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网络设备市场的发展差距与应对策略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方聂平 时间:2013-02-15
    近几年我国网络设备行业发展速度较快,受益于网络设备行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以及下游市场不断扩大,网络设备行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发展形势都十分看好。美国的思科、Juniper、加拿大的北电、瑞典的爱立信、法美合资的阿尔卡特-朗讯(简称阿朗)、我国的华为、中兴、大唐等品牌为大众所熟知。虽然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网络设备市场都出现波动,但整体仍处于稳步增长的状态。进入2010年后,国内外网络设备行业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尤其是国内市场更成为国内外网络设备公司争夺的重点,差距也很明显,我们该如何应对、如何在国内外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领先优势?很值得研究。
  一、全球网络设备分类市场概述
  (一)无线网络设备市场
  2008年,全球无线网络设备市场的规模达到510.97亿美元,占全球电信设备投资总额的51.34%,比2007年增长了4.2%。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的无线网络设备市场增速下降为0.07%,市场规模达到511.3l亿美元。根据Gartner研究报告显示,亚太、中东及非洲地区的网络设备投资增速明显,北美、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地区无线网络设备投资保持稳定。从市场份额而言,北电和摩托罗拉的无线网络业务开始萎缩,老牌厂商阿朗和爱立信等企业的市场份额逐渐在减少,而我国的中兴和华为的市场保持了增速。
  (二)交换网络设备市场
  2008年,全球交换网络设备市场的规模达到84.1l亿美元,占全球电信设备投资总额的8.4%,比2007年增长了2.9%。传统电路交换市场规模不断萎缩,2008年,电路交换市场规模为24.68亿美元,比2007年减少了22.2%;2009年,电路交换市场的规模仍在不断缩小。在软交换设备领域,全球厂商的市场份额差距不大,中西欧、北美和日本的发展速度较快,引领了全球软交换市场前行。由于各厂商之间的技术和市场实务基本相当,未来市场格局不会发生太大变动,其中华为以12.6%的份额占据第一的位置,北电以11%紧随其后。
  (三)接入网络设备市场
  2008年,全球接入网络设备市场的规模达到142.92亿美元,占全球电信设备投资总额的14.36%,比2007年增长了4.6%。目前,全球DSL接入市场发展较为平缓,发达国家DSL市场已接近饱和,而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地区的DSL仍然占据接入网络设备市场的绝对主导地位,并且这一态势在短期内不会发生变化。2009年,全球接入网络设备市场规模达到150.05亿美元,总体增长速度与2008年相当。目前,阿朗和华为占据了超过60%的市场份额,阿朗控制了欧州市场,华为则在亚太、中东以及非洲地区占有一定份额。
  (四)光传输网络设备市场
  2008年,全球光传输网络设备市场的规模达到149.2亿美元,占全球电信设备投资总额的14.99%,比2007年增长了4.6%。2009年,全球光传输网络设备市场规模达到151.94亿美元,增速仅为1.9%,主要是投资放缓所至。北美、西欧和中东欧投资规模基本保持稳定,亚太、非洲和拉美地区发展较快,日本的投资规模略有缩减。目前,在光传输网络设备市场,阿朗继续保持光传输网络设备市场霸主地位,北电和Tellabs公司由于战略转变而市场不佳。我国的华为和中兴排名靠后,但其发展势头强劲。
  (五)数据通信网络设备市场
  2008年,全球数据通信网络设备市场的规模达108.3亿美元。2009年其规模达到114.48亿美元。目前,凭借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市场影响力,思科雄踞全球数据通信市场之首。Juniper以其核心层路由器领域开拓市场,以较高增速稳居市场第二位。阿朗则发展偏缓,而华为以边缘路由器为突破口,占据了一定的市场。
  二、我国网络设备市场发展现状及存在的差距
  近些年我国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在信息化建设及改造上的投入逐年增加,电信运营商NGN/IP承载网的建设加快,网络设备市场呈现快速增长的局面,其发展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网络设备市场的发展还有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
  (一) 产品同质化,价格战此起彼伏
  在网络设备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产品已趋于同质化,价格战也时有发生,各品牌的促销大战也此起彼伏。比如服务外包、利用廉价劳动力、全球性供应、7×24小时不间断的软件开发等是设备商应对价格竞争和满足产品面市时间需求的重要措施。我国网络设备的竞争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产品上,其技术已基本上标准化,各厂家的技术差距不大,这就更加催生了竞争的白热化。戴尔(Dell)的相关负责人曾经针对价格战做了一个精辟的定义,与其说是价格竞争,不如说是成本控制能力的竞争。众所周知,国内网络厂商在核心芯片技术方案上仍然是“拿来主义”方式,但“拿来”后是否具备快速吸收、转化的意识和能力就决定了网络厂商在市场上长期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二)国内高端产品市场认同程度偏低
  就目前国内网络设备采购客户反馈信息来看,国外大品牌依然是首选,特别是服务器等核心设备,占据了70%以上的比例。一方面因为国内厂商向网络设备高端产品市场发展的核心技术力量不够;另一方面是客户对国产品牌的市场信心不足,同时,企业或政府采购产品的时候都讲究具有技术前瞻性,对产品的性能要求更加严格。一位负责某金融行业信息设备采购的人士表示:“之所以选择国外的产品,这缘于本行业是数据流和资金流充斥的场所,任何故障将导致无法弥补的损失,我们选用高端设备考虑的首要因素为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其次在人们心目中国内厂商的产品大都集中在中低层次,在高端设备没有相应的产品,即使有产品,由于推出时间短,没有经过时间的检验,我们都很难采用。”所以目前高端市场仍由少数几家国外品牌把持,缺乏合理竞争,相对廉价的“国产服务”被国外品牌挤兑的度日艰难。如此的境遇却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三)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民族品牌较少
  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级网络设备市场份额仍被国外厂商把持,高性能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多被国外品牌的产品所垄断,在信息集成的增值领域,国内企业的服务水平也相对较低。比如美国的思科,是计算机网络设备的领航者,在技术和行业上都是老大,目前在支撑Internet运行的路由器中,有近70%的路由器来自思科公司。再如后起之秀Juniper公司的高端核心路由器,其销售收入的市场份额已提高到了30%左右,成为思科强有力的竞争者。而我国除华为和中兴这两大民族企业能够在技术资金密集度比较高的行业内获得国际话语权和国际市场份额外,其他公司进军国际市场的道路似乎显得比较艰难。
  (四) 知识产权纷争不断
  目前具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多为国外研发机构或IT厂商所拥有,软件产品的关键部件或软件开发的基础平台多为国外厂商提供,技术标准也由国外制定,这让我国在网络设备市场上落后于人、失去主动权。最典型的案例是2003年,当华为进军欧美市场,逐渐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可以和思科分享美国市场的时候,思科意识到华为对自己在美国的计算机网络设备市场构成了威胁,开始以侵犯专利技术为由制止华为在美国的市场运营。思科首先是从华为产品的代码入手,认为华为盗用了他的源代码,其理由是华为投入美国市场的产品代码与思科的产品代码相似,经过多次的交涉,华为还是不屈服于思科的挑衅,最后思科把华为告上了美国的法庭。最后由3COM公司出面调解,3com证明了华为的技术实力,没有盗用思科的源代码,最后在各种因素的调解之下华为和思科终于和解。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