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市场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3-02-14
    寻找艺术市场的突破点
最近几年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高,中国艺术市场也风起云涌,中国的艺术市场快速演变成除纽约、伦敦之外的热点市场。在过去的几年里,艺术品市场全球化的趋势愈加明显,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的艺术市场格局。艺术市场在全球化背景下存在着广泛联动性,中国艺术品市场也要与整体经济的大背景保持同步性。
    随着我国艺术品市场的迅速发展,众多画廊的相继成立,各种形式的艺术品展销活动,拍卖公司的频频举槌,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向人们昭示着艺术品市场的繁荣。然而,艺术品市场繁荣中又夹杂着众多的混乱。并且缺少艺术品市场应有的规范。
    作为一个健康的艺术品市场,画
廊是一级市场,拍卖行是二级市场,其次是艺术博览会。而在中国艺术市场上,目前作为二级市场的拍卖公司,无论是从所承担的市场职责,还是从市场定位的角度来看,都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一级市场画廊的角色。许多艺术品直接通过拍卖公司进入到市场消费的环节,在数量、规模,以及担当的市场角色上,拍卖公司与作为一级市场的画廊形成了利益冲突。在拍卖行业火爆和热闹的局面下,中国画廊业却举步维艰。另外还有一些潜在的直销市场,许多收藏家常常绕开中间渠道,直接与艺术家进行交易。总体上讲,目前艺术市场艺术产业链各环节上都还存在着不够规范的地方,这些状况需要通过开放、规范的市场环境的建立来逐步改善。
    画廊作为艺术家和收藏者之间的重要中介,急需推行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经纪代理制。代理制在国际上运营的相对成熟,比中国早很多,至今仍延续用此方法,历史上有很多艺术大师都是通过画廊卖画,运用这种方式运行得很成功,改善这一点可增进国际间的交流和对话。
    艺术品消费趋向多元化
艺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同样遵循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因而,这就决定了市场竞争手段的多样性、多元化。
    比如以艺术视角去寻求房地产开
发的新理念。许多画廊同时经营其他工艺品等,在南方如广州、深圳的一些画廊则和茶馆结合起来。另外,一些房地产公司也办画廊,以一边赏画一边卖楼的方式,为画廊业增加了一些新的概念。在这种画廊的经营中,即使画卖不掉,也提升了物业的文化形象。
    除了单一的书画经营品种外,也可以扩大艺术品的经营种类,注重挖掘新热点,比如过去乏人问津的古籍拍品。
    相比书画,古籍因存世量小、鉴定难度大、学识门槛高等原因而不被拍卖市场的操盘手垂青,其价位是逐年自然累积的,这个市场区域基本没有泡沫存在,为其自身发展奠定了基础,蕴涵的升值能量很大。上海嘉泰古籍文献部主管崔尔平在分析古籍拍卖形势时说,古籍善本的稀有性、惟一性、不可再生性、难以造假性等特点正被收藏家逐步认识,而年代久远、经名家收藏、批校的古籍版本更是备受追捧。
    另外,还要鼓励开发艺术品的附加产品,支持和鼓励艺术品走进大众,把艺术带进生活。比如鼓励企业研发优质艺术产品,把艺术的观念融入到产品包装中;鼓励民间艺术品、民族艺术品等进入艺术市场。
    西方经典艺术藏品在中国市场前
景广阔在艺术市场已回暖的前提下,拓展更广阔的空间,是中国艺术市场将行之路。“经典艺术”无疑是当下刚刚遭受过全球性经济危机洗礼的艺术市场中,最为坚挺和被广泛看好的收藏领域。
    西方艺术史虽然在中国传播了数
百年,但是真正的17至19世纪欧洲经典艺术在中国还相当陌生,经典原作只是在美术馆偶尔亮相。有评论家认为,在西方经典绘画的繁荣时期,诞生了西方的艺术市场,所以“经典艺术”也是西方拍卖机构200年以来的“生命线”,那时根本没有什么“现当代艺术”。在现在的全球金融环境下更是西方艺术市场的救命稻草,众多拍卖行、画廊和艺术机构,凭借对西方经典艺术的深厚积累才得以持续发展。
    近些年,国人纷纷走出国门,才在
西方的博物馆中见到了真正的西方经典。在逐渐开展的艺术普及中,“西方经典”已经离中国人越来越近。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将有越来越多的西方艺术拍品进入中国市场,多方并举,有利于中国艺术市场的活跃和繁荣。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