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CPI浮动看我国宏观经济的调控策略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宏伟 时间:2013-02-15

    摘要:我国经济快速增长近年来,CPI指数有三次大起大落,就2010年来看,由于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指数在创新高,上半年由于八项指标的不稳定性造成CPI大幅上涨,下半年物价疯涨使得指数前景不佳。本文就目前CPI指数浮动状况结合我国现行宏观调控政策做一些大胆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CPI宏观经济宏观调控
  1 CPI指数上涨原因及其整体走势
  中国的CPI指数是依据目前居民家庭消费项目而构成的。按食品、烟酒及其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医疗保健、个人用品、交通与通信、娱乐和教育文化和居住这主要几项及相应的服务价格来平均计算的。从这几项指数来看,上半年CPI的上涨主要与食品价格上涨有关。CPI涨幅最高的是5月和7月两月,也是食品涨幅最大的时期。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在CPI计算中,食品价格所占的比重也最大,食品价格的上涨必定会给CPI指数带来直接的影响。根据统计数据对比和推算,就上半年5月份来看,CPI涨幅为3.1%,而食品价格的上涨就占到整个CPI涨幅的71.0%;而7月份CPI3.3%涨幅中,食品价格占到了CPI整个74.2%。其次,在食品价格大幅上涨的同时,也带来了居住类物品和服务行业价格的上涨,导致上半年CPI持续走高。在同样5月份和7月份CPI指数最高的两月中,居住类物品和服务价格涨幅为5.0%和4.8%,仅次于食品价格。这项指数本就在我国CPI计算中占10%的比重,按这一标准计算,其在5月和7月CPI的整体涨幅中分别占到16.1%和14.5%。
  上述所分析两项加和占5月河7月CPI指数整个涨幅的87.1%和88.7%,可见比重之大,影响之深。2010下半年CPI指数依然居高不下,其最大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形势欠妥的农业生产,从八项CPI权算指数来看,依然是食品和居住价格对CPI影响很大。与9月份相比,目前24种农业产品价格呈不同程度上涨,11月初国家发改委公布了10月份城市食品价格监测情况,在监测的31种产品中,有近80%食品价格上涨。从12月颁布的CPI走势图来看,下半年9月到10月之间CPI有趋平现象产生,11月到12月CPI指数继续斜向攀升,这个现象不仅与上一季主流推断CPI指数先高后低的状态背道而驰,且开始预警我国经济形势的二次探底。
  2 CPI指数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通过2010年九月份的数据可以看出,由于CPI指数的上升农产品物价80%上升,其中黄瓜和西瓜的涨幅最高。CPI指数过高比较容易引起通货膨胀,从而使广大人民群众的收入缩水,居民的购买力也就跟着下降,社会的福利水平也会下降。CPI指数的上升,也就意味着农业成本的投入加大,工业生产原材料的价格也就必然上升。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如果仅仅是CPI指数上升了,而PPI指数(工业品物价指数)下降,不变或略微上升,则会导致生产者利润上升,从而促使他们扩大生产,社会供给也就增加了,在市场的调节下,物价会下跌,CPI会自动回落。对于商家和企业等经营者来说,过高的CPI指数,导致了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如果生产者不对其增加让利幅度,而是根据市场调节的物价进行销售,那么可能会出现经营者的大幅度亏损。因此,CPI指数的上升,也随之带来了更进一步的物价上涨,对CPI的宏观调控,是遏制由于物价过度上涨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的重要手段。
  CPI指数下降会使我国消费品物价下跌,促使人们能够拥有更多的剩余资金购买产品,所以整体的社会购买力也就提升了。当然,社会的福利水平也会提高。但是这种提高并不是完全的没有危害,和其过度上升相反,CPI指数下降对产品生产者就会产生不利影响,生产者的利润直接降低,导致生产积极性受挫,因而减少供给,从而使得其减少工人雇用量节约劳动成本,社会的失业率就会上升。对于商家或者企业等经营者却是有利的,大众的购买力上升了,带动了产品的销售,直接促使销量增加利润增长。但与此同时间接导致政府税收的增加,经济的增长速度加快。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