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国企改革历程看出版企业深化改革的走向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柳建尧 时间:2014-06-01
  诚然,在国有独资或全民所有制企业体制下,采取诸如落实出资人,加强对企业经营业绩和绩效考核,实行高管竞聘,改进高管薪酬体系,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由外部董事或独立董事参加的董事会,完善决策机制,在企业内部建立市场化的用人机制、注重绩效的考核激励机制和企业化的运营管控等措施,对当前完成转制,但在企业运营管理上仍比较落后的出版社是当务之急,也是必须补上的一课。但上述手段和措施在90年代初还能称作是改革的探索,如今已经不能算作创新,甚至不属于改革的范畴了。二十多年国企改革的结果也表明,这些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转变国有企业的经营和决策机制。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2006年《国务院国资委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也提出,要加快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出版行业虽为特殊行业,目前的行业政策要求非上市公司不对民营资本和外资开放,但转企后出版企业的深化改革不能回避公司治理机制的市场化问题,在深化内部运营机制改革的同时,要加快进行以股权多元化为主要目标的产权体制改革,使其公司治理真正实现市场化或者说为公司治理的市场化提供必要条件。 
  三、出版企业实现股权多元化的途径 
  对大型出版企业来说,通过股改上市是实现股权多元化的一条有效途径。上市前,公司可以引入其他国有法人单位作为持股比例适中的战略投资者,原股东在公司中保持控股或绝对控股地位。上市后,公司股权将由国有大股东、部分稳定的国有战略投资者、二级市场流动性很强的小股东构成。由于上市公司股权的开放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原来纯国有的战略投资者的股权多元化,且随着大股东减持、增发引起的二级市场流通股份比例的升高,将使公司股权结构不断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最终实现能够发挥实际影响力的股权多元化,从而为真正实现公司治理的市场化提供必要基础。 
  上市并不是出版企业股权多元化的唯一选择,也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具备上市条件或把上市作为发展目标。对中小出版企业或由于种种原因不具备上市条件或无意上市的出版企业,股权多元化可以通过引入其他行业或国有投资机构的国有资本方式实现,只要股权比例结构适当,同样能发挥股权多元化的效用,为公司治理的市场化和商业化提供保证,随着股权的逐渐分散和投资机构的股权多元化,最终实现股权结构的市场化。 
  在股权多元化的公司产权结构下,如何保证出版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保证党和国家对出版行业的控制力,这与股权多元化是并行不悖的问题。出版企业的股权多元化的确需要行业政策的相应配套改革,基本的思路是随着改革进程的深入,可以通过适时调整行业管理政策,采取诸如保持出版企业国有资本绝对或相对控股、实行高管人员的行业准入制度、颁布更加明确的产品管理、市场和行业自律规则等措施,保证出版行为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要求,不能因为强调国家对出版的控制力而阻碍出版企业改革的深化。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股权多元化和公司治理机制的市场化短期内未必能保证公司业绩的提升和企业的快速发展,这恰恰是当前政府和业界最为关注的事情。但问题是我们要转变增长方式,我们更要追求可持续发展,我们已经选择了市场经济制度,正在逐渐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制度所必需的法律和规则,作为市场经济制度下的企业,只有沿着公司治理市场化的道路走下去,别无他路。 
   
  注释: 
  [1]此处参考了《“十二五”期间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任务》(张文魁)的部分观点,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第203号(总第3734号),2010年11月29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