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激励理论视角下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谭禾丰 时间:2014-06-01
  [论文摘要]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是促进企业和职业院校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但企业是否愿意参与职业教育的关键在于如何激发企业需求和主体意识。文章从激励理论的研究视角,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梳理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现状,从积极性、稳定性和规范性三个维度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激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对策。 
  [论文关键词]企业 职业教育 现状激励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将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目前,尽管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程度明显提高,但企业对参与职业教育的热情仍有待提高。因此,分析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现状,积极探索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与阻力,制定科学合理的利益激励对策,对于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具有重大意义和导向作用。 
   
  一、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基本情况及体会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在辽宁省选取了覆盖工业与民用建筑、道路桥梁、建筑装饰设计、房地产和物业管理等领域的54家建筑类企业,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本次调研发放问卷391份,回收有效问卷362份,有效率为92.58%。从调查对象的选取、问卷回收的数量及有效性上看,本次调查在反映建筑类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深度问题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建筑类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基本情况 
  1 关于校企合作的规模。有3~10所合作学校的企业占30%,有1~2所的企业占22%,有10所以上的企业占14%,没有合作学校的企业占34%。 
  2 关于合作持续的时间。从校企合作持续时间来看,最长为五年左右的占32.81%,三年左右的占30.47%,一年左右的占22.66%,十年左右的占14.06%。 
  3 关于合作协议的签署情况。调查结果显示,58%的企业人员选择“合作签订了协议”,30%的人选择“没有签订协议”,还有12%的人选择了其他情况。 
  4 关于校企合作的发起方式。调查显示,学校主动联系企业的占多数,比例为43.25%,企业主动联系学校的占28.17%,第三方“搭桥”的占28.57%。 
  5 关于合作关系的稳定性。46%的企业人员认为暂时稳定(不太稳定),35%的认为非常稳定,19%的认为不稳定。这意味着校企合作缺乏有效的保障措施,合作关系较脆弱。 
   
  (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认识和体会 
  1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获得的收益。企业认为能够促进其参与校企合作的因素依次为:招收满意员工占比为24%,提升社会知名度占18%,获得学校技术支持占16%,获得政府政策支持和企业员工在职培训机会各占14%和12%。 
  2 影响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的因素。除了职业院校为企业提供毕业生(占33.09%)外,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学校先进的设施设备和技术人员(占28.57%)以及人脉因素(占25.46%),而政府优惠政策仅占9.68%,其他占3.2%。 
  降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的因素分别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不对口(占27%);政府缺乏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政策支持(占26%);职业院校对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校企之间缺乏必要沟通(占23%);企业技术力量雄厚,不需要职业院校设施设备和技术支持(占18%);其他因素(占5%)。 
  3 提高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的可行举措。25%的企业人员认为职业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提高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的有效措施,其次是政府出台优惠措施(占19%),立法机构制定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法律和法规(占17%),提升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占16%)。由此可见,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制约因素一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不高,不能满足企业需要;二是政府未能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激励政策。 
   
