,那么在此情形下要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循环经济视野下的资源需求量等于物质循环量加新开采量。在满足环境容量下构建经济体系和规模应是循环经济实践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模式政策功能的终极性。 
  
   5 总结
  
  加强矿产资源资产管理,走循环经济道路,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就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才可提高能源经济,增强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 参考文献:
  遇华仁,梁钰. 基于循环经济的矿产资源开发模式[J].中国国土资源,2006(2). 
  陶建华,厉福荣. 矿产资源领域走循环经济之路探索[J].中国矿业,2006(1).
  谭旭红,王艳艳.循环经济模式下的矿产资源资产管理探讨[J].商业研究,2007 (12).
  王蓉.资源循环与共享的立法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6.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