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探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俊英 时间:2014-06-01
  四、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 
  1.校园文化建设贯彻“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即要坚持以育人为根本宗旨。要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资源优势,开展多形式、高品位、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教学不能只重视学科专业的系统性,而忽视了人的完整性以及健全人性、人格的培养,要做到教书和育人的有机结合。要从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出发,让学生自己设计适合自己的一些校园文化活动,这些活动要追求小型化、多样化、经常化,充分满足学生不同层次和种类的需要。这样,通过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学生既能增长知识,又能陶冶情操;既能丰富校园生活,又能达到育人的目的,让他们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和谐发展。 
  2.建设高层次的校园文化。如前所述,缘于当前校园文化与专业知识相连甚微及其它方面原因,导致尽管各高校都在积极提倡并加大力度建设,但结果是表面上轰轰烈烈,实质上却收效甚微。加之当前各种传媒的活跃,学生接触信息越来越广泛,活动层次较低的校园活动既起不到导向作用,也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现其总体功能。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该超越低层次的以娱乐性为主导的校园文化建设,以科研、学术为中心内容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出高层次的校园文化。 
  3.提高专业教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校园文化建设要转型,要建设以科研、学术为中心内容的高层次的校园文化,必须做到教师主动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结合专业知识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开展富于创新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政策上对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专业教师给与支持和鼓励,如可通过减少课时等举措切实吸纳广大专业教师投入到校园文化建设这项需要全员参与的活动中来。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向学术领域演进发展,其结构和内容将发生重大变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专长自由参与活动,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加深专业知识,提高学习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促使具有强烈求知欲望的学风的形成,又可以促进教学改革,带动科研,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内在的保证。 
  4.顺应时代发展,建设更加开放的校园文化。“开放”是校园文化的应有之义,当前很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处于“闭门造车”的局面,而相反地,现代大学教育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和创新型人才,这种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思维,因此“闭塞”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目标的,必须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吸引社会各界力量加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如以往的校友是一个很好的资源,吸收校友、企业以及政府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推动校园文化与社会的广泛接触,达到校园文化建设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目标。 
  2l世纪呼唤人才,时代也呼唤素质教育。作为高等院校,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功能,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开展,为我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罗建华.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中国高等教育,2002,12. 
  [2]梁碧茹、李洪波、郑美玲.建设适合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校园文化.青年探索,2000(4). 
  [3]黄小华.社会转型时期的校园文化变迁.青年探索,2000(3). 
  [4]王欣.大学精神的发展与提升校园文化活动质量.苏州大学学报教学专辑,2007年3月. 
  [5]刘枫、丁志卫.大学校园文化的思考.中国当代教育杂志,(14). 
  [6]曹日昌主编.普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 
  [7]严雪怡主编.中专教育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8]严冰,朱坤.发挥校园文化功能、提升学生精神素质.教学研究,2007年第3期. 
  [9]蔡茂华、李敏、何文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教育与职业,2009年第3期. 
  [10]贾世琦.浅谈新形势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析,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