  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现状分析 
   
  (一)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分析 
  1 职业院校的优势资源和人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企业参与积极性。调查显示,职业院校在技术人员和硬件方面的优势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过这种吸引力可能与建筑类职业院校的行业背景和调查对象多为中小型建筑类企业有关,不同类型不同资质的企业所看中的吸引力是不同的。此外,人脉因素也是促进企业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客观因素,职业院校广泛的人际关系网络对校企合作关系的维持具有一定的作用。而政策因素的期待值与现状之间的差异反映出目前我国在制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政策、法规方面亟待加强。 
  2 企业自身责任不明确在主观上制约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参与人才培养是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密切的校企合作关系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体现得尤为突出,但这种责任和义务在我国的经济转型期并未得到足够地强化。尤其对于劳动密集型的建筑类企业来说,尽管人才需求量大,但在当前“买方市场”的环境下,很多时候企业不需要支付任何教育成本即可获得劳动力,这就使得企业更注重自身的短期利益,对于具有一定公益性的任务不感兴趣,认为完全没有必要为培养学生而增加企业成本。同时,由于缺乏法规和政策的引导,企业没有支持学校的“硬性”任务,职业教育的育人功能尚未融入企业自身价值链中,因此企业不愿增加不必要的成本,这必然使得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责任意识淡薄,参与校企合作的热情和动力不高。加之受制于建筑企业安全隐患和实习生归属问题的影响,企业既不愿在安全和管理方面承担责任,同时也担心实习生会降低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对企业造成不良影响,因而导致企业并没有意识到参与人才培养是其职责,反而将这种合作关系看成是一种“累赘”,这在主观上也制约了企业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积极性。 
  3 企业利益不能得到完全满足阻碍了企业参与积极性。人力资源是职业院校与企业利益的结合點,只有培养出符合企业生产和发展需要的人才,才能真正促进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目前,教育的滞后性与企业需求发展性的矛盾使得职业院校所培养的人才与企业发展需求还有一定差距。据访谈了解,企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了解基本工作流程,而且要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目前部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组织纪律性差;自我定位不准,眼高手低;与人沟通能力较弱,心理承受能力差,使企业对聘用职业院校的学生存在疑虑。由此可见,职业院校所培养人才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养还不能完全符合企业的用人标准,企业的最根本利益尚未得到很好的满足,这就必然阻碍企业参与积极性和长久性。加之目前校企合作属于浅层合作,企业给学校捐赠设备和资金,而企业却没有得到即时、显性的实际利益,这种“单向性”的利益流动与企业“投入-回报”的双向性利益诉求相悖。所以,在实际合作中,企业处于被动应付状态,不可能把校企合作列入工作计划、经费预算和工作实施之中。这恰恰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职业院校和企业之间的沟通不充分,目前还没有一个供双方沟通的服务平台,缺乏第三方协调,政府在激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方面仍然缺乏实质性的激励措施,作用不明显。 
  (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稳定性分析 
  1 校企短期浅层合作影响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稳定性。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校企双方仅着眼于1~2轮的人才培养,缺乏从长远发展角度考虑合作。校企双方不能深入、持续地开展互动合作,也就很难共同对一些可扩大或深入合作的领域及关键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因此,尽管校企合作形式多样化,但多集中在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岗位与师资培训方面,且这些合作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考察。而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和实施、项目合作、科技研发以及实训基地建设、文化交流方面校企双方也有合作,但并没有进行深层合作。有些校企之间的合作也仅仅是每个学期举办座谈会、讲座等,难免会存在缺乏深度参与的情况。由此可见,校企短期浅层合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企业与学校的距离,但却没有形成双方的依赖性,双方不能想对方之所想、急对方之所急,这从长远来看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稳定性。 
  2 行业风险性影响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稳定性。本调查显示,66%的企业与职业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而在已经建立合作关系的企业中有65%的企业对合作的稳定性缺乏信心。究其原因主要是由行业本身特质决定的,建筑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准入制度并不完善,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企业无须与职业院校合作就能获得劳动力。加之,相对于其他行业,建筑行业风险性较大,根据有关规定,学生在企业实习时如果发生安全事故,企业不仅要为此承担巨额费用,而且要承担社会责任和道义责任,甚至法律责任。所以,企业最担心的是安全问题。同时实习生不属于企业的正式员工,接收实习学生的管理和安全问题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而与职业院校合作短期内无明显收益,在客观上必然影响校企合作的稳定性。 
   
  (三)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规范性分析 
  1 校企合作协议在实践中得到了较好的推行,但是还没有达到普遍的程度。通过对校企合作协议签署现状的调查表明,很多企业对协议的效用还存在疑虑或认识不清的情况,对于校企合作中的权利和义务认识还不够充分,没有对协议的重要性予以充分的重视,一旦发生学生安全事故或企业经济效益的损失,就无法对相关责任进行追究,进而会影响校企合作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同时,由于大部分合作协议对学生和学校的要求多,对企业的要求和规范少,这容易导致合作的短期行为,使合作的长期性与稳定性缺乏有效的控制与保障。