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制造业企业国际化博弈选择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齐雅莎 时间:2013-02-14
   [摘 要]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传统制造业面临美元贬值,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贸易保护主义三个方面的压力,直接影响我国传统制造业产品的出口。近年来,一些有实力的传统制造业企业选择海外直接投资,而更多的企业由于种种原因依然坚守国内并依靠出口维持企业的市场份额。本文利用库诺特寡头竞争模型(Cournot),试图比较在国内及国外压力下,传统制造业企业在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应如何博弈选择,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库诺特模型;边际成本;贸易保护主义;博弈
    
  1 研究背景
  中国传统制造业主要集中在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金属制造业等领域。与现代制造业不同,传统制造业产品存在着技术含量偏低、升级换代速度较慢、以劳动及资源密集型为主的特点。入世以来,凭借劳动力优势、依托海外市场及发挥民营经济自身优势,中国传统制造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以中国传统制造业最具有代表性的服装、玩具和钢铁为例,上述三个行业我国均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国和净出口国。目前全球75%以上的玩具在中国生产,每四件出口服装中就有一件是“中国制造”,全球48%的钢铁在中国生产。尽管中国传统制造业经历入世以来迅猛发展的10年,但在迈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时却不断遇到来自国内及国外的双重压力。一方面,自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美等发达国家经济形势严峻,贸易保护主义纷纷抬头,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短短两年时间美国和欧盟共对原产自中国的55种产品实行反倾销、反补贴及特保措施,并结合严苛的技术贸易壁垒阻碍中国产品特别是传统制造业产品在美国和欧洲市场的销售。同时,美国还采取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世界主要货币兑美元都呈现快速升值的态势,而以美元标价的国际大宗商品却呈现价格飞涨的行情。这些都使得我国传统制造业的出口遭遇巨大的冲击。另一方面,在国内, 随着东南沿海劳动力的短缺和房价的迅速抬升, 使得制造业整体的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迅速上升,无形中降低了传统制造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优势。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呼声日趋增强。在此背景下,本文运用博弈论研究方法试图分析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传统制造业以何种方式继续维持其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
  2 模型选择
  中国传统制造业企业如服装、玩具、钢铁等行业,经过多年的竞争和行业整合,目前,行业内少数几家大型企业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生产,其产量占国际市场较大份额;另外,各企业之间生产的产品也存在显著的差异,属于典型的寡头垄断市场。因此,本文参考经典的库诺特寡头竞争模型(Cournot),并根据中国传统制造业企业外向型的实际情况,对模型进行补充,以此分析,在后金融危机时期美元贬值,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等背景下,试图分析中国传统制造业企业国际化路?径——?对外直接投资或出口。
  3 模型假设
  假设1:世界有两大市场,一为中国及周边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主要从事传统制造业产品,如服装、玩具产品的生产加工;另一市场为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是传统制造业产品的消费国。
  假设2:在世界市场上,传统制造业有两大生产企业,厂商1和厂商2均为中国企业,其产品出口发达国家市场(内销部分可忽略不计),并控制世界市场该产品的生产。
  根据库诺特寡头竞争模型(Cournot),在此用qi∈[0,∞)代表第i个企业的产量,P=P(q1+q2)代表逆需求函数(P是厂商1和厂商2生产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其波动受两家企业产量的影响),C为中国国内厂商1和厂商2生产单位产品的可变成本(其主要构成为劳动力的要素成本),厂商1和厂商2在国内的厂房及机械设备等有形资本的平均购置成本为m,两厂商在国内实际生产规模均不会超过其最大生产规模w;t为国内厂商出口欧美发达国家市场单位产品所分担的运费及关税费用。则第i个企业的利润函数为:
