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依托高校科技优势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崔卫中 时间:2013-02-15
  ——建立联合基地,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区、校合作可把联合研究、开发和建立生产基地作为载体,如已建立的上海交大慧谷创业中心、杨浦高科技孵化基地等。这些联合基地把人才培养、项目开发、科技成果转化以及市场竞争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既是增强企业和地区开发能力的一条效途径,也是高校服务经济建设的一种有效形式。
  ——创办好高校科技园区,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实践证明,学校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为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开辟了一条重要渠道。由地区政府投资参一股的复旦高科技园、上海交大高科技等,直接依托学校的人才和技术优势使技术密集的科技攻关成果较快地实现产业化,在增加地方财政税收的时,也进一步推动了地区经济和高校科技产业的发展。
  ——突出政府的服务功能,开展多形式和深层次的区、校合作。要不断完善政府的服务体系,强化政府的服务功能,积极推动高校后勤工作社会化的改革。要大力发展以高校教师、学生和科技人员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服务业,如政府可提供土地资源,帮助高校在校园外兴建教师和学生公寓,并在生活区内参与物业管理,引进商业服务业、中介服务业、拓展文化和生活服务业。而高校也可以利用其丰富的图书资源、信息网络、体育场馆等,有条件地向地区开放,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利用率。
  ——利用高校的综合优势,参与地区工业企业的改革。大学的科研成果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改造传统工业具有关键性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科技企业可以运用“技术+资金”的模式,对地区中小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或资产重组,可充分利用这些企业的闲置厂房与现有设备,以产业为导向,以技术为依托,以资金为后盾,实现传统工业企业的第二次创业,这既可以拓宽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途径,又可以为地区工业注入新的活力。
  3.完善政策。强化服务,为区、校合作营造完美的创业环境。
  ——要突出产业导向,对高校的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实行“政策聚焦”。地方政府要立足长远,着眼于全局,鼓励创办各种创业中心和科技型企业,努力为高校科技企业发展营造宽松的创业环境。要根据市政府的“科技成果转化十八条”的政策精神,创造性地与地方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税收、金融、外贸、物价、土地等各种政策服务,让科技型企业在创业初期以凝聚人才、吸引资本和快速积累为主,积蓄力量,使其尽快走上正常的发展轨道。
  ——利用高校人才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政府要充分利用高校人才荟萃的优势,完善人才机制和内部运行机制,以优惠的人才政策,把高校中大批有胆有识、有真才实学的科技精英吸引到高新技术产业的舞台上来。要海纳百川,积极吸纳国内外、校内外的优秀人才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实行“柔性”人才政策,鼓励人才流动,充分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使其发展成为地区中的科技制高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建立多元化的投融制体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由于高科技产业本身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的行业,其发展既要有国家投资的“输血”机制,更要有运用政府扶植来营造自身的“造血”功能。对于目前高科技企业存在的融资瓶颈制约的问题,可采取地方政府“投”一点,高校自己“出”一点,科技企业“筹”一点的方式,组成“科技风险投资基金”或“科技企业投资基金”,来增加对高科技产业的投资;也可以通过政府的融资担保、贷款贴息、技术入股、股权转让等方式来拓宽融资渠道,引导各类资金介入。此外,还可以鼓励科技企业与社会资本结合,通过引入民间资本风险投资以及创业板挂牌上市等途径,促进科技成果面向市场,并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实现产业化。
  4.深化改革。完善体制。充分发挥高校在区、校合作中的先导作用。
  ——鼓励高校科技人员到企业兼职、挂职。提倡高校科技人员进入区属企业。通过双方的接触,激发科技人员的灵感,拆除企业与科技人员之间的“围墙”。实际上,企业不仅需要高新技术成果,更需要的是现代化的科学管理和经营理念,而这些单靠科技人员在科研院所是研究不出来的。
  ——改革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利益分配机制,激活科技创新源头。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必须从分配机制人手,充分调动科技人员成果转化的积极性。科研成果转化的主体是科技人员,落实他们在科研成果转化后的经济权益,允许和鼓励科技人员将科研成果作为无形资产参与入股与分配,对于激励广大科技人员转化科研成果的积极性至关重要。知识经济的分配方式与工业经济时代不同,在知识经济时代,必须实行按才能与股份,并按业绩得报酬的分配方式。知识经济的核心环节是技术创新,其分配制度必须体现知识、信息、技术的价值。
  ——鼓励科技成果持有者兴办企业。这一方面可以确保知识产权的合法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企业与成果所有者相互之间的扯皮,疏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渠道。为此,要制订鼓励科技企业发展的激励机制和政策,奖励带头创业、敢于创业并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做出显著贡献的科技人员和企业家。
  ——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拥有的多学科交叉、各专业人才积聚的优势,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要把这种优势体现在企业的发展上,更好地支持企业做好迎接加入WTO挑战的准备,使科技企业成为创新型、外向型、人才型、学习型的企业,成为青年人才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
  由此可见,只有形成紧密型的区、校合作,充分发挥高校的科技优势以及地区的综合优势,才能创造出“互动双赢”的新模式,真正把科技、人才高地变成产业高地,把技术密集区变为产业密集区。只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技术创新,并由此带动新兴产业的崛起,高校周边地区的科技产业才会成为经济增长的龙头,地区经济才能大踏步地向前推进。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