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蔬菜价高的原因调查及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3-02-14
四、蔬菜价格上涨的原因1.生产资料涨价据四川城调队调查统计,2009年1月份,化学肥料比上年同期上涨了7.7%。据攀枝花市调查反映,2009年1月攀枝花尿素零售价格1kg销价已达1.65元,创1998年以来月零售价最高。据我们在生产基地调查,2009年1~2月,尿素每包(40kg)销价由上年的60~70元涨到95~100元,涨幅达30%~40%,油枯由1kg1.3~1.4元涨到2.0元;茄子、辣椒、豇豆、地膜等生产资料价格涨幅也在20%以上。由于生产投入品价格上涨,导致蔬菜价格的全面上涨,这是2009年蔬菜价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2.劳动力大幅升值
2009年上半年,劳动力升值快。据调查,在南充市内随处的建筑工地一名普通的技工工资每天在120元以上,杂工工资每天在80元以上,普通餐饮业的服务员包吃包住每月最低也要800元,在前一年的基础上部分工种的工资翻了一番。农村请劳力做农活也要25~30元(只工作8小时,如需工作8小时以上,还要另加工资),前一年农村劳力一般为20元左右。劳动力的大幅升值,是2009年蔬菜价高的又一主要原因.
3.商品菜地少,商品菜总量严重不足
据对市辖三区蔬菜基地调查:市辖3个区在建市前城区人口20余万,有近郊一线专业蔬菜基地2万亩。建市后,随着城市建设的需要,其中的1.2万亩被征用,现仅剩0.8万亩。加上近几年新发展的二线菜地5.2万亩,3个区现共有专业菜地6万亩。但目前满足市辖3个区城市供应就需要10万亩,缺口达4万亩。新发展的二线菜地远离城区,因资金等投入不足,道路、水渠池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菜农的科技水平低,产出能力弱,生产的商品菜总量明显不足.
据对南充市桑园坝蔬菜批发市场调查:该市场年交易量近40万t,在本地菜生产旺季,本地菜占80%,外地菜占20%,在本地菜生产淡季,本地菜占20%,外地菜占80%,全年本地菜交易占70%,约28万t,外地菜交易占30%,约12万t。外地菜有40%来源于省内攀枝花、彭州、凉山、遂宁等地,有60%来源于海南、广西、陕西、山东等10余个省市。本市全年销售本地蔬菜约45万t,引进外地蔬菜20万t。从市场看,我市生产的商品菜总量严重不足,必须从外地引进总量的1/3才能满足市场供应.
4.农村劳动力缺乏
蔬菜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整地、播种、栽植到采收、市场出售等全过程都需要较多的劳动力。但目前农村的劳动力较少,大部分青壮年劳力都外出务工,农业劳动力相当缺乏。农村劳动力缺乏,是目前限制蔬菜产业发展的又一主要因素.
5.销售链条长,流通环节成本高|
目前蔬菜从基地菜农到消费者最少都要经历以下四个环节:菜农→产地菜贩→批发市场批发商→零售市场零售商,如是外地蔬菜,环节就更多。在每一环节都有成本和利润,环节多、成本高导致菜价高.
五、控制蔬菜价高的对策
1.大力发展商品菜地,增加蔬菜总量“菜篮子”工程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按照中央和省管“米袋子”,市、县管“菜篮子”的指示精神,市、县两级政府应高度重视菜篮子工作,大力发展商品蔬菜基地,满足城乡居民生活和农民收入提高的需要。南充市现有城镇人口150万,加上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城市流动人员和部分农村家庭购买商品菜人员,南充现有食用商品蔬菜的人口有230万人。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10人需要1亩菜地才能达到供求平衡的原则,全市需要城市专业商品蔬菜基地23万亩,现仅15万亩,尚差8万亩。市、县政府应加大力度,采取强力措施,及时补充建设高标准的商品蔬菜基地,增加蔬菜总量,以满足城乡居民生活和农民增收的需要.
2.控制生产资料上涨,降低生产成本
蔬菜价格上涨,很大程度取决于种子、肥料、农膜、劳动力等生产投入品的价格上涨,要降低蔬菜价格,保障人民生活需要,必须控制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降低生产成本。国家可出台政策限制肥料、农膜等可调控的农资价格;为了鼓励农民发展蔬菜,降低生产成本,市、县政府也可参照国家扶持粮食生产的办法,对蔬菜种植户由财政给予种子、农膜、肥料等生产资料的补贴.
3.鼓励产销直接见面,缩短销售链
目前蔬菜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最少都要经历4级以上的销售环节,环节越多菜价就越高。鼓励具一定规模的蔬菜基地乡、村,选择懂经营、有威信的农村能人,组建产地蔬菜专业合作组织,这个组织外联市场、内联农户,支持他们对蔬菜进行整理、分装、配送,直接进入千家万户;在市场直接开设销售窗口,替代运输商贩、批发商和零售商,缩短销售链,降低流通环节成本.
4.积极推行“农改超”,降低经营成本
农贸市场是目前蔬菜销售的主战场,零售商贩是市场的主力军,零售商的劳力和利润也是提高蔬菜成本的主要因素,仅此一项占蔬菜售价的25%.
可参照成都、福州、上海、杭州等经济发达城市,分期分批地将农贸市场改为农贸超市,减少农贸商贩,降低蔬菜成本.
有条件的超市可同时做好蔬菜的整理、洁净、分装等采后处理工作,提高蔬菜质量和采后附加值,满足部分高档消费群体需要.
5.落实扶持政策,鼓励蔬菜发展
“菜篮子”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产学研、农工贸等多学科多领域,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要加快生产发展,全面提高产量、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满足城乡居民生活和农民收入提高的需要,必须落实相关扶持政策。一是财政投入政策。“菜篮子”工程作为民生工程,财政应该给予一定的投入才能满足民生需要。市、县两级财政每年应预算一定的经费作为蔬菜发展基金,用作蔬菜种子种苗补助、试验示范推广、风险基金、基地产品认证、龙头企业与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奖励、新建商品菜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等。二是项目实施政策。蔬菜基地的道路、渠池凼水系、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较多的投入,仅靠市、县财政投入是不够的,大量的建设费用需要整合国家、省立项的农业综合开发、扶贫、水利等各种项目资金,将其捆绑起来优先集中建设蔬菜基地,同炒一盘菜,各敬各的神。三是考核奖惩政策。“菜篮子”工程作为民生工程应纳入各级政府的工作目标进行考核,对各项指标实行建档管理,挂牌公布,对任务完成好的提拔重用,对完成任务差的通报批评,限期达标.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