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民营企业海外经营动因案例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吴青荣 时间:2013-02-15
  (二)民营企业海外经营动因实证分析
  建立在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基础之上,同时借鉴国内学者关于民营企业海外经营动机的实证调查资料,以及考虑到更广泛的跨国经营实践活动,本文将民营企业海外经营动因分为由直接诱发要素所引致的海外经营动机和由间接诱发要素所引致的海外经营动因两种类型。
  1.主要由直接诱发要素所引致的海外经营动因
  第一,发挥自身优势型动因。民营企业所处的行业领域竞争性强,随着国内需求收紧,国内市场过度竞争,国内工资成本不断上升和国家对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宏观调整优化,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小。在这种局势下,条件成熟的民营企业先行实施“走出去”战略。一方面,积极依靠出口占领海外市场,另一方面,利用自己的技术特征另辟蹊径在发展中国家建立生产基地,开展加工装配业务,既拓展了海外市场,又带动和扩大了国内设备、技术、原材料、零配件出口。民营海外企业的技术优势不同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技术优势,在整体上更为符合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技术优势特征(见表4)。

 
  案例:东鹰家纺(纳米比亚)有限公司是中国企业在纳米比亚经营比较成功的一个民营企业。其具体做法是:在中国国内进行新产品研发,原材料部分从南非进口,部分利用中国国内的先进工艺加工成半成品后再进口,引进中国国内的技术设备、主要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在纳米比亚生产基地加工成成品后销往南非等纳米比亚周边国家主流市场,产品以进入连锁超市销售为主,既提高了产品层次,又规避了低水平竞争。公司在当地的生产加工基地雇用当地工人80多人,每年向当地政府缴纳进口关税、增值税等超过100万纳元。
  第二,资源导向型动因。多年来中国经济粗放式增长以及大量进入的跨国公司竞争分享致使国内有限的资源更加匮乏。据预测,未来20年内,中国工业化进程所需的石油、天然气将至少出现上亿吨的供给缺口。到2002年,中国发展必须的45种大宗矿产资源,将只有六种能够自己自足。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资源贫乏已成为我国企业发展的一个制约瓶颈。因此,对资源的渴求驱动着能源型民营企业选择稀缺资源导向型的对外直接投资。资源充裕的非洲、拉丁美洲、中亚等发展中国家就是对外投资的重点区域。民营企业通过对这些区位进行投资,整合其丰富的资源优势,不仅可以弥补我国资源缺口,而且可以给这些资源国家带来大量的外汇收入。
  案例:宁波华州矿业投资有限公司是宁波首家在境外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投资开矿的民营企业。据了解,目前该公司已获得了位于非洲西部的加蓬共和国1.1万平方公里的初步勘探权和2000平方公里的详细勘探权。
  华州公司有关负责人透露,加蓬共和国矿产资源丰富。仅该公司获得勘探权的区域目前探明锰矿储量就有1亿吨左右今后开采出来的锰矿砂都将运回国内,供应上海宝钢等全国各大钢铁公司用于冶炼。
  第三,技术和信息导向型动因。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生产技术以模仿为主,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能力薄弱,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在国际市场国内化、国内市场国际化的的环境背景下,民营企业要在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中得以生存、发展,必须构建不断学习、持续技术创新和技术升级能力。为弥补自身技术力量不足,部分民营企业尤其是科技企业积极投资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的发达国家,吸收前沿技术,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获得可持续发展竞争优势。具体方式:(1)并购具有技术优势的发达国家企业,将其研发能力、销售渠道、品牌效益纳入企业的全球生产规划之中;(2)在发达国家投资设立研发机构,利用发达国家技术密集型产业的集聚效应吸收当地技术外溢,吸收当地智力资本,及时跟踪捕捉国际最新科技动态信息并对技术信息收集整理、加工运用,提升企业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
