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生态经济的建筑理论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廷杰  时间:2013-02-15
  「论文关键词]生态经济 建筑经济
  [论文摘要〕生态经济理论将人类的可持续性经济行为看作是实现场所潜在环境价值与现实经济、社会价值整合的途径,启示了可持续性建筑的建造不只是追求单纯的环保性目标,而是更切实地将环境价值与以经济为衡量的人类福利的提高直接联系在一起的过程。
    1生态经济理论
    生态规划:这是生态学中的概念,也称“环境规划”,是指在编制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规划时,不单纯考虑经济因素,而把地球物理因素、生态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密切结合在一起考虑,使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能顺应环境条件,不致使生态环境遭受重大破坏。所以城市生态规划应该促进经济发展。经济水平提高,科技实力增强,反过来也可以促使人们为保护环境改善生态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在进行城市生态规划时,将社会文化、历史文脉等因素考虑进去,同时提倡公众参与,这样才能使城市规划为公众所接受,才能塑造各具特色的城市。城市是一个复合生态系统,是区域环境中的一个特殊的生产综合体,区域和城市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生态系统。因而进行城市生态规划必须把城市系统与区域生态视为一个有机体。将“生态学”原理引人城市规划,不再是以往单纯的城市规划模式,而是一个与未来紧密相连的动态发展过程。
    生态经济理论将人类的可持续性经济行为看作是实现场所潜在环境价值与现实经济、社会价值整合的途径,它对建筑设计带来的启示是:可持续性建筑的建造不只是追求单纯的环保性目标,而是更切实地将环境价值与以经济为衡量的人类福利的提高直接联系在一起的过程。实际上,可持续性建筑的每一次成功实践都是自然资本生态价值的实现过程,如对于自然排水系统的利用,通过相应人工系统建设成本的降低实现了自然系统的价值;由各种节能措施的采用而带来的能源消耗降低和建筑经济效益的提高也是自然资本转化为现实经济价值的体现。
    2建筑经济构成
    普通建筑的效益评价体系主要考虑三个基本要素:成本、质量和时间,达到三要素平衡的行为以最小的成本和最少的时间达到目标质量要求的行为被认为效益最高,由于对环境效益的忽视,使得产生于这种评价体系的建筑往往仅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在早期的生态建筑营造中,出于对建筑环境效益的重视,在传统三要素评价体系之外又附加了关于资源消耗、有害物排放、环境健康程度和生物多样性等环境内容,这实际是以全生命周期的观念拓宽了成本要素的时空意义,以生态评价拓宽了质量要素的含义。可持续性建筑的发展则带来了评价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经济约束、社会公正和文化传承等要素成为可持续性建筑效益评价的新维度,它们为原来的时间要素注人了新的内容,从而形成了综合考虑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的完整建筑效益评价体系。
    在传统的建筑经济分析中,建筑在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对于如木材、金属等有限资源的消耗、建造以及最终拆除过程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处理等方面的费用均未被纳人考虑的范围,而恰恰是被忽略的部分构成了建筑总体成本的主要内容,据英国的有关研究表明,“在能量或水资源的消耗方面,施工阶段的影响只相当于建筑全生命周期内所具有影响的10%左右”,传统成本观对于建筑在使用与废弃过程费用的忽视,使得对建筑经济性能的评价相当不完整,使人们失去了提高建筑全生命周期效率的动力。而建立基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新的成本观,将有助于人们了解在建设初期采取节能与资源的保护措施,对于建筑生命周期全程的经济意义与生态价值。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