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区县档案工作科学发展的几点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唐冬梅 时间:2014-03-26

  摘要:推动档案工作的科学发展是档案工作者的根本任务,本文作者以北京市平谷区档案工作为例,就如何实现区县档案工作的科学发展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关键词:区县档案工作 科学发展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推动档案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根本保障。结合平谷区档案工作实际,笔者就区县档案工作如何实现科学发展谈几点认识。
  
  一、区县档案工作现状
  
  在档案法制建设方面,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得到全面落实。平谷区区委、区政府多次研究档案工作,将档案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区人大多次听取区政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贯彻实施情况报告并提出意见;区档案局每年组织开展联合执法检查。
  在档案信息化方面,卓有成效地推进了数字化建设工程。全区各级档案部门均配备了档案管理专用计算机和相应的软硬件设备;区档案馆稳步开展了馆藏档案数字转化工作;开发研制的多种档案管理软件在区内全面推广使用;档案网络资源逐步丰富和完善。
  在档案规范化方面,逐步建立起了适应档案工作发展的运行程式。相继出台了大量的规范性文件,在很大程度上使档案工作中的“疑难杂症”得以有效解决,对各项工作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在调研科研方面,围绕档案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档案学术研究气氛浓郁。近年来,有多项科研课题在市、区两级立项,并推广应用于实际工作之中。
  在档案基础业务方面,全面开展了重点领域的档案工作,稳步推动了本地区档案事业发展进程。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非公企业档案工作蓬勃开展;重大活动以及重大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日趋规范。档案征集、鉴定、开放、利用等工作稳步开展,档案资源日趋丰实。目前,全区共有档案75万卷(件),其中各单位档案室保管的档案约50万卷(件),比改革开放初期增加了14倍。
  档案资源开发力度不断加大,档案编研、档案宣传成果显著。“世纪阅报馆”等系列展览享誉国内外;举办多个专题展览,国内外各界参观人数达180万,引起了强烈反响。2006年以来,先后编写了12种编研材料,公开出版发行6本。“十一五”期间,区档案馆共计接待查档9000余人次,23000余卷件,呈逐年上升趋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要包括人员素质问题、机制体制问题、外部环境问题、服务社会化问题四方面。
  人员素质问题:一是档案队伍稳定性差,人员流动性大。档案人员因更换频繁,新档案员未经过培训就“仓促”上岗,缺乏开展档案工作必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二是档案干部队伍专业素质亟待提高,具有档案专业文凭的仅占2.6%。
  体制机制问题:一是档案干部“专职不专”。有的虽然名为专职档案员,但实际上却是身兼数职,用于做档案工作的时间和精力并不多,甚至因种种原因,个别专职档案员将档案工作作为“副业”来做,形成了不容乐观的“专职不专”的局面。二是档案工作管理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得力,执行不到位。
  外部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全社会档案意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首先,基层单位档案宣传方式较为单一,收效甚微。其次,基层单位档案宣传范围及对象没能达到“平民化”,大多局限在机关单位内部,缺乏多层面的互动。第三,档案执法查处力度不够。
  服务社会化问题:档案服务于社会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社会化服务没有广泛开展;适应社会需求的“两个体系”尚不健全;档案的开发利用水平不够高;档案服务中心工作的主动性亟待增强等等。
  
  三、解决措施及发展方向
  
  (一)始终坚持队伍建设
  依托重点工作、重点课题项目有的放矢地培养人才。每个单位的重点工作和重点课题项目都具有一定的攻坚性,参与其中的档案人员也可以成为学科带头人,坚持 “在干中学、在学中干”是档案人员素质发展的“最佳途径”。同时辅以构建激发人才活力和内在动力的机制,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让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同志得到重用,坚持以绩论人;不断完善激励机制,设立多种奖励项目。奖励方式除了物质奖励以外,还可以是外出参观学习、优先培训、担任部门负责人等等。
  尊重科学研究,逐步培养馆(室)藏专家。培养馆(室)藏专家是对高精尖人才的培养,是推动档案工作自身发展的人才战略。首先摸清底数,建立“人才库”,搞清楚哪些人对馆(室)藏档案了解得深,哪些人对馆(室)藏内容感兴趣等等。其次在兴趣和目的的基础上,由档案学会牵头建立“沙龙”形式的学术研究小组,根据不同时期的重点、难点工作大胆研讨,并不断吸引、扩大、锻炼队伍。
  搞好科研、调研及继续教育工作。要围绕档案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和前瞻性问题,瞄准档案学术界的高精尖水平,积极开展档案科研和调研工作,营造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不断提高档案工作人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鼓励档案工作者积极申报档案专业技术职称。
  (二)始终坚持依法行政
  提倡素质教育,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一是不断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执法队伍的“三种能力”(打击违法犯罪的能力、对法律、法规准确适用的能力、改革创新能力)、“三种意识”(效益意识、服务意识、协调意识)。二是加强对档案执法员队伍的管理,对不能适应执法工作或在执法岗位上多年来不参与、不深入、不作为的个别执法人员及时更换,做到“优中选优”,全力打造一支行为规范、素质过硬、战斗力强的高素质行政执法队伍。
  制定、完善档案行政执法制度。在继续落实现有的档案行政处罚、行政执法检查等工作制度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档案执法监督检查、行政处罚等规范化制度,增强可操作性。在制定制度方面,可聘请档案业内专家、学者和相关法律主管部门人员进行指导、把关。
  深入落实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大查处力度。坚持每年对全区档案工作开展联合执法检查,检查结果向全区通报,并与评先表彰挂钩。执法检查要做到“五结合”,即检查与监督指导相结合、检查与解决问题相结合、检查与交流学习相结合、检查与现场办公相结合、检查与宣传教育相结合。对存在问题多的单位首先要采取口头限期整改的方法,对整改效果不好的按规范程序制发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并要求立档单位领导当场签署意见表态,强化其对档案工作的认识,维护法律的威严,有效遏制档案违法现象的发生。
  深化档案法制宣传。在宣传内容上,应进一步贴近实际工作,在档案服务中心工作、档案深层次开发利用等方面开展多角度的宣传。在宣传对象上,要突出针对性,把各级部门的领导、档案专兼职人员、文秘人员,把档案意识不强、不重视档案工作的单位,把档案工作中存在亟须解决问题的单位作为档案法普法宣传的重点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档案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在宣传形式上,继续坚持原有的送法下乡、专题法律解析、档案展览、档案利用等方式,还要结合工作重点,在媒体宣传、文艺宣传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上下功夫。
  (三)始终坚持信息化建设
  数字化是时代的要求,档案工作数字化、网络化,既是档案工作的一项内容,又是嵌入到档案收、管、用全过程的工作。要坚持“数字化拉动”,即要求我们做到“事事不忘数字化、网络化”,以此拉动档案工作的整体开展。
  1.将信息化贯穿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例如可采取远程指导的方式,实现档案业务指导的网络化;采取播放展览光盘、ppt演示文稿等形式,举办多媒体数字化档案展览;依托农村党员电教室、档案室,建立“档案文件超市”,将相关的政府公开信息通过制发光盘或网上公布等途径,为农民提供查询服务。2.做好电子文件的形成、收集与管理,加快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步伐。要规划好、设计好数字档案馆软件系统,选用好数字化的扫描设备和存储介质,确保数字化档案真实完整、清晰可读、利用便捷、长期可用;不断完善档案资料目录数据库并将公开目录在网上公布,供利用者远程检索,实现档案资源的社会共享。3.对各立档单位的电子文件进行统一备份和集中管理,对重要档案进行异地备份和异质备份,确保电子文件的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