  4 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博弈模型
  假设3: 厂商1迫于国际及国内环境决定向东南亚国家投资办厂,其生产的产品全部面向欧美市场,厂商1国内工厂保持不变,其产品依然全部面向欧美。
  假设4:厂商2由于自身实力和对未来的预期依然保持在国内的生产规模,并且继续在国内生产并将其产品出口到欧美等国外市场。
  5 后危机时期出口和投资市场份额分析
  情况1:美元贬值
  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便开始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使得美元对世界主要货币的币值都呈现贬值的趋势,与此同时为打压后金融危机率先复苏的中国,美国多次逼迫人民币升值,并且不惜以在国会通过中国为汇率操纵国为筹码要挟中国。自2008年9月至2011年4月,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升值幅度达4.5%,并且升值主要是自2010年6月开始,从680整数点跌至650左右(如图2),而且随着美国经济依然疲软及中美之间的汇率博弈的继续,未来预期人民依然有升值压力。受此因素影响,中国传统制造业在国内成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以利润下降来维护市场份额的空间非常有限,特别是针对传统纺织行业、钢铁业其行业利润率仅为3%左右,人民币升值必然会造成该行业利润下降,甚至出现出口产品美元价格上升的情况。因此,厂商2选择国内生产并出口,未来将面临自身产品价格上升的压力,而厂商1国外生产部分,由于东南亚各国货币普遍与美元挂钩,所以厂商1从东南亚出口价格将不会因美元贬值而发生变化。反观另一寡头厂商2如因美元升值提高对外出口价格,并且厂商1不会因此而改变价格,则根据斯威奇模型,厂商2销售量将大幅度减少,直至因价格过高而被赶出市场。
  2008年以来,一方面,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日趋严重,特别是传统制造业,由于长期处在低附加值,低劳动报酬,高劳动强度的发展状态下,使得其产业工人要求增加工资和社会保障的诉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周边国家如泰国,印尼其制造业工人的工资均低于中国,而且其增长速度也慢于国内(如图3),除上述国家外,作为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印度制造业的工资在124~165美元左右,约为中国的一半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c1>c2,即厂商1和厂商2在国内生产单位产品的可变成本大于厂商1在东南亚投资办厂所面临的单位产品的可变成本。
  鉴于中国劳动力成本普遍高于周边东南亚国家,因此,厂商1如选择对外直接投资,其生产的劳动力成本将因此下降。如不考虑国内厂商出口及关税费用分摊的情况下,厂商1在东南亚国家投资设厂将使企业边际成本下降。
  注释:国际劳工组织对于中国、泰国、印尼制造业工资统计仅到2008年,并且印尼统计数据只有2006—2008三年数据。本文将泰国和印尼数据换算成人民币后进行比较。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一些国家和地区在扩大内需受阻的情况下,纷纷提出通过扩大出口来促进经济尽快复苏,甚至通过本币大幅贬值、增加各种形式补贴等手段提高本国产品竞争力,致使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而作为危机后率先复苏的发展中大国,中国成为贸易保护主义最大的受害国。很显然,这与中国日益成为崛起的贸易大国地位有关。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外贸总量的扩大和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世界平均增速。新兴经济体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引起国际分工和利益分配格局的巨大变化,从而引发新兴大国同现有大国在经贸领域的冲突和博弈。因此,欧美等发达国家利用一切可能的办法限制中国制造业产品的出口,如在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上继续施压,利用“双反”和“技术壁垒”等措施限制我国制造业产品进入其市场等。面对来自于欧美的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我国企业不得不被动的接受国外无理的惩罚性关税,如2009年10月欧委会将建议对中国的皮鞋反倾销措施再延长15个月,税率为16.5%;2009年11月美国商务部通过了对中国输美金属丝网托盘实施2.02%至437.73%的惩罚性关税。其结果,无非是国内制造业企业不断通过降低企业利润来分摊惩罚性关税,降低惩罚性关税造成产品价格的上升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传统制造业正在或将来可能经历更多来自国外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企业为保证市场可能将分摊更多进口关税,很可能出现t1>t2的情况。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