  案例:为了提升自己的核心技术力,拓展西方主流市场,华为趁全球高科技产业处于低靡期,在美国展开了一系列小规模收购。2002年初,华为完成对光通信厂商OptiMight的收购,加强立自己在光传输领域的技术实力。2003年中,又完成对网络处理器厂商Cognigine的收购,加强其在交换机和路由器核心处理器方面的能力。另外,华为还在硅谷投资了一家叫做LightPointe的自由空间光通信(FSO)厂商,并借此取得OEM该公司FSO设备的资格。一系列收购强化了华为在传输与接人领域的优势。
  2.主要由间接诱发要素所引致的海外经营动机
  第一,市场导向型动因
  (1)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满足海外消费者需求。民营企业积极开辟国际需求主要有三个目的:第一,为国内趋于饱和的产品寻求新的出路。第二,实现规模经济,降低产品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盈利水平。尤其对于前期投入大量研发资金的民营科技企业意义更为重大。第三,贴近国外消费者,及时捕捉国际市场需求信息。除了以出口贸易主流方式走向海外市场外,许多民营企业纷纷在海外自建国际营销机构或并购海外销售渠道和网络。
  案例:2000年,万向集团以42万美元收购了美国舍勒公司的品牌、技术专利、专用设备及市场网络等主要资产,此项并购使万向获取了在美国市场的销售渠道和当地品牌,由此打入了汽车制造商与零部件生产商之间的中介环节,为其进一步实现国际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2)规避贸易壁垒,保持原有市场和扩大新市场。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对外出口增长迅速上升,国际贸易摩擦频繁发生各种贸易壁垒与日俱增,企业出口获利水平持续走低。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遭受贸易保护措施最多的国家。截至2004年, 有30多个国家或地区对我国采取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共计679起。涉及的商品绝大部分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中低档技术产品,因此,民营企业首当其冲。为了不失去原有的海外市场份额或是致力于开辟新的市场,以产品出口为主的外向型民营企业可以在东道国或是不受东道国贸易壁垒限制的国家设立企业,以此应对贸易壁垒。
  案例:2006年,江苏AB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设备、原材料及部分现汇共计投资1650万美元在柬埔寨金边设立“欣兰(柬埔寨)制衣有限公司”。对于设立海外生产厂的目的,该公司负责人周先生介绍,此次公司之所以采取到柬埔寨建立生产厂的措施,是由于欧美对中国内衣等产品设限而令企业利润微薄,企业再也难以承受,“没有办法,只有到海外没有配额限制的国家寻求一定的出路”。
  第二,政策优惠导向型动因
  我国政府一直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近年来,在全球经济复苏的背景下,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吸引外资力度明显加大,纷纷出台优惠政策,放宽外资准入,加强投资促进。据联合国贸发会统计,2002年和2003年以来,各国修订的吸收外商投资政策、法规超过492项,放松对外商投资的限制、简化手续、扩大优惠政策的达95%以上,投资便利化和自由化已成为区域经贸协定的主要内容。例如,韩国对设在外商企业专用园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实行所得税7免3减半;印度对设在出口软件园内的公司可享受诸多优惠政策,如对进口硬件和软件免征关税,到2010年前免除公司所得税(最高比例达90%);新加坡为吸引中资企业到新加坡设立区域总部,决定放宽和简化中国工商企业人士到新加坡的商务签证条例,向在新加坡有业务的商家发出两年或更长时间的多次出入境签证。
  案例:鉴于中国业务对伦敦的重要性,伦敦投资局于2007年2月13日正式在伦敦启动“伦敦中国企业落地服务中心”。该中心旨在为中国企业在英国首都伦敦提供“软着陆”,为希望在伦敦开展业务的中国企业提供优惠便利的落地服务项目,其中包括为中国企业提供最长期限为三个月的免费办公桌及租金优惠25%的办公场地。迄今为止,伦敦投资局已经协助4l家中国公司包括中国最大的医疗电子设备生产商民营企业迈瑞公司等落户伦敦,为当地创造了约1000份就业机会。伦敦投资局还与现有投资者合作,如中兴通讯,帮助他们提升业务。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