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人文价值与经济价值的辩证关系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崔越峰 时间:2013-02-15
  长期以来,发展生产力、繁荣经济被片面误解为“物的发展”、“工具的改进”和“财富的增殖”,忽略了人的本质力量发展的实质,以偏概全地用经济价值取代了人文价值,用物质生活需要淹没了人的精神生活需要和审美需要。在这个问题上,马克思曾经深刻指出:“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生成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对这种心理学人们至今还没有从它同人的本质的联系,而总是仅仅从外在的有用性这种关系来理解” [6]88。如果把发展生产力、繁荣经济的意义仅仅局限于外在有用性的经验价值层面,而忽略其中所蕴涵的人的全部本质的超经济价值,忽略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面发展和人生意义的文化价值,那就是用外在工具价值淹没人自身全面发展的内在价值,用经济价值取代人文价值。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 
  三、全面理解经济价值与人文价值关系的当代意义 
  在全球生态危机依然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与持续发展的当今时代,全面理解经济价值与人文价值的辩证关系,具有切实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首先,在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同时,发展和完善马克思的商品价值理论。按照历史的辩证法则,一种理论在它创立时无论多么科学,随着历史的发展,在个别问题的解释上都难免带有历史的局限性,因而需要不断地完善与发展。例如,马克思关于土地有价格无价值及其相关的商品价值的一些具体结论,是在当时人与自然矛盾尚不十分尖锐、作为商品交换的自然资源种类不足够繁多(主要是土地、矿山)的条件下做出的(尽管这些具体结论至今仍具有一定程度的科学性)。如今,人与自然的矛盾已经上升为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主要矛盾,人类所利用的自然资源基本上都已呈现严重匮乏的条件下,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自然资源价值理论,无疑将需要进一步地修正、充实、完善和发展。坚持完善和发展马克思的商品价值理论,并将其拓展到自然价值论域,可以使我们对自然资源价值来源问题作出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符合新的时代特点和生活现实的科学回答。 
  其次,确立全面的生态价值观,矫正和协调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们逐步认识到,正是在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和经济价值观念的支配下,人类采取了全面现代化、工业化的生产规模与发展模式,从而造成了全局性的环境污染与生态危机。鉴于当代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资源匮乏与环境困扰,国际政治经济关系都已深深地烙上了自然资源的特征。因此,传统经济学理论和经济价值观念,都必须按照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彼此协调模式,进行实事求是的更新发展。建立在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的自然资源价值理论,无疑将有利于促进新的经济学理论的建立、完善和发展。 
  再次,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当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优化经济发展模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与难点之一,就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资源价值理论以及更加完善的商品价值理论,有助于建立一套合理的以自然资源价格、采掘与种植业产品价格到工业加工品及消费品价格的价格体系、价格形式与运行管理机制;也有助于我们掌握价值规律,按照经济发展与资源再生产、生态环境相互协调的生态法则,正确调节商品生产者之间、国家与劳动者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及再生产方面建立科学的调节机制。总之,对自然资源价值理论的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为全面满足人的需要、防止人与自然的双重异化、促使人的全面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在当代能否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能否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能否正确处理和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成为衡量社会制度和经济体制是否合理的重要标准。如果一个社会一边发展经济,一边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一边满足人的物质生活需要,一边掩盖或忽略人的精神文化需要,那它就必然导致人与自然的双重异化。可见,正确理解和处理经济价值与人文价值的辩证关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理论任务。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人民出版社,1963. 
  [4]资本论(第1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2004. 
  [5]河清.现代与后现代[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8. 
  [6]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2000.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