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配送中心选址的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郭苏慧 时间:2013-02-14

  此外其他一些行业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到配送中心的选址:(1)交通条件。由于煤炭的运输量非常大,所以煤炭物流中心要选择交通运输条件优越的地点修建,如尽量选择靠近铁道线、 高速公路、国道及港口的地区修建。(2)电力供应。煤炭物流中心的坐落地要有稳定的电力供应,否则物流中心将无法正常运转。(3)通信行业。煤炭物流中心的信息化运作需要有完善的通信设施作保障,因此,煤炭物流中心的选址要充分考虑备选地区的通信状况。
(四)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
  1、煤炭企业的行业类型属于资源开采型,国有大中型企业集团是煤炭行业的主体。与其他行业不同,煤炭行业具有行业自身所独有的特性:煤炭资源的有限性;投资建设规模庞大;物流的不连续性;销售方式的计划性;管理的复杂性;产业机构的多元性;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传统性;企业生存的周期性。
  2、煤炭企业的竞争者分析方面:煤炭作为天然产品,各消费厂家主要以煤炭发热量和灰份作为其主要产品差别化指标,煤炭的发热量是煤炭进行差别化竞争的主要依据;其次,煤质(灰份)的好坏也间接影响着煤炭的销售。
  在煤炭市场的变化中,很大一部分煤矿山于缺乏市场调查和预测反应迟钝,仍然在大量生产市场已经萎缩的或根本无市场的煤种,造成在煤种和煤质上与需求的结构性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不仅造成了煤炭库存量的增加,而且抑制了煤价向合理价位靠近。配送中选不仅要承担起煤炭销售过程中保证季节性弹性调节的作用,更要能够作为销售前言为煤炭企业提供调节生产和运输的数据。
  3、 我国煤炭出口的主要竞争对手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和南非产量虽然远低于我国和美国,但其煤炭以出口为主;我国和美国煤炭生产以自身消费为主,但由于产量大,出口占国内生产比重虽低,但在国际贸易总量中,却占有一定份额。我国和美国煤炭出口来自于满足国内消费后剩余的煤炭产量,国内需求与出口此消彼长,对国际煤炭市场的竞争具有强弱交替变化的特征。
  (五)机遇
  在PDM 理论中,机遇是指那些超出企业控制范围内的突发事件,如技术的重大创新、石油危机、战争等。机遇的重要性在于它可能打断事物的发展进程,改变产业的竞争结构,使原来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的竞争优势无效,落后的企业如果能顺应局势的变化,利用新机会便可能获得竞争优势。
  1、突发事件考验配送中心选址的合理性。例如,受西南大旱影响,水电发电不足造成南方局部地区电力供求缺口拉大,为保障电力供应,火电必须开足马力,导致煤炭需求比以往大幅上升。因此,考虑到现阶段国内天气状况、冬季取暖、小煤矿复产速度、春节期间产量低以及运输等因素的影响,2010年一季度,煤炭市场供需总体略显偏紧。
  2、特殊事件的发生。如华东地区由于长达184天世博会召开,上海以及周边旅游地的民用电量需求将会明显较往年增加,且将导致上海电网负荷再创新高。据分析,2010年的上海最高负荷将达到2550万千瓦,将超出2009年2380万千瓦的最高负荷,世博会期间也正值夏季用电高峰之际,届时上海电网将需要大量外来电输入。为此,华东电网作出部署,要求举全网之力做好世博保电服务工作,确保上海电网外受电通道能力达1000万千瓦左右,支撑最高用电负荷近36%。在经济复苏的大环境下,华东煤炭需求量将较去年同期明显增加。
  (六)政府的作用
  政策法规及地区规划。由于煤炭的污染性大、运煤车辆大多超载等原因,致使有些地区制定法规禁止在该地区设立煤炭物流中心,同时有的地点已被地区规划部门划作其他用途,选址时也要避开这些地方。对于某些地域的税收减免、贷款利息补贴要充分考虑在内。其中税收减免是指国家和地区为了鼓励企业将煤炭物流中心布局于某一特定区域,而对在该区域设立的煤炭物流中心实施减让或免除税收的优惠政策。因此,选择有税收优惠的地点建设煤炭物流中心将大大降低企业的运营费用。煤炭物流中心的建设是一个投资大、 资金回收周期长的项目,选择有贷款利息补贴的地点建设煤炭物流中心将节约相当大一部分开支。
  由于配送中心是进行社会物流组织的重要节点,如何将配送中心规划在同一区域的各个地点,不同布局方案可能使整个物流系统的运作成本产生很大差异,所以在已有的客观条件下,如何设置配送中心,使得整个系统的物流费用最低,客户服务效果最好,是配送中心选址决策的中心问题,需要综合系统的分析多方面的因素。

  参考文献:
  [1]冯耕中.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2]左元斌.物流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的理论、方法与实践[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1- 2008) [M].北京:中国统计出社,2001 - 2007
  [4] 岳福斌.中国煤炭工业蓝皮书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5]颉茂华.煤炭企业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2010(5):55-60.
  [6]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邱如美,译.郑风田,校.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7]刘颖琦,吕文栋,李海升.钻石理论的演变及其应用[J].中国软科学,2003(10):138